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中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2016-01-08刘阿礼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具动手三角形

刘阿礼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16-01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地数学能力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小学生的认识是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动作进行思维,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真正掌握理解知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形象的物体的知识。其次是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学习新知识。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呢?

我们都知道听到的不容易记,看到的也容易忘。只有动手做的才记得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应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等各方面来实施。课前收集信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习惯;课中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课后通过动手操作,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学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的作用。

1.课前自制学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习惯

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时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不同的三角形,这样学生既准备了学具又能复习一下学过的三角形的总类。在讲圆和圆柱时做一些圆和圆柱。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等也是如此。这样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既复习了旧知识还能让学生自学到一此新的数学知识,也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习的印象。

2.课堂中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保持动态的教育观,并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使厌学变成乐学。比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 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摆一摆自己总结出面积公式。还有在讲《三角形内角和》时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等实践活动来自己学习新知识,这样既收获了新知识又牢牢地记住了新知识。还有:在教学圆锥、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或体积时,让学生在课前制作学具,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学习中用自己的作品通过试验操作得出结论,这样学生通过整个过程的亲自经历,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再比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后每人剪或画,设计一幅轴对称图形,在课堂上相互比一比、评一评,提供给大家一起欣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对美的认识。

3.课后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课后指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学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的作用,这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关键。

总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等方面适当渗透。通过动手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把所学的数学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也知道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操作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重要受段,还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学具动手三角形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三角形,不扭腰
动手演示找错因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