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疗法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效果 *

2016-01-07陈仁德,刘霞,辛一帆

西部医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康复效果音乐疗法精神疾病

音乐疗法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效果*

陈仁德刘霞辛一帆许海斌

(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康复科, 四川 攀枝花 617061)

【摘要】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2名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名,对照组采用精神疾病常规的药物、心理及各种精神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还进行四个疗程的音乐治疗,每个疗程两个月。治疗结束后以选定的精神疾病临床常用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90项症状清单(SCL-90)、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临床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音乐能力评估表(MAAF)、辅助治疗师观察量表(ATMA)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四个疗程之后,两组患者 SDS、 SAS、SCL-90、BPRS、NOSIE、MAAF和ATMA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治疗对精神疾病患者康复具有较好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精神疾病; 音乐疗法; 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 749.5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3511.2015.10.028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usic therapy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inpatients with mental diseases. Methods72 long-term in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drugs, mental illness mental and various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therapy. The treatment was also involved in four courses of music therapy on base of the method of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 were evaluated with SDS, SAS, SCL-90, SCL-90, NOSIE, MAAF and ATMA. ResultsAfter four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SDS, SAS, BPRS, NOSIE, MAAF and ATMT (P<0.05). ConclusionIt is effective, simple and convenient to treat rehabilit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with music therapy.

基金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课题(100346)

通讯作者:辛一帆,E-mail:xinyifan3@163.com

Music therapy on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in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CHEN Rende,LIU Xia,XIN Yifan,etal

(TheThirdPeople’sHospitalofPanzhihua,Panzhihua617061,Sichuan,China)

【Key words】Mental disorders; Music therapy; Rehabilitation effect

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是精神卫生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之一[1],也是精神疾病医院今后为患者服务、提升医院水平的必要发展方向。长期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有明显的社会适应不良,情感淡漠、意志减退、行为退化,包括药物引起的一些躯体功能的退化[2,3]。主要原因除疾病本身导致的衰退、服药、也与精神疾病患者的长期封闭的住院环境、现有的医疗以及护理看护模式相关。精神疾病患者的功能康复成为患者、家属、医院以及社会愈加重视的内容。为此本文对以音乐治疗技术促进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康复治疗模式及相关技术作为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9月住院精神疾病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4],无脑器质性病变,病程五年左右,连续住院三年以上。临床特征为病情基本稳定,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在30分以上,72名患者按入院治疗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的平均年龄、文化程度、平均病程、社会能力、参与能力、动手能力、主动性等以及音乐能力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各评定量表治疗前评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精神疾病常规的药物、心理及各种精神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性音乐治疗[7~10],治疗方法为每周3次,每次50分钟,进行四个疗程的音乐治疗,每个疗程2个月。采用主动式和被动式音乐治疗中的适合精神疾病患者的各种技术和方法,治疗内容设计、治疗进度、治疗过程都坚持“同步”和“治疗优先”原则。治疗中治疗师除带领团体治疗,还需要与团体成员建立治疗为目的的合作关系。

1.3量表的应用[6]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90项症状清单(SCL-90)、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临床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音乐能力评估表(MAAF)、辅助治疗师观察量表(ATMA)等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各评定量表的统计评分结果分析显示,两组总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各评定量表的描述统计评分结果

2.2治疗后各评定量表的统计评分结果(见表2)显示,两组各评定量表的评定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效果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2 治疗后各评定量表的统计评分结果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效果差异对比

3讨论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难点,在于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残留的明显的阴性或阳性症状以及各种功能的减退损害[5]。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工作的难点也在于此。在众多的康复治疗手段中,音乐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精神康复手段、康复技术也逐渐在全国各地兴起。但音乐治疗在针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以怎样的方式(团体、个体)开展符合中国住院精神疾病康复工作的实际?开展康复性音乐治疗需要对患者进行什么样的评估,评估需要的技术(评估量表的使用)和方式(自评、他评、自成量表、成表)。自成表的设计要对患者那些能力进行评估,评估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评估的有效性),音乐治疗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的疗程的设置,开展治疗团体的构成,音乐治疗疗程的治疗内容设计以及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等问题成为了我们针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康复性音乐治疗之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以团体的方式在对以上问题经专家指导、全国各现有模式的经验借鉴以及相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条件设置,以前瞻性的研究对患者进行了四个疗程观察,发现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性音乐治疗的团体性治疗以上问题的各种参数。同时也发现音乐治疗对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的明显效果。结果显示,36例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性音乐治疗在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90项症状清单(SCL-90)、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临床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音乐能力评估表(MAAF)、辅助治疗师观察量表(ATMA)从疗前、后评估结果对比有明显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对照实验的开展和结果来看,音乐治疗对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时应考虑。

因当前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工作的医疗条件、资源的不足,团体音乐治疗更符合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性音乐治疗工作的实际。

资料收集,病程、病史、治疗史、人格特征、个性特点、思维模式、文化背景、成长环境、职业、社会功能、与人沟通、肢体功能、精细动作、音乐能力、音乐喜好程度、是疗前评估时。这些因素的统一性是团体构成应参考的,团体设置的人数应在治疗师引领治疗过程中能关注到所有成员各方面变化的情况下,一般6~8人为宜。

音乐治疗有其特殊性,评估技术和方式上需要临床常用量表和能力评估量表共同完成评定,能力评估表的设计需以“治疗优先”为原则,即评定因子设定以关注患者的情绪、动作技能、社交技能、语言能力、注意力、以及各种能力的品质的改变;各种量表的的评分应避免主观效应,以不同的评定群体和多次评定的统一性进行核准。

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性音乐治疗单次或无规律的间断治疗是不易出效果的,需长期有序有计划进行,疗程的设计应比一般疾病的康复工作长,应考虑患者的基础水平“同步原则”要体现在治疗的开始,也要体现在单次、阶段、疗程的治疗水平上;内容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并注意结合成员的兴趣、文化背景,要体现患者价值的需要。

4结论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音乐治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和康复手段,对精神疾病的各种功能康复治疗简便易行,可在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霞,周永明,罗明,等.慢性精神分类正患者行为治疗中的量表应用分析[J].西部医学,2010,23(9):1721-1723.

[2]黄希庭.经典精神分析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83-188.

[3]彭聃龄.意识和注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4:173-198.

[4]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百度文库人文社会科学, 2010:1-117.

[5]郝伟,许毅.精神障碍的预防和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46-254.

[6]雨帆.SAS、SDS、BPRSD等量表的使用[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8:135,143,155.

[7]高天,张新凯.患者的评估,长短期目标,团体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4-54,55-62,153-161.

[8]刘新民,李建民.影响变态心理形成的因素,变态心理学的治疗[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25-43,295-312.

[9]陈美玉.临床推理与精神康复计划的撰写指引,临床实习指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2-138.

[10] 高天.音乐治疗开展的方法接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1-245.

(收高日期: 2015-01-05; 编辑: 陈舟贵)

猜你喜欢

康复效果音乐疗法精神疾病
音乐疗法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应用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疼痛控制护理有效促进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评价
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