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原地区的危重哮喘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2016-01-09赵炳军张永田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6期
关键词:高原地区危重哮喘

赵炳军 张永田

(1.宁夏西吉县人民医院呼吸科 宁夏 西吉 756200;2.宁夏西吉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宁夏 西吉 756200)

与平原地区的居民相比,高原地区居民的血氧分压较低,其哮喘的发病率较高。最新的临床实践证实,对高原地区的危重哮喘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此疗法的有效性,我们对近年来我院呼吸内科ICU收治的7例高原地区的危重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06年10月至2009年4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ICU收治的7例高原地区的危重哮喘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女性患者3例,男性患者4例。他们的年龄为22~62岁,其平均年龄为(42.15±20.18)岁。在对他们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以及对其进行X线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后发现,其病情均符合《重症哮喘的诊断标准》(1997年,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这7例患者在接受常规吸氧治疗、补液及使用氨茶碱和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后,其病情仍在加重,且其哮喘发作的时间均大于24h,均需接受通气治疗。

1.2 治疗方法

对这7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小潮气量通气疗法、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通气疗法、低水平的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疗法及药物疗法进行综合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是:使用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选择7.5~8.0mm大口径气管导管)和采用IPPV(间歇正压通气 )模式、SIMV(间隙按需通气)+PSV(压力支持通气)模式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他们中有1例患者发生了心跳和呼吸骤停,故医生需对其先进行心肺复苏术(CPR)治疗,然后再对其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早期,联合使用小潮气量通气疗法和PHC通气疗法对其进行治疗。在对患者进行30min的通气治疗后其病情若未改善,应加用低水平的呼气末正压通气疗法对其进行治疗,将其通气量设置为0.49~0.75kPa。在患者肺过度充气的症状有所缓解、其胸廓运动的幅度增大及其气道的压力降低后,可停止为其采取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疗法进行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应使其气道峰压(PIP)的水平<4.9kPa,使其吸气末平台压(Pplat)的水平<3.5kPa, 使其吸入的潮气量(Vt)维持在8~10 ml /kg之间,且应将呼吸机的频率(F)设置为10~15次/min, 将呼吸机的吸/呼比值(I/E)设置为1:(2.0~3.0)。在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应先为其使用高浓度的氧气进行吸氧(0.60<FiO2≤0.80),在对其进行机械通气24h后使用中浓度的氧气对其进行吸氧(FiO2在0.40~0.60之间)治疗,并使其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2~95%。在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期间,继续对其进行抗炎治疗,纠正其脱水、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使用氨茶碱、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进行治疗,同时可根据其病情为其使用镇定剂安定、肌松剂维库溴铵进行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这7例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前后其动脉SaO2的水平、pH值、PaCO2的水平及PaO2水平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正负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这7例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前后其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的分析

与进行机械通气前1h和进行机械通气24h相比,为这些患者撤除呼吸机后30min其动脉SaO2的水平、pH值、PaCO2的水平及PaO2的水平均明显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这7例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前后其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的分析[(±s),n=7]

表1 对这7例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前后其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的分析[(±s),n=7]

时间 动脉SaO2的水平(%) pH值 PaCO2的水平(kPa) PaO2的水平(kPa)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前1h 78±4% 7.08±0.18 10.68±4.12 6.68±1.24进行机械通气治疗24h 85±3% 7.11±0.16 7.64±3.88 10.10±1.36撤除呼吸机后30min 96±2% 7.40±0.02 5.62±0.56 10.55±1.68

2.2 对这7例患者接受综合治疗效果的分析

经治疗,这7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他们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24h后其pH值均恢复正常,其低氧血症均得到纠正,其PaCO2的水平明显下降或趋于正常,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平均时间为(36.2±12.2)h。这7例患者在2周内其病情均得到控制且均可出院。他们中有1例患者在进行第一次机械通气治疗24h后其病情得到改善,但在为其撤除呼吸机后6h其病情再次发作,故其再次接受了72h的机械通气治疗,其病情最终得到控制并可出院。

3 讨论

在高原地区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约有1%~5%的此病患者可发展为急性呼吸衰竭,甚至可死亡。研究证实,对此地区的危重哮喘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和对症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调节其血气分析指标。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前1h和进行机械通气治疗24h相比,在为这7例患者撤机后30min其动脉SaO2的水平、pH值、PaCO2的水平及PaO2的水平均明显较优。在对这些患者进行2周的综合治疗后,其病情均达到临床控制的标准且可出院。

综上所述,对高原地区的危重哮喘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地改善其各项的血气指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刘文沛. 危重哮喘48例临床治疗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2012(32)

[2] 毕见涛,刘岩,宋秀玲. 危重哮喘12例治疗体会[J]. 医药产业资讯. 2006(15)

[3] 何权瀛. 危重哮喘概述[J]. 中国社区医师. 2005(23)

[4] 何权瀛. 危重哮喘的临床特点[J]. 中国社区医师. 2005(23)

[5] 王淑惠,毕见涛,毕景春. 危重哮喘12例治疗体会[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4(04)

猜你喜欢

高原地区危重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AV500系列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地区完成试飞试验
高原地区流感病毒培养的条件优化
高原地区与非高原地区胸乳路径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对比研究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31 例高原地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