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旅游收入与GDP增长关系研究

2016-01-06高杰

经济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

摘 要:文章运用Eviews等相关数据模型对江苏省各主要城市旅游收入与GDP增长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对常州市2005—2013年的旅游收入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纵向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为,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进行比较分析,江苏省各主要城市的旅游收入与GDP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对江苏省以及常州市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江苏省主要城市 GDP与旅游收入 旅游收入贡献率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215-03

一、研究背景

虽然旅游产业已经超过石油产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但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不尽相同的,这是因为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一定的旅游资源,较高的管理水平以及相应的政策支持,而且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们拥有足够的消费能力,亦即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力。这就使得旅游收入与GDP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关系。就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而言,这种关系在不同地区或者同一地区的不同发展阶段都存在比较大的变数,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我国的众多学者都针对相关问题,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一般而言,针对具体产业的分析,理论界往往侧重于产业结构的探讨,这是因为,合理的产业结构不仅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因此,旅游收入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同样涉及到旅游业在某一具体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与整合问题,同样是我国理论界近年来研究相关问题的重要切入点。

一般意义上讲,旅游收入与GDP之间应该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带动相关地区交通运输业、餐饮业、住宿业甚至通讯业的发展,但这种观点在不同地区实际上存在非常大的差异,亦即旅游业是否真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GDP的增长是存在争议的,这是因为,相对其他产业而言,旅游业的发展所依赖的外部条件是比较苛刻的,例如,有些地区虽然拥有比较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旅游收入却相对较低,旅游资源没有被充分加以利用,对地区GDP的增长贡献相对较小。因而旅游收入的多少不仅与各地区旅游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存在密切的关系,同时与各地区的经济结构、产出能力、收入水平、区位条件以及交通条件等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就使得我们在考察一个地区旅游经济收入与地区GDP增长之间的关系时,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与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的发展应该说具有非常好的前景,尤其是在目前我国投资增长逐步放缓与外贸出口出现负增长的前提下,消费的增长成为维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个人消费,而旅游业的发展无疑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鉴于此,我国众多学者与经济学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赵朋佳和郭索在他们发表于《经济论坛》的“陕西省旅游业发展与GDP增长的关系”一文中指出,陕西省旅游业发展与GDP增长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并且在短时期内存在从经济增长到旅游业发展的单项因果关系。赵素、王爱民等在他们发表于《产业经济》的“我国旅游业发展与GDP关联性的实证分析”一文中利用模型分析和Granger检验结果得出的结论为,我国旅游业发展与GDP增长存在80%的长期均衡关系。朱吉玉和李剑则在发表于《邵阳学院学报》的“基于GDP和旅游收入相关分析看旅游经济发展”一文中对安徽省2002年至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相关的数学模型对安徽省旅游收入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横向与纵向比较,得出的结论为,安徽省的旅游收入与GDP之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但也有学者的研究结论对旅游收入与GDP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持反对态度。我国学者杨勇运用历史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消费旅游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的结论为我国经济增长与旅游收入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因果关系。笔者以为,这些研究结论均有可取之处,结论相悖的原因主要在于研究采用的模型不同或者采用的数据和研究对象不同,从而造成了结论的偏差,虽然这些偏差可能在具体实践中会给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造成误导,但所有这些研究成果毫无疑问为我国学术界针对相关理论问题的研究都做出了贡献,同样也为相关理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研究的价值无疑是非常巨大的。

但笔者认为,这些研究成果大都是针对某一省份进行的论述,而针对一个相对较小的地区进行这方面研究的理论成果相对较少,而且,就目前理论界的研究成果而言,针对某一省份的研究结论实际上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的,就旅游收入与GDP的关联度而言,虽然总体上大家都认可正相关的结论,但显然在程度上存在差异的,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研究所依据的具体数据都是以一个省为单位的,甚至是以全国的整体情况作为依据的,虽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但对于指导具体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就不具备更多的实际价值了,因为旅游业在任何地区的发展都需要依赖当地的旅游资源与市场环境,这就需要将问题更加具体化,使理论研究的结论能够为相对较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更为现实的决策依据,这也是本文写作的目的所在。

二、实证分析相关数据与图表说明

作为我国的经济强省,江苏经济的发展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增速,GDP总量在全国各省市中长期稳居第二位,不仅对全国GDP的增长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而且其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近年来远高于第二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也在不断推进。就旅游业的发展而言,一方面,由于江苏具有相对比较丰富的旅游资源,闻名遐迩的江南美景吸引着来自全国和全球各地的旅游者,为江苏省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江苏对于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扶持较多,管理水准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因而旅游业在江苏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促进江苏产业结构调整与增加就业的重要举措。

