APP下载

失眠“同功穴”分析

2016-01-09蒋海琳,王富春

吉林中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针灸疗法失眠

失眠“同功穴”分析

蒋海琳,王富春*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针灸治疗失眠的“同功穴”,为腧穴配伍和临床针灸处方的规范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15部现代较有影响力的针灸教材中主治失眠的腧穴,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和现代临床文献中治疗失眠的选穴进行对比,予以分析。结果15部针灸教材中主治失眠的“同功穴”共计45个,腧穴总频次为296次。其中神门、内关、印堂、四神聪为15部教材的共有腧穴,各出现15次,分别占总频次的5.07%;而三阴交、心俞、神庭、翳明各出现14次,分别占总频次的4.73%。此8穴可归为失眠“同功穴”的一级选穴。失眠“同功穴”主要集中在督脉、膀胱经、肾经、胆经、脾经和心经,其分布主要以头部和四肢部为主。结论失眠“同功穴”中的一级选穴可用于临床腧穴配伍和针灸处方,发挥针灸治疗失眠的最佳疗效,而二、三级选穴则往往作为配穴临证加减使用。

关键词:失眠;同功穴;腧穴配伍;选穴频次;针灸疗法

DOI:10.13463/j.cnki.jlzyy.2015.01.001

中图分类号:R245.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3-5699(2015)01-0001-0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4CB543100)。

作者简介:蒋海琳(1990-),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特定穴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研究。

收稿日期:(责任编辑:张晔2014-12-01)

*通信作者:王富春,电话-(0431)86178823,电子信箱-fuchenwang420@126.com

The Analysis of “Tong-gong Points” for treating insomnia

JIANG Hailin,WANG Fuchun*

(Changchun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ong-gong points” of insomnia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normalization of acupoints compatibility and clinical acupuncture prescription.MethodsShu Point for treating insomnia in 15 modern influential teaching materials was counted to be compared and analyzed with the acupoints of treating insomnia in national standard and modern clinical literature.ResultsIn 15 modern influential teaching materials,there were total 45 acupoints for treating insomnia,and the total frequency of Shu Point was 296 times.Among them,Shen-men point、Nei-guan point、Yin-tang point and Si-shencong point were found in these 15 acupuncture teaching materials,each 15 times,accounting for 5.07% of the total frequency.The using frequency of San-yin jiao point、Xin-shu point、Shen-ting point and yi-ming point was 14 times each,accounting for 4.73% of the total frequency.These 8 acupoint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one-level chosen acupoints of “Tong-gong point” of treating insomnia.“Tong-gong point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on governor meridian,bladder meridian,kidney meridian,gallbladder meridian,spleen meridian and heart meridian,which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head and the four limbs.ConclusionThe one-level “Tong-gong points” of treating insomnia could be used in acupoints compatibility and clinical acupuncture prescription with the best efficacy to treat insomia by acupuncture.The second-level and the third-level “Tong-gong points” of treating insomnia are often used as matching acupoints in clinical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use.

Keywords:Insomnia;Tong-gong acupoints;acupoints compatibility;frequency of choosing acupoints;acupuncture therapy

失眠,即睡眠失常,中医又称不寐、不眠、不得卧等,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时易醒或早醒,醒后难以入睡,严重者甚至彻夜不眠。运用针灸治疗失眠,其关键在于针灸处方的应用,而针灸处方的应用往往离不开腧穴间的合理配伍。导师王富春教授研究腧穴配伍理论多年,结合临床经验,发现具有相同或相近主治功能的腧穴共同使用,能够达到协同增效的作用,故将此类腧穴定义为“同功穴”。笔者通过对近年来较有影响力的15部针灸教材[1-15]的查阅,统计主治失眠的腧穴,并与现代国家标准和临床文献中记录的腧穴进行对照分析,总结失眠的“同功穴”,以期指导腧穴配伍和针灸处方选穴,提高临床疗效。

1资料搜集

以“失眠”“不寐”“不眠”“不得眠”“不得卧”(剔除“喘息不得卧”)为关键字,查询15部现代较有影响力的针灸教材,对十四经和经外奇穴中治疗失眠的腧穴进行数据统计。

2统计方法

搜集各教材中主治失眠的腧穴,作出详细记录。在此基础上,人工统计每个腧穴出现的频次,再将这些腧穴按照经脉和部位分别归类,统计各经中所有腧穴在15部针灸教材中出现的总频次,统计各部位中所有腧穴在15部针灸教材中出现的总频次。

3结果

3.115部针灸教材中主治失眠的腧穴记载记录15部针灸教材中主治失眠的腧穴,将15部针灸教材按照出版年份排序。见表1。

表1 15部针灸教材中主治失眠的腧穴

由表1统计可知,15部针灸教材中主治失眠的腧穴共计45个,其中十四经穴40个,经外奇穴5个。

表2 15部针灸教材中主治失眠的腧穴频次

3.215部针灸教材中主治失眠的腧穴频次统计统计各主治失眠的腧穴在15部针灸教材中出现的频次,并将这些腧穴按照出现频次递减排序。见表2。

由表2可知,所载45个腧穴出现总频次为296次,平均每穴出现频次为6.58次。大于平均穴次(即出现7次及7次以上)的腧穴共21个,占穴位总数的46.67%,共出现246次,占总频次的83.11%。其中,神门、内关、印堂、四神聪为15部教材中共同记载的腧穴,分别占总频次的5.07%;三阴交、心俞、神庭、翳明出现频次仅次于前4者,各出现14次,分别占总频次的4.73%。此8穴出现频次共计116次,共占总频次的39.19%。

