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办学考核评价的研究

2016-01-06李珊珊董颖男关多娇唐美玲毕孝国

经济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考核评价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

李珊珊 董颖男 关多娇 唐美玲 毕孝国

摘 要: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如何规范国际化办学考核评价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重点。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独特的模式,做好教学质量管理是保证国际化办学的重要保证。做好国际化办学课程考核评价的首要前提是掌握所开设课程的情况,了解目前考核的不足在哪里,以便第一时间修改课程标准,做好教学内容整合,建立完善的国际化办学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

关键词:国际化 考核评价 中外合作办学 内部监控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258-02

一、引言

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办法是考核评价,考核的内容以及考核的手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的考核评价有利于学生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实践专业技能、掌握理论知识、培养综合技能。在合作办学的专业中,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中方和外方分别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50%,使得外籍教师用英语授课的课程站到总课程数量的50%左右。对学生课程的考核评价就需要由中方课程考核评价和外方课程考核评价共同组成。在国际化办学中,理论课程占6%,理实一体课占70%,实践课程占24%,课程比例如下图所以。

二、国际化特色课程考核评价情况

国际化特色课程考核评价中,教学大纲充分体现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理论知识、普通技能的程度,同时体现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中方和外方在考评中有不同的侧重点,中方是以学院指标为统一评价指南,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决定学生的分数,外方则以学生为本,更加强调过程化的考核与多样化的考核,外方的考评评价也更加细化。

(一)中方

中方在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中,注重点是实用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但随着考试改革的推进,考核评价也呈现出多样化。以实训课程为例,中方教师借鉴了外方的考核评价方式,将课程评价进行细化。课程考核中项目成绩占45%,平时成绩占15%,理论考核占20%,技能考核占20%。考核中项目成绩占的比重最大,这是由于中方教师采用的基于CDIO过程的项目教学法,设计了课内和课外任务评价。这种考核方式更加客观公正,是学生能够真正地学到东西,真正地提高。

(二)外方

外方与中方在课程分类上是相同的,都包括理论、实理和实践。但不同的是外方理论课考核占到总考核的20%,实践课和理实课的考核则分别占到25%和35%,通过不同的考核侧重可以看出,外方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教学体系比较先进和独立,在考核中有相对标准和统一标准。

外方和中方在课程考核上最大的区别是外方实践课程考核采用全程性评价模式,引导学生主动的关注把握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校效果和过程,掌握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管理。以实践课为例可以看出中方和外方在考核评价方面的不同之处。

(三)学生受到考核评价的影响

在国际化课程考核评价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考核成绩受到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的影响。学生在全英授课的考试中表现出不太适应,普遍显得很笨拙,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也不能很好地考评出来。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这类学生普遍思想较为活跃,理解能力很强,但是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高,自制力有很差,学习效果不佳,无法适应相对集中的考试模式。对于各门课程评分标准的合理性,学生的综合看法不一。

三、反思国际化课程评价

从目前的国际化办学考核评价可以看出,还有很多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存在于国际化课程评价当中。

(一)亟需改变考评主体单一的现状

中方的国际化办学一直以来都是把分数作为考核的重点,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一直表现出缺失,并没能做到一直提倡的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亟需改变考评形式单一的现状

一般中方的考评方式重点在于期末的最后一次考试,用最终一次考试成立来判定学生学习的好坏,这种方式过于片面以及单一,只重视结果不重视学生学习这一过程,无法更加客观有效地、全面地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亟需拓展试题覆盖面,丰富考试内容

在课程考试中有很多课程考试内容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关联性较弱,这些考试内容没能考核到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的能力,这样的考试内容是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四)亟需改善考试时间集中问题

目前的考核评价中考试时间普遍比较集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每个学期会有超过一半的成绩由期末考试决定,而期末考试通常又集中在一小段时间,短时间内学生要完成多门课程的测试,这就造成学生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等现象。

四、思考与建议

经过对学生的课程考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思考,针对国际化办学中的特色课程需要对评价方式进行灵活的运用,同时需要对评价的体系以及考核的制度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符合国家化办学考核评价的灵活性、多样性、可持续性等特点。

(一)建设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经过对我国各大高校原有的考核评价方式进行评测,发现我国的考核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还是通过几种传统的方式进行,与西方的教育考核方式相比暴露出了许多的缺点。所以在进行国际化办学需要重新建设更加科学、灵活的考评体系,对我国的高等院校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在建设考核方式是需要依据国际化办学的方针进行考核方案的设计,不能直接沿用以往的考核方式,新型的考核评价方式需要结合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所表现的情况进行考评,不断地完善考核评价方式,建立灵活的考核方式,通过灵活的考核方式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情况。

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理念、校园文化、学生素养方面都与外国的情况不太一样,在教学评价改革时也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应该结合我国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指定恰当的考核评价方式,避免以往一考定乾坤的现象发生。

(二)在考核评价中注重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考试来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是比较普遍的方法,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测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设定考题的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仅是要考核学生的原理知识,而是要对其实际的应用能力进行培养。

(三)建立项目过程考核

项目过程考核方式是通过实际的项目工作来进行对学生的评价工作,主要将项目过程中的各个步骤进行量化,使其成为可以进行评价打分的评价标准。当前本科课程以及课时安排缺少灵活性和实用性,许多课程理论和原理的部分居多,并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借鉴西方大学对于每门课程的教学评定方式建立项目过程的考核模式,教师根据项目完成度、过程、阶段成果进行打分,学生也可以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应用技巧,增加实习经验。国外高校中教师需要对每个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打分,并给出详细的学习意见,并反馈给学生,这些是我们将要学习的重点。

(四)考评方式采取课证融合

所谓的课证融合就是资格证书与授课的内容相结课,让学生能够在接触到专业课程的同时能够通过资格证书的考试。当前资格证书是国家统一认证,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同时又可以被广大的用人单位所认可。在形式上可以直接利用资格证书作为最终的学期考试成绩,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技能水平。

(五)建立校企合作的评价体系

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已经成为了很多高校所推崇的重点,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来进行资源整合和共享,高校利用企业作为与校内课程结合的课外实训基地,模拟真实的环境让学生融入其中,并可以尽早地为进入社会工作做准备,企业可以通过高校合作办学的方式选择适合的人选,也可以从高校内部选取合适的人才进行定向培养。考评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进行,完全按照当前企业的真实人才需求对学生进行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就业前景。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独特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做好教学质量管理是保证国际化办学的重要保证。做好国际化办学课程考核评价要正视考评主体单一、考评形式单一、试题覆盖面狭窄、考试时间集中等问题,采取创新和继承并重的国际化特色课程考核,突出国际化课程考核的灵活性、多样性、可持续性等特点,建设一套过程化评价和综合评价互补的考核评价制度。

参考文献:

[1] Ernesto Macaro. Teaching and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A guide to Resent Research and its Applications[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2] 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十年回顾与展望[R].北京:2011年中国外语教育高层论坛主旨发言,2011

[3] 文秋芳.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7)

(作者单位:沈阳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 沈阳辽宁 110136)

(作者简介:李珊珊,沈阳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讲师,硕士,长期从事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考核评价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任务驱动法在压缩机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