但就江苏各主要城市的旅游业发展而言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的,应该说形成这种差异的具体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反映了江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因素与诸多问题。但就本研究而言,笔者主要是从旅游收入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入手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的,并试图通过对江苏省主要城市旅游收入与GDP增长关系的研究,寻求对江苏省相关城市在发展旅游产业过程中可以采用的一些具体措施。

(表格相关代码说明:GDPR代表GDP增长率;TR代表旅游收入;TRR代表旅游收入增长率;TRP代表旅游收入在GDP中所占的比重;TRC代表旅游收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三、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由相关图表我们得出的基本结论总结为:

首先,就江苏省而言,其主要城市的旅游收入与GDP关系为正向关联,除南通市以外,笔者考核的所有城市中,2014年旅游收入的增长率都高于GDP增长率,旅游收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都达到15%以上,最高的镇江市更是达到了21%以上。

上述数据说明,旅游业已成为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不仅对地区GDP的增长贡献非常大,而且由于旅游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旅游业的增长毫无疑问会解决大量闲散人员的就业问题,从而为江苏省的消费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旅游业的发展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旅游资源以外,对区位的要求同样是非常高的,这就是为什么南通市旅游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于其他主要城市的重要原因,因为南通市不仅旅游资源相对较少,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地理位置位于江北,不利于借助江南所拥有的各种交通、信息、管理等其他资源,从而使其旅游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一直比较低。

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同样受到自身发展规模的制约,例如,苏州市虽然具有非常好的旅游资源与非常高的城市管理水平,但其旅游业在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就很难再有比较大的增长了,这一方面是受到庞大基数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和旅游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旅游业属于综合性非常强的产业,对区内交通、住宿、餐饮等行业的要求非常高,在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如果这些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或者已经达到城市所能容纳的极限,旅游业的发展就会受到比较大的制约,因此,如果类似苏州这样的老旅游区域不能开发出新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在竞争日益激化的旅游市场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要想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使得旅游业对GDP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是非常困难的,原因在于各种旅游资源的利用基本上已经达到极限了。

其次,除南通市以外,江苏省各主要城市的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都在13%以上,占比最高的镇江市达到了17.49%;旅游收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都在15%以上,最高的镇江市达到了21%以上。

这一方面说明旅游业的发展确实为江苏省各主要城市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提升了地区GDP的增长速度,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这种对GDP增长的贡献也在逐步减弱,原因在于,一方面,江南的旅游业发展较早,各种旅游资源的利用较为充分,在达到一定高度以后,上升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了,例如,苏州市旅游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已经由本世纪初的15%以上下降到目前的12.34%,旅游收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经从本世纪初的2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17%左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固然是由于苏州市其他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由于苏州工业园区对外商的吸引力巨大而造成的比重相对上升,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旅游业在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后继乏力的基本事实,因而如何开发更多的旅游产品,使之成为这些城市新的旅游景点就成为这些城市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再次,就纵向比较而言,笔者选取了常州市作为研究标的,常州市旅游业在笔者统计的10年数据中基本上是稳步增长的,从2005年的126亿元增长到目前的654亿元,旅游收入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也是逐步提高的,从2005年的9.68%增长到目前的13.34%,从常州市GDP增长与旅游收入的散点图中也基本上可以看到这种正相关关系。

但常州市旅游收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不稳定的,其中,2012年旅游收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最高,达到了24.28%,而2008年的贡献率最低,只有10.81%,虽然整体而言,常州市旅游收入对地区GDP增长的贡献较大,每年都在10%以上,这一指标高于或者接近常州市GDP增长的平均水平,但这种情况同时说明旅游业的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时,尤其要考虑到旅游业发展的综合性与复杂性,从理论上讲,由于旅游业的综合性较强,因而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住宿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甚至房地产业与机械行业的发展,但政府在考虑这些乘数效应时首先应该看到的是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如果没有足够的旅游资源或者对旅游业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则这些乘数效应就不但不会产生,从而促进GDP的增长,反而可能造成大量的浪费,或者影响到其他产业的发展,因为就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言,资源都是相对有限的,如果不能将资源用于发展对地区GDP增长有巨大作用的产业,则这样的投资对于地区经济发展而言就是不合理的。因此,如何解决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问题同样是需要进行认真研究的课题。