3.315部针灸教材中主治失眠的腧穴与所属经脉的关系将15部针灸教材中主治失眠的腧穴按所属经脉归类,统计各经脉中所有主治失眠腧穴的个数和频次总数,依据频次总数递减排序。见表3。

表3 15部针灸教材中主治失眠的腧穴与所属经脉的关系

由表3可知,各经中主治失眠腧穴的总频次按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阳小肠经。结果显示,在现代教材中,使用频次较多的主治失眠腧穴主要集中在督脉、膀胱经、肾经、胆经、脾经、心经等。此外,另有四神聪(15)、翳明(14)、安眠(11)、腰奇(11)、十宣(1)等经外奇穴,总频次为52次。

3.415部针灸教材中主治失眠的腧穴与所在部位的关系将人体划分为头面部、胸腹部、背腰部、上肢部、下肢部5个部分,并将15部针灸教材中主治失眠的腧穴按部位归类,统计各部位中所有主治失眠腧穴的个数和频次总数,依据频次总数递减排序。见表4。

表4 15部针灸教材中主治失眠的腧穴与所在部位的关系

由表4可知,各部位记载主治失眠腧穴总频次按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头部、下肢部、背腰部、上肢部、胸腹部。结果显示,在现代教材中,主治失眠的腧穴以头部和四肢分布最多。

4失眠的“同功穴”规律谱分析

4.115部针灸教材中失眠的“同功穴”分析为了便于研究针灸治疗失眠的选穴情况,结合表2,笔者将失眠的“同功穴”分为3级:选穴频次为14~15的腧穴归为一级选穴,是最为常用的腧穴;选穴频次为7~13(大于平均穴次)的腧穴归为二级选穴,是一般常用的腧穴;选穴频次为1~6的归为三级选穴,此类腧穴往往作为针灸处方中的配穴以临证加减应用。见表5。

表5 15部针灸教材中失眠“同功穴”的选穴分级

由表5可知,失眠“同功穴”的一级选穴包括神门、内关、印堂、四神聪、三阴交、心俞、神庭、翳明,是使用频次最高者,而二级选穴和三级选穴则使用相对较少。

4.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16]中失眠的“同功穴”分析从针灸腧穴主治标准化研究的方法来看,主要是依据古今腧穴文献加以归纳、取舍,其中古代文献的记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2013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主治》中治疗失眠的腧穴共计4个,分别为神门、心俞、印堂和四神聪,与笔者所归纳的一级选穴基本相符。神门,意为神气游走出入之门户,属手少阴心经,且为心经之输穴和原穴,主治心烦、惊悸健忘、失眠及癫痫等。《采艾编》中载:“神门,神明之官,此其门路。”通过针刺神门穴可使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恢复,从而使得心安神宁。心藏神,是精神活动的中心,《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载:“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咳论》中又说:“治脏者,治其俞。”心俞是心脏之气输注之处,故针刺心俞穴可调节心脏之气血阴阳,从而平五脏之志。正如《玉龙歌》所云:“夜梦鬼交心俞治。”《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可夺矣。”四神聪为经外奇穴,位于4个方位,可大面积刺激大脑,以增强调节元神之府的功效。印堂属于督脉,位于两眉头的中点,而督脉“贯脊属肾,入属于脑”,具有平衡阴阳、镇静安神的功效。

4.3现代临床研究中失眠的“同功穴”分析针灸治疗失眠的选穴,除了以教材为参考外,还应当以临床应用为依据。潘萍[16]以“针灸”和“失眠”为关键词检索了中国知网和维普网1999—2008年的文献,最后纳入针灸临床治疗失眠症文献共107篇。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主穴选用频率最高的是神门,选用频率达69.16%,但在68个主穴中只有神门、三阴交和百会的选用频率达到50%以上。于心同等[17]以“失眠”“不寐”“针刺”“针灸”“电针”“穴位”为关键词检索了2001年1月—2011年10月国内针灸治疗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筛选,最后纳入文献共158篇。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由高到低依次是神门、三阴交、百会、足三里、内关、四神聪,其中主穴使用频次较高的是神门、百会、三阴交、四神聪、内关,是针灸治疗失眠最常用的腧穴;配穴使用频次较高的是足三里、太冲、太溪、脾俞、心俞。陈莉等[18]以“失眠”“针灸”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1979年1月—2011年6月国内有关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最后纳入文献192篇,用穴112个。其中十四经腧穴105个,经外奇穴5个,自定义穴2个,共使用1 962次,平均17.52穴次。大于平均穴次的穴位共28个,共使用1 708穴次,占全部用穴的25%,频次的87.05%。按照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神门(146)、三阴交(141)、百会(115)、足三里(108)、太冲(105)、内关(94)、太溪(91)、心俞(90)、四神聪(89)、脾俞(78)、肾俞(57)、安眠(55)、丰隆(52)、风池(50)、照海(45)、大陵(44)、胆俞(43)、神庭(42)、肝俞(41)、中脘(40)、印堂(39)、申脉(28)、行间(26)、太阳(20)、阳陵泉(18)、大椎(17)、合谷(17)、内庭(17)。

