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衢徽古道 一幅绝美的山水画

2016-01-05吴渭明

绿色中国 2015年12期
关键词:淳安大头区委

吴渭明

衢徽古道始于衢州西安门,途经西区、石梁、下村、寺桥、七里,翻过大头岭到常山县毛良坞,再从洪桥穿越雷公岭至灯盏坑,从淳安白马然后到达安徽徽州境内,全长约100公里。

古道穿越千里岗山脉与白际山脉相连接,历史上这是一条衢州与常山、遂安(今淳安)和安徽往来的主要交通要道和贸易通道。衢州人从这条路挑盐去安徽,淳安白马、毛良坞和七里的竹子、木头、茶叶等山货通过古道源源不断运往衢州。

路面由块石砌成,起始路段路面平坦,从坎底开始进入山区没有很陡的坡度。从大头至常山,再往淳安白马,越往山里越难走,其中最难的是要翻过10里长的大头岭和10多里长的雷公岭。从花园岗至黄茶的古道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已被公路所取代,有的已成为机耕路,还有些被作为村道被水泥所覆盖。黄茶、下村、派溪头、坎底这几个村还留有溪埂的遗迹,从坎底到七里保存比较完整的古道有四段超过5公里。从大头到淳安白马要经过的大头岭和常山县的雷公岭,这两段古道现在仍有10公里左右保存完整。

古人走衢徽古道,出西安门,从花园岗往左要过一座桥,这座桥位于柘川村东,叫灵川古桥,建于乾隆年间,六墩五孔石梁,桥面为三块石板平铺而成。如今古桥已被拆除,但溪边的那三棵古樟树依然挺拔苍郁青翠。

离市区15公里左右,古道旁有个村庄叫上静岩,该村有座建于明万历37年的牌坊,牌坊坐北朝南,四柱三间五层。高6米,宽5.7米,以曾任福建郑化县尉、四川宜宾县簿的郑一鸣名字命名。古道左边是衢州名山白云山,该山系千里岗山伸向金衢盆地的边缘余脉,民间传闻山型如卧状麒麟,白云山是头,大岗若背,衢门山似尾,山呈灵气。是儒、释、道三教圣地,历史悠久,现存有“白云书院”、“白云山寺”、“东岳殿”、“明石碑坊”等古迹。据史料记载汉张良曾在此隐居。宋代铁面御史赵抃曾留有诗稿。当地老人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浙江省立八中(衢州一中前身)从城里搬到上静岩一带,金庸在此求学,他曾描写道:山石嶙峋,峭壁巨梁,突兀而出,一条小溪自山间蜿蜒而过,清澈的山泉汇聚成河,水势渐行渐急,奔向远方。河边一条古道,一色的青石板铺成,沿着起伏的山岗迤逦而行,消失在白云飘荡的峰峦之中。这是金庸笔下对古道沿线最生动形象的描写,可谓维妙维肖。

坎底是古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至今仍保留着一段完整的古道,从古道往里是巍峨的千里岗,竹林葱郁连绵,村前是浙西大桔海省级森林公园核心区,站在村的至高点,放眼望去,皆是青山桔林,到了秋天桔子熟了的季节,满山遍野红橙橙一片。穿村而过的小溪流淌着清澈的河水,溪内有天然浴场,巨大的卵石,溪边由块石垒起的古道上生长着一片近300年的古樟树林,风景十分宜人,人们都把这个村叫“浙江小丽江”。

从坎底开始进入山区的第一个村叫半源,这里有段约5华里保存较好的古道,古道宽处2米,窄处就一块石头,前半段路面已被水泥覆盖,后半段依然是原铺着的鹅卵石,左边是毛竹山、桔林,右边是流淌着清清河水的石梁溪。30分钟就可以走到寺桥,寺桥位于大头源和张西溪汇合处,村中间有座石拱桥,此桥地处寺桥村原资忠寺前,它和寺桥村都因此而得名。据史料记载,这座桥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由大邱(今七里乡大头村)财主王丕承出资建造。寺桥东西横垮大头源溪流之上,为麻石垒砌券拱。桥长22米,宽4.3米,桥两侧分别用卵石及麻石构石阶七步,桥面以麻石铺面,中心成回字型,千斤石居中。桥拱呈半圆型,整座桥梁在两岸的古樟树衬托下,格外秀美。古桥做工精制,用料讲究。据传,此桥用料是从一块巨石中采集,是目前衢州市保存最为完好、年代较长的石拱桥之一,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寺桥石拱桥为研究浙西地区古时的桥梁制造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桐坞在石梁与七里乡的结合处,从桐坞口往兰塘有一段3华里的古道保存完好。这段古道穿过竹林,最窄的地方只铺有一块50厘米的石头,两人面对面都很难通过。

从七里村到三仙桥有段2公里多的古道,越往高处,路面越好,据同行的乡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前些年创建国家4A级景区,曾出资对这段古道进行维修,维修后的古道路面由鹅卵石砌成,宽1.5至2米左右,修旧如旧。路边还有三处摩岩石刻。转几道弯,爬几道坡会看到一座横垮溪流的桥梁,这座桥建在溪流石壁两端的石孔桥叫三仙桥,传说是三个神仙下凡建造,久年失修桥已坍塌,前些年进行了修缮。修葺一新的三仙桥上游的悬崖陡壁上刻有4个大字:七里香溪。

