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四个阶段

2016-01-08梁勇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表现手法景物阶段

梁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74-01

就课堂教学来说,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预习性阶段、理解性、读、议阶段,巩固性练习与应用阶段。

下面就以朱自清《春》为例,对以上三个阶段分述如下:

1.预习性阶段

这是感知教材阶段,也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步,这一阶段主要介绍有关建材的背景资料,观看有关教材的媒体课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加强直观形象,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轮廊印象,预习可在课内也可在课外进行,教师在教读《春》这一课时可作下列预习要求:

1.1 教师让学生观看媒体课件、依次展示五幅春天景致图,一边听课文的朗读录音。

1.2 查字典,注意。

宛转,应和巢

1.3 抄写生字词,准备上课听写

酝酿,宛转,卖弄,嘹亮,烘托

1.4 了解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和俗话"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出处,含义及作用。

通过本阶段以上的教堂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累生字词、丰富词汇,同时了解课文的大意,结构,实现下一阶段理性的认识飞跃,作好准备。

2.理解性讲、读、议阶段

这一阶段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讲解、讨论,分析与综合,目的在于使学生从现象到本质,深入了解生活,使知识系统化,从教学过程来看这一步是关键,教读《春》一课时就可采取读、议,讲结合的分析方法,让学生逐段朗读,然后逐段依次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讲解总结,如讲5节时,可先让学生齐读,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①本段写春天的什么景物?②分别从哪些角度写出了春风的特点?③既然写春风为何还写其它的?

在讨论时可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小结,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实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3.读后感悟激扬文字

感悟:要写好景物,就必须细致观察。只有抓住特定景物在特定时节的特有情态进行细致的描摹,才能将事物特准确地表现出来。作者通过含情的画笔,绘形绘色,描绘了春天几幅风景画,景物特征突出,充满讲情画意。

作者根据揭示主题和抒情的需要,一共展现了5幅画面。层次井然,思路清晰,从轮廓到细部,从花草到春风春雨,从大自然的画面到人们活动的画面,安排有序,画面之间的连接自然、紧凑,并以前4幅画面作为第5幅画面的铺垫、烘托,从而开拓意境,揭示题旨,很好地表达了作者赞颂春天、憧憬未来的感情。

《春》是一幅精美的画,它形象生动,姿态万千,色彩缤纷,春意盎然;《春》是一首动听的歌,它曲调优美,节奏欢快,动人心弦,发人深思,激发人们珍惜春光、奋发有为。

4.巩固性练习和应用阶段

做练习目的在于使知识掌握更为牢固,使认识成为信念,这是整理吸收的一步,是开始第二次飞跃的准备,如教师在教完《春》一课时,可开展这样的语文活动。①在班上开展一次课文朗读比赛。②进行一次作文比赛,以《秋》为题,选一些优秀的在班上阅读。

通过这一阶段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应用,实现理解性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课堂教学应用上述三阶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灵活地组织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能力为目的,科学的设计课堂提问,使课堂真正成为生学认识的殿堂。

分析一篇散文的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来抓住它的特殊表现方式。最基本的是对字词、语句上的技巧的分析,种类很多、包括象征、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要注意不同的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对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空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回答,对有些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目,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地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品味散文应注意抒发情感的手法,尽量抓住得分点。

猜你喜欢

表现手法景物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厚重感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
景物描写要准确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