从上述临床应用文献的统计结果来看,潘萍、于心同等统计得到的治疗失眠的常用主穴完全相同,皆为神门、百会、三阴交、四神聪、内关,其中,只有百会穴在笔者所归纳之一级“同功穴”中未被纳入。陈莉等统计得到的治疗失眠的常用腧穴主要有神门、三阴交、百会、足三里、太冲、内关、太溪、心俞、四神聪等,但并未区分主穴与配穴,其中尽管有的腧穴临床使用频率较高,但往往是作为配穴使用,如肝火上扰之不寐可配以太冲、行间等穴,心肾不交之不寐可配以太溪等穴。另外,从3人的统计结果来看,现代临床针灸治疗失眠主要选用的腧穴除神门、三阴交、内关、四神聪、心俞外,百会的使用频次也是相当之高。笔者认为,这是由于百会与四神聪的部位相近、主治相同,因此二者在临床可互为应用。此外,足三里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失眠。但足三里主要针对具有脾胃不和症状者,而并非失眠症本身,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因此,足三里在临床往往作为针灸治疗脾胃失和之失眠症的配穴使用。

5讨论

导致失眠的原因较多,但脏腑功能紊乱、邪气阻滞、气血阴阳失调、神志不宁则是发生本病的基本病机[19]。导致失眠的病理因素可有火、热、瘀、痰、湿、食,以及年龄、性别、体质、性格等[20],其病位多在心、肝、肾等脏。结合表3和表4,在表5的一级选穴之中,神门和内关分别属于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其中神门是心经的输穴和原穴,为宁心安神之效穴。内关是心包经之络穴,属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能够维络心脏之气血阴阳。而膀胱经之心俞为心之背俞穴,所在部位靠近于心,善治心经疾病。神门、内关、心俞皆与心脏相关。《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因心藏神,主神志,失眠之病位主要在心,故选用此3穴。尽管失眠的病位主要在心,但与肝脾肾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肝火亢盛、脾胃不和、心肾不交皆可导致失眠,而三阴交是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阴肾经之交汇处,故选此穴。又脑为“元神之府”,因此治疗失眠往往以头部选穴为多,故选用百会、四神聪等穴。现代医学认为,失眠与神经及精神紧张影响大脑皮质功能有关,病位主要在心脑[21]。与睡眠有关的解剖部位主要包括额叶底部、视交叉上部、延髓网状结构抑制区、上行网状系统[22]。刺激头部穴位,除了可以解除脑血管痉挛,改善局部微循环,同时能刺激大脑异常放电,使人体达到真正放松状态而进入睡眠[23]。此外,分布在手足部的神经末梢分布十分敏感,刺之能够调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含量[24],从而抑制皮层兴奋,达到镇静安神的作用。笔者认为,在这些失眠的“同功穴”中,选取使用频次较高的“一级腧穴”,可作为临床腧穴配伍和针灸处方使用,使其发挥针灸治疗失眠的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邱茂良.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3-145.

[2]杨甲三.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76-437.

[3]李鼎.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9-193.

[4]程莘农.中国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38-322.

[5]郭诚杰.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34-166.

[6]孙国杰.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53-482.

[7]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9-130.

[8]徐平,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2-260.

[9]项平,王玲玲.中华针灸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4-269.

[10]邓良月.国际针灸学教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62-101.

[11]梁繁荣.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1-173.

[12]王富春.经络腧穴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108.

[13]张吉.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5-408.

[14]王华.针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4-132.

[15]胡玲.经络腧穴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5-230.

[16]潘萍.针灸临床治疗失眠选穴规律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5):818-820.

[17]于心同,何天峰,邴兴红,等.针灸治疗失眠临床用穴频次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6):72-74.

[18]陈莉,孙丽丽,王欣,等.针灸治疗失眠处方取穴规律现代文献研究[J].中医杂志,2012,53(12):1051-1054.

[19]焦安秀,厉建萍.中医对失眠的认识[J].河南中医,2008,28(8):15-17.

[20]张颖颖,刘兰英,马骋.中医对失眠的病机认识[J].光明中医,2008,23(12):2068-2069.

[21]苏岩.针刺治疗失眠70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1):13-14.

[22]史玉泉,周孝达.实用神经病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24.

[23]廖钰.泻阳补阴法治疗失眠症54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0,20(11):665-666.

[24]吴绮雯,诸毅晖,刘萍,等.从睡眠机制探讨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的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2):402-403.

猜你喜欢

针灸疗法失眠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网状Meta分析
针灸疗法在院前急症救治中的应用
8种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状Meta分析
便秘不想吃药?试试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调理脾胃法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芪枣安神汤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针灸疗法治疗抑郁症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