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建议

上述分析表明,江苏省各主要城市的旅游业在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繁荣与发展以后,正处于一个由低级向高级过渡的重要时期,虽然就各主要城市的具体情况而言,旅游收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还是对江苏省经济增长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但正如上述分析,这种贡献正在逐步弱化,如果不能有效提升产业的产出质量,产业结构不能有效优化,则这种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逐步丧失,因为江苏省各主要城市除了产出规模较小的镇江以及旅游业相对落后的南通以外,旅游业的发展在规模方面已经基本达到极限,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内部的行业优化与行业结构的调整。因为至少从理论上讲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与集聚化不仅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提升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因此,笔者以为,江苏省在发展旅游产业时至少应该在下述两个方面有所改进。

1.从江苏省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创新旅游业发展模式。根据笔者的研究结论,总体而言,江苏省各主要城市的旅游业虽然在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江苏省GDP增长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并且这种趋势还在延续,但江苏省旅游业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仍未根本改变,这集中体现为过多和过小的旅游公司以及低档次的酒店成为江苏省各主要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主体,这种小而散的结构使得江苏省各主要城市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资源支撑,这不仅是非常不经济的,而且相对较小的旅游公司不仅在市场开发的成本方面大大高于大公司,而且也对资源要素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过程中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亦即江苏省旅游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应该体现为首先是行业内部需要进一步整合,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一些竞争力较强和资源优势较为突出的重点企业优先发展,鼓励这些企业对小型企业进行收购和兼并,首先在行业内部实现资源的相对集中,从而最终使整个产业的结构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层次,这不仅是提升江苏省旅游业竞争能力和加速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举措,也是打造江苏省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2.加快推进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江苏省各主要城市的旅游资源虽然不尽相同,但各主要城市还是总体上以观光旅游为主要特色的,这在我国经济水平相对较为低下的情况下当然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观光旅游行业的发展不仅对江苏省旅游业具有非常重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观光旅游行业对旅游业其他行业也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力,因为观光旅游业不仅会为住宿业、餐饮业、娱乐业、交通业、零售业带来巨大的潜在收益,而且为江苏省的其他行业如通信、广告、乃至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商机,同时也是江苏省创建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径。

但再好的行业也有发展的瓶颈,也有规模的限制从而出现递减效应,就江苏省而言,由于长期依赖于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使得旅游业的发展在目前就已经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因为这些景观一方面受到接待规模的限制无法取得更好的效益,另一方面,就市场运作而言,再好的景观对消费者而言通常情况下游览一次也就够了,重复游览的可能性非常低,加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相邻各省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分流江苏的客户,比如安徽与浙江近年来的旅游业发展就非常迅猛,对江苏省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形成一定的压力。因此,旅游创新就成为江苏省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人造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创建是促使江苏省未来旅游业更上一层楼的必然选择,在这方面,常州市的恐龙园应该是可以借鉴的重要经验。常州本来是没有恐龙的,但常州市利用我国其他地区挖掘出的恐龙化石建立了中华恐龙园,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对客户具有非凡吸引力的恐龙游乐园,从而不仅将恐龙园打造成一个非常著名的旅游景点,同时也称为江苏省非常著名的娱乐园区,这个人造景观目前已成为常州市旅游业的标识,不仅对本省的游客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就全国旅游市场而言也同样是独树一帜的,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常州市在2012年旅游收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可以超过20%了,因为正是在那一年,常州恐龙园的后续项目开始营业。因此,江苏其他城市如果能够利用当地资源或者移植其他地区甚至其他国家的旅游资源开发新的旅游项目,而不是单纯依赖现有的观光资源就一定会为地区经济的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江苏省各主要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对各地区GDP增长的贡献还是非常大的,各主要城市旅游收入与GDP增长之间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这种情况也在发生变化,如果不能在旅游创新与产业优化整合方面有更多的作为,这种正相关关系是可能发生不利变化的,这同样是应该认真研究与警醒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常州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http://wenku.baidu.com/linkurl=M2EdbnKRYHdBJE5AqyddMwPc1MohLBph-TRnVOoP4oANiE1IEyqTKnwQlQEQNV7KQwQhDsislpGtrNjWwIKA8dCUbt5L4WcFMDZCI43qP3

[2] 常州统计年鉴.2014年

[3] 江苏统计年鉴.2014年

[4] 朱吉玉,李剑.基于GDP和旅游收入相关分析看旅游经济发展[J].安徽.邵阳学院学报,2013

[5] 赵素,王爱民.我国旅游业发展与GDP关联性的实证分析[J].北京.产业经济,2012

[6] 赵朋佳,郝索.陕西省旅游业发展与GDP增长的关系研究[J].经济论坛,2013

[7] 王兴斌.旅游产业规划指南[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1)

(作者简介:高杰,美国西北理工大学MBA,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责编:李雪)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
县级电力财务稽核管理研究
关于师范类高校植物景观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文献综述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