大头是七里乡政府所在地,这里不仅是古道的第一个最高点,而且还留有许多历史古迹。古槽、古腌塘,古炮台、古树,俗话说有庙地方就有古树,衢徽古道沿线的柘川、黄茶、寺桥、黄土岭、新桥一路上古树很多,说起古树要数上村的古银杏最有代表性,据资料记载,这棵古银杏种植于明代,树龄1000年以上,树高30米,胸围4.7米,还有黄土岭有一株高达50米的杉木,据考证为康熙年间种植,2013年这两棵都被评为衢州市“百佳古树名木”。

衢徽古道经过的石梁、七里和常山县新桥三个乡镇,属怀玉山千里岗山系,沿途海拔千米以上高峰有15座,平均海拔650米,尤其是七里乡森林盖率达98%,空气中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超过10000个。红豆杉、香榧、银杏、杉木、黄山松以及各类阔叶珍稀树种和药材在该区域内均有生长。还有3万亩毛竹,竹影摇曳,风光无限。林区内生活着各种野生动物、鸟类、鱼类等。而且由于山高谷深,有着山区独特的小气候。沿途还有原汁原味的龙门潭、龙门洞、龙门瀑布。生活在这里的农民依山而居,与竹相依,房在林中,人在竹中,古道沿线呈现给人们的是一幅绝美的人间山水画,行走在其间,宛如置身于诗画之中。如今,这个乡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办了许多农家乐,吸引着城里人来休闲养生。行走在山间的小路上,不经易间会听到一群群人阿拉伊拉的说着,据介绍许多上海退休老人都喜欢来此度假。外地人的评价是这里有山有水,这里的山有人间阅不尽的风景,这里的水有人间看不透的韵味,住着住着都不愿走了。

翻过大头岭就是常山县的新桥乡横山路村,在一块漆黑的大石头前,常山县林业局何兆兵给我们讲了这块“卖油石”的来历:从前有一位书生到省城赶考,由于家境贫穷,没有盘缠,便挑着一担茶油想去卖些铜佃。不料,走到此处被这大石块绊倒,油全泼洒出来。书生悲痛至极,双手抠地大哭。孰料,浅草下面金子显现。书生拿了金子,也就顺利到了省城,考取了头名状元。也许这是一个民间杜巽并流传下的美好故事,但足以说明这里的山岭陡险与难行。

横山路村是衢徽古道和常山至衢江区太真乡上槽铺古道的交汇点,在东源溪上仍保存一座较好的廊桥。这座叫乐丰桥的廊桥石台木面结构,中用木梁8根,桥单孔跨径12米,长17.6米,宽3米,高4.5米,桥上建有亭屋,亭内两侧设有供路人休息的长凳。在古桥西侧有一棵古樟树,树龄达400多年,胸径4米。在桥的东侧建有一座中共西源区委地下联络旧址纪念碑。

西源是衢江、常山、开化、淳安四县在千里岗山脉的接壤处,为浙皖游击根据地的组成部分,区委曾领导人民和红军游击队开展对敌斗争。1937年2月,中共西源区委党组织和游击根据地遭到了严重破坏,当时,乐丰桥旁边杂货店老板王舍水章,积极帮助红军办事,为中共西源区委提供了许多货物和情报,此处实际上成为中共西源区委的地下联络点。为纪念中共西源区委的革命斗争,2014年10月常山县在此特建“革命纪念亭”和“中共西源区委地下联络旧址纪念碑”。在这条古道上还流传着许多革命的故事。1936年闽浙赣皖四省边区剿共主任张发奎在大头驻有一个正规团和一个剿共大队,作恶多端。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多次进山与敌军作战,使十分猖厥的反动势力受到沉重打击,有多名红军战士牺牲在此,在杨坞和毛良坞都建有红军墓。

从毛良坞顺着小溪往下,到洪桥开始翻越雷公岭,雷公岭海拔768米,该岭长10里,路宽一米多,路面由块石砌成,古道保存完好,半山腰还有一座凉亭。1996年修建了盘山公路,打通了一个300多米的隧洞,人们进出不再走古道。因长久无人行走,道路上己杂草丛生。翻过山岭有个常山县最边缘的山村,叫灯盏坑。从地名便知这里被两山包夹形成一条坑,这个村属新桥乡,新安江水系,这里青山环抱,云雾缭绕,是非常原生态的一个村庄。山上怪石嶙峋。这些怪石间,隐藏着数不清的洞。洞与洞之间相距数百米到近千米不等,这些洞大小不一,洞口窄的仅容一人通过,宽的可进一辆汽车,大洞连小洞,上洞通下洞。村民说,牛脚洞群内共有99个洞,洞洞相连。

大头岭和雷公岭,因开山或修路,古道有的路段己被毁掉,保存下的也是杂草丛生。除了当地一些农民上山干活,如今,古道已不再有人行走,只有那破旧低矮的房屋和山垅田依然静静地散落在山间,还有那流淌的溪水还在诉说着昔日古道人家的勤劳和辛酸。

猜你喜欢

淳安大头区委
在淳安狮城
渔舟唱晚
白云区委离退局深入调研“311”工程
钟山区委离退局开展扶贫户回访工作
碧江区委老干部党校挂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