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网络时代的学校育德工作的开展

2016-01-08宋鑫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社会互联网家庭

宋鑫

摘要:计算机网络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契机,也带来了巨大的难题,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

关键词:互联网;学校;家庭;社会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50-0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致力于构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随着其他行业的互联网化,教育这一行业也当与时俱进,迎头而上,提高工作学习效率。网络给学校教育带来的挑战计算机网络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契机,也带来了巨大的难题,学校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扩大,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如何在网络形式下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也成为一个新的议题。

1.网络信息内容复杂,引发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

网络信息异常丰富,也就难免良莠不齐,涉及色情、暴力、种族歧视、吸毒的信息垃圾充斥,可谓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而网络信息的公开性和选择具有的随意性,往往让道德发展水平不高、道德标准还未牢固建立起来、道德判断能力不强的青少年学生难以把握,从而对当中一些垃圾信息不但不能明辨是非黑白,有时甚至是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有意寻找色情、暴力信息,危害到自身身心健康发展。

1.1 沉迷网络世界,造成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网络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里,可以自由交友、聊天、打游戏、听音乐、看电影、发邮件,还可以扮演和充当各种不同的角色,满足你所有的梦想。高科技的神奇力量,往往让青少年长期迷恋其中,难以脱身。一旦陷入,青少年与父母、教师和同学的交往都会随之减少,内心世界开始变得狭窄并逐渐封闭,反过来又将进一步加剧学生对网络的依恋,在现实世界的孤独感日益严重,人际交往障碍益发严重,引发"自闭症"和"网络依恋症",终日沉陷在虚幻的网络世界。

1.2 导致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会引发相应的社会问题。网络具有开放性,网络行为具有匿名性和隐蔽性,因此,网络难以进行规范,网络行为难以进行道德约束。这就容易导致部分意志力薄弱、道德感失衡的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利用网络做出一些违背社会规范甚至法律的行为。比如,在网络上随意辱骂、攻击他人、发布虚假信息,计算机水平高的青少年出于刺激和好奇甚至会制造和散播网络病毒和色情、反动信息,利用高科技进行网络诈骗;充当网络黑客,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3 网络对传统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带来冲击。网络还具有自由性、国际性的特点。网上各种不同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和政治理念的信息同时传播。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个人诸如法轮功分子之流借机利用网络攻击社会主义、宣言反动思想。这些错误的信息对我们主流文化、传统观念和价值判断都带来严重冲击,甚至会颠覆青少年原已接受和建立的认知体系,使德育工作多年的成果付之东流。

2.网络给学校德育工作创造新的有利条件

2.1 为德育教育提供资源丰富网络是一个超越国界超越地域的信息传播空间,是一个永远开放的信息资料库。在这里,可以极为便利地搜索到国内外各种德育理论、案例、经验。并且,它所提供的资源形式亦多种多样,图文并茂、声像俱全,极大地充实和完善了德育教育资源。

2.2 使德育教育手段现代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做为新传媒的优势越来越突出、功能越来越多。通过网络,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可以极为便利地进行讨论和交流,参与彼此的教育活动,共同设计教育方案,使教育成效更大化,同时,传统学校"围墙"的概念也逐步消失。

2.3 打破传统德育教育的局限。传统的德育工作,多是教师围绕学生在学校通过语言谆谆教诲进行的,局限于一定的形式(语言教育)、时间(在校时间)和空间(校园)。利通过网络进行德育教育,首先传统语言教育的模式被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也不再存在,使教育得以随时随地进行。甚至连受教育对象也可以从学生扩大到社会每个成员。

2.4 实现德育成果共享。借助网络,教育工作者不仅能收集资料、吸取经验,还可互相分享称教育成果。教师及时把教育的经验教训上传发布,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配置优化。

2.5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成为德育主体。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学生处在被动的接收角色,极大影响了工作的成效。网络条件下,学生自己独自利用计算机上网搜索和获取信息,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一旦化被动为主动,教育效果将显著增强。

3.面对网络带来的问题和机遇,德育工作者应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3.1 转变观念,形成网络意识,学习网络知识,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教育工作者不能因网络给教育带来新问题而将其视为洪水猛兽,更应抓住机遇,积极转变观念,重视网络,形成网络意识。这里说的网络意识,包括网络资源意识和网络教育意识。既要认识到网络是最丰富最直接最便利最经济的资源手段,通过网络不断收集完善教育资源:更要善于利用网络这种新工具开展德育教育。

有了网络意识,还要积极主动学习网络知识,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才能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工作,指导学生科学上网,利用网络平台和学生交流。另外,教师的网络道德修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应注意自我约束,形成高尚的网络道德修养,给学生起正面引导作用。

3.2 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网络信息虽然丰富,但是良莠不齐,引导学生正确取舍至关重要。要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选择能力和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应重视两个素质的培养。一是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坚持正确的意识导向。二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灌输品德教育,使其认识到在网络中的行为也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则和社会规范,避免人格缺失,自觉抵制不良网站的影响,远离违法乱纪。同时,还要教育学生不要到营业性网吧上网,以免受不良影响。

3.3 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网络虽然精彩,毕竟是虚拟的世界,一旦沉迷,难以自拔,不但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影响学习,更严重还会影响人际关系、引发社会问题。因为,教师应该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正确认识到网络,是朋友但更是一种工具,利用工具而不是被工具支配,科学合理有度的"冲浪"。

3.4 对网络内容进行监控。学校和家庭应该互相配合,帮助学生对网络内容进行监控。学校和家庭的计算机中都应该安装防护软件,对不适合青少年的内容进行过滤拦截,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和污染,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等软件,保护网络安全。

3.5 向学生推介好的好的网站。青少年上网,多是为了打游戏、聊天、听歌、看电影,过于侧重娱乐,未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向学生有选择的推介一些有教育意义、能帮助学生丰富课余知识,有利学习的好网站,增强学生上网的实际效果。

3.6 引导学生开展有益的活动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教师和学校可以因势利导,多开展些有意义的活动。

例如指导学生制作个人网页,布置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做准备等。这些活动在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总之,网络时代已经到来,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德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利用网络开展工作,使德育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 王 枬 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猜你喜欢

社会互联网家庭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