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学生的语言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情感品质

2016-01-08陈军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晏子赏析文本

陈军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314-01

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小学语文教学要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从而达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断提升和发展学生的素养。优秀的文本,其情感与语言定是交融的,也就是说,情感依附语言,语言寓于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实现情感与语言的相互关照,着重引导学生在品味、揣摩、学习语言的同时努力接受情感的濡染,在提高情感品质的同时增强语文素养。

1.交给学生朗读技巧

小学语文教材选入内容大多是名家名篇,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教师要注意抓住文本的语言美质,引导学生通过多重朗读感受文章的内涵。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范读时的表情、语言、语调都能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给学生。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可以范读,可以帮助学生感知课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出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朗读技巧,根据文章的特点设计朗读节奏、语速、语调,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

例如,学习《丝绸之路》时,教师对文本开首和结尾两个段落进行朗读指导。"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这段话语言有气势,情感饱满,读起来给人以力量。"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这段话时总结,对开首进行呼应,通过"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给人以无限遐想,要读出意犹未尽的感受。学生反复体会训练,在展示朗读时,大多能够做到语用和情感的兼顾。教师让学生反复练习朗读,从语言中品味情感,从情感中学习语言,学习效果非常明显。学生朗读容易出现"假情感",教师要注意辨析,让学生真正掌握文本内涵,这样才能形成"真情感",学生朗读时才会声情并茂,实现语言情感学习的有效融合。

2.重点段落精读、细读体会

教材课文大多都有非常经典的语段,这些精美的语言自然是学习重点。教师要注意把这些精美的语言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触摸到语言的精髓。例如,在学习小学二年级《清澈的湖水》时,有一段话"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教师让学生反复读几遍,然后思考讨论: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学生讨论后,给出答案:这段景物指导把人、景、物融入一体,从人的感受中体会自然的景色之美,写的入情入景。然后,教师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诵、体会、品味。

小学生语言功底薄弱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语言品读赏析是必然选择,不能因为学生语感基础差就放弃学习。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实际,对文本语言赏析进行针对性地教学指导设计,让不同年龄段、不同语文基础的学生都能够获得语言赏析的实惠。

例如,在学习《草原》时,文本中有这样一句话非常精美:"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教师让学生先反复朗读几遍,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说说这段话有什么特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经过热烈讨论,给出答案:这段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草原的景色描绘的非常丰满,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表现了作者对草原景色的喜爱和对生活在草原上人民的赞美之情。学生的总结非常到位,教师给出评价:语言很美,情感更美,语言和情感两个角度出发,对文意和语言进行综合考量,获得比较理想的赏析效果。

3.分析精美词句,语言运用

经典的文本创作离不开作者的独具匠心的语言打造,字词、语句、语段的精美构成,精巧句式的选择,典型段式的构成,谋篇布局的手法,个性化表达应用,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语言训练为切入点,通过推敲、品味、比较等方式,领悟文本语言运用的精美特点,还要注重对重点句子、过度段进行分析比对,掌握语言运用技巧,从而形成情感认知途径。

语文课堂训练设计有多种形式,对字词的把握、对情节的理解、对情感的感知,都能够形成训练内容,但在具体操作时,很多教师会将语言和情感训练割裂开来。

4.学习写作手法,写作训练升华情感

教材文本大多是作者精心雕琢的精品,蕴含丰富写作特色,教师要根据学生理解认知能力进行写作特色讲解和引导,不可用一些专业术语为难学生,要用学生能够听得懂的语言传授文本写作技巧。学生能够理解文本写法特色,自然提升语言学习品质,对语言情感融合也会有新认知。如果能够活学活用,增加一些对应性语言训练,其学习效果会更显著。

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时,教师让学生先找到文本中出现的"笑",并体会这是什么样的写作用意。学生开始寻找文本中的"笑",最后总结:文本中总共5次写到笑:楚王的笑,他见到晏子就"冷笑一声",这是轻视,是嘲笑,富有挑衅意味;晏子智慧应答,巧妙回旋,楚王只好故意"笑了笑",甚至是"陪着笑",这是尴尬的笑;楚王想侮辱齐国人,抓来小偷说是齐国人,这时他是"笑嘻嘻""得意洋洋地笑起来";晏子的回答让楚王颜面扫地,最后是赔不是,用"取笑"解释。教师让学生体会文本中的"笑",不仅能厘清情节发展,还能对人物情感进行认知,这个"笑"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有线索的意味,有反诘的作用,也有情感触发点的作用。一个"笑"字承载了太多内涵,这是语用训练,也是情感体验,学生从中获得的认知自然也是丰富的。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关键期和情感塑造成长期,语文教学要从不同维度切入,抓住文本语言的内置美,通过不同的阅读、体验方式,激发学生情感因子,培养学生语感和情感,实现语言学习和情感成长的双赢局面。

猜你喜欢

晏子赏析文本
晏子不辱使命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步辇图赏析
晏子辞退高缭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