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初探

2016-01-08李秋实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功课平均分解决问题

李秋实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302-01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时期。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积累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策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熟悉"生活

"熟悉"生活,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熟悉"来自生活的各种信息。

1.1 情境体验。创设数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低年级教学"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创设"购物超市"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使学生懂得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商品;如何根据需付的钱选择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如何向顾客"找零钱";如何向顾客进行"购物指导"。学生身临其境,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和创造性。

1.2 巧用媒体。教学中可以借助现代媒体展现生活、显示事物形象,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和回忆想象等方式加深对生活信息的理解。如:"话费如何计费"的问题学生并不太理解,借助电脑显示计费器的工作情况。学生在熟悉生活、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建立表象,丰富积累,解决实际问题时才会得心应手。

1.3 信息理解。对信息的熟悉和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进度及是否能顺利解决问题。如教学这样一题:"王丽编写的《趣味数学》,出版后,去年8月取得稿费1400元,稿费收入扣除800元后按14%的税率缴个人所得税,王丽缴税后实际收入多少元?不少学生在算实际收入时,不仅从1400元中减去个人所得税,还减去800元,实际收入为516元,他们的理由是:要扣除800元。可见,学生对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并不理解。教学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税率14%是以"扣除800元后的钱数"为单位"1",而800元只是国家税法规定的一个扣除标准,依然要作为实际收入的一部分,理解了这一点后,学生解决问题就很方便了。学生只有弄懂信息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才能顺利进行。

2.引领关注生活, 主动"发现"数学问题

教师要多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和数学现实,让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化" 思想,从而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

2.1 关注生活形成数感。数感,是学生对数与数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情感。数感强的学生,能自然、有意识地将实际问题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试图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理解和解决问题。数感较差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是束手无策。比如,小学生"分数"感并不很强,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容易出错。可以让学生估计自己的头长是身高的几分之几;本班男、女生人数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校园绿化面积大约占校园总面积的几分之几……真正体会到分数无处不在。

2.2 关注生活主动提出"问题"。"问题"意识是学生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要多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

如:教学百分数时,教师可让学生从商店购物的主题图中引发问题:"五一"期间,甲、乙、丙三个店各自打出促销广告:甲店:"买五送一";乙店:打9折出售;丙店:每满300元送30元。如果某种物品每件原价50元,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并尝试解答。这个过程也是将现实生活"数学化"的过程,这些问题都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并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3.解决数学问题应当不囿于思维定势

有些解决问题,学生之所以百思不得其解,原因就在于思维定势的影响,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转换思考角度,让思路清晰可辨。例如,小明期终考试语文、外语、科学的平均成绩是76 分,数学成绩公布以后,他的平均成绩提高了3 分。小明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分?按照常规解法,可知张明期终共考了四门功课,要求数学成绩,可以用四门功课的总分减去其中三门功课的总分。由于四门功课的平均分比其中三门功课的平均分高3分,那么四门功课的平均分就是76 + =79(分),四门功课的总分为79×4=316(分),语文、外语、科学三门功课的总分为76×3=228(分),所以小明的数学成绩为316-228=88(分)。如果我们转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假设小明数学也考了76 分,这样四门功课的平均分仍然是76 分。但实际四门功课的平均分比其中三门功课的平均分高出的成绩正好分给每一科,使每一科各增加了3 分。这样共多出了3×4=12(分)。思路清晰了,问题也就解决了,我们就能很快地算出小明的数学成绩是76+ 3×4=88(分),这既摆脱了思维的定势,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4.拓展探究空间,积极倡导方法创新

要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创新,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领会现实问题的多变性和解决问题的多种性,合理思考各种问题,着力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4.1 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观察比较中找到最优的方法。《梯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和手中的学具来探究并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让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同学们研究出多种方法解决梯形面积。教师给予鼓励并追问:哪种计算方法最明了?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展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策略,鼓励解决方法多样化。"策略"是选择和使用解题方法的思想指导,以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课堂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如:习题:三角形的底边延长1米,它的面积就增加1.5平方米,求原来三角形的面积。

生汇报:我们知道阴影面积是1.5平方米,它的底是1米,就能求出它的高:1.5×2÷1=3(米),这个高就是原来三角形的高,最后求出原来三角形面积:7×3÷2=10.5(平方米)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请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把错的改正过来。

这时一同学举手并说他还有一种解答方法。

生:可以直接用1.5×7=10.5(平方米)并具体讲解:先把底边平均分成7份,连接顶点,就是7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底边都是1米,因为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都是1.5平方米,这样就用1.5×7就能求出原来三角形面积。本案例"等积变形"的灵活运用,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探求过程展示出来,使学生的思维向高层次升华。

总之,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提倡多样化,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把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积极、主动地探究思路方法,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思想和方法,真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功课平均分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有思想的评课:做足四项功课
我国古代女子出嫁之前的功课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我本想把功课做完
人生有门功课叫不辜负自己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