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拙见

2016-01-08赵玉民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目标思维课堂

赵玉民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60-01

如何能让中学生主动地学习,迅速提高地理成绩?我自从当中地理教师以来一直在进行探讨,如认真备课,精选习题,做思想工作,加强课后辅导,作业勤于督促检查等等。哪些方法具有时效性呢?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拙见。

1.走进学生心

我发现要想学生取得好成绩,我们教师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月考结束了,有一个学生的成绩进步非常快,她主动找到我,说我上次给她规定的目标她超额完成了。我很惊讶,当时我只是随意给她定的目标,而且在我看来,那是个挺高的目标,很难达到,没想到她竟然达到了,看来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们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主动自觉地去学习。

受此启发,我让所有学生都给自己定下次考试的目标,并给教师写一封信,谈谈自己对学习地理的感想、对教师的希望、自己的目标等,并对自己简单地评价。我发现没有一个学生定的目标与现在成绩一样,他们定的目标都比这次高五分以上,如果下次所有学生的成绩真的能提高五分的话,那整个班级的上升幅度可不得了。

2.明确教学目标,教与学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是引领学习的方向灯,所以教学目标的明确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达到教与学双赢的目的也是重中之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的"教"为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的接受,课堂效率低下。并且传统课堂一直是教师说教,学生抓不到重点,只是盲目地跟随教师记课堂笔记,一节课下来,疲惫不堪,教师的"教"确实慷慨激昂,学生的"学"却是一塌糊涂。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善。首先,教学目标不单单是教师要明白的,学生作为课堂的主题,也要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孩子就会有方向的去学习,抓住重点。其次,要达到"教"与"学"的双赢,"教"由教师负责,基本没问题,最关键是要达到"学"的目的,也就是要孩子的效率提高到最大值,告别之前被动接受的模式。

3.规划有趣、生动的课堂模式

其实,这也就是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形象化。传统的课堂能借助的教学工具基本就是教材,更好一点的就是教师为授课内容准备的图片。那么,在这个信息技术时代,能辅助教师上课的工具是多样化的。比如,幻灯片、投影仪、课件,等等。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设置一些背景音乐,或者将要学习的内容插入一些神话故事,等等。这就告别了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同时也将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有一个更深刻的体会,教授内容简单直观,学生更易于接受。

4.丰富课堂内容,改变教学方式

教师要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把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疑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的基础和动力。教师要巧妙地设疑,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学生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或途径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同样是在讲一堂课,学生在顺应的基础上学习得到的效果是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而前者则会让学生产生反感,使得我们的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我们首先应把教学内容从定论的形式变成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或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要求,运用材料创设新的情景,层层设疑,让学生根据要求去解决问题,享受学习过程。

中学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会有好多的自然现象,我们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多观察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然后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课堂,教师用地理知识来帮学生解释和分析现实中的自然现象。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人的大脑都相差无几,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成绩好,有的成绩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问题。现代中学生大多在衣食无忧中长大,畅游在网络世界,缺乏意志、耐心和挫折,没有忧患感,放任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大胆自学、讨论、评价、归纳,然后教师释疑。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自觉学习、独立思考、按时复习的好习惯。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6.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是人分析事物形成原因从而找出正确解决途径的基本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形象思维是以形象为主要思维形成的思维活动,体现着感性和理性的统一,需要经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教师要运用情境激发教学,引入思维。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创设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如利用实物情景、模拟情境、图像情境、故事情境等,通过生动的故事化的语言把学生引入课堂内容。例如讲《世界人口》一课时,可以放映关于人口众多引起的人口问题的影片来。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直观探索性教学,引导思维。教师教学中可以使用实物或景观模型等直观形象化的教学手段,鲜明生动的图像、实物及语言描述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极大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直观教具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使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新知。如让学生在课堂上看一看经纬网,用乒乓球做一个地球仪等。发散思维是学好地理的又一关键。地理课中许多章节的知识相互联系,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要熟悉单节知识,还要养成发散思维,整合知识间的联系,运用比较法找出事物之间的不同,能从思维的某一方面跳到另一方面,以至跳到第三、第四个方面。这样,知识就会越学越活、越学越深,易于记忆和理解。具体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横向思维,也可以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向学生提问:"如果不这样,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从而加深巩固正确的结论。

7.在活动中渗透教学主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认识世界的权利,学生是活泼好动的,对新事物充满了兴趣,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开展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活动,完全让他们主动认识世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技能,我们着重启发、引导,那么就可以一举两得。当然教学活动必须和教学主题相关联,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在的探究兴趣。我们不能把教学主题强加给学生,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例如讲"亚洲的气候"时,有的老师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从经度、纬度、海拔三个角度去"旅游",要求同学们描述沿途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讨论-演示-老师总结",完成了教学,教师可启发学生"通过旅游发现亚洲气候有何特点",从而使教学的内容实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初中学生的兴趣广泛又相对变换迅速,学习受外部动机的影响较大,他们更关注地理学习内容中新奇的、有趣的事实和现象,同时他们又开始有了较强的自我和自我发展的意识,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因此安排诸如实地观察、调查、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活动,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让学生既感到学习地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又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乐趣,提高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信心与能力。渗透教学法成功关键在于教学活动完成以后,老师如何通过自己的语言激发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摸索。

猜你喜欢

目标思维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