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队攀登组训中的5个认识问题

2016-01-05余晓勇张佳

军事体育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组训受训者部队

余晓勇,张佳

(特种作战学院,a.一系,b.训练部,广东 广州 510500)

○ 部队攀登训练专题

部队攀登组训中的5个认识问题

余晓勇a,张佳b

(特种作战学院,a.一系,b.训练部,广东 广州 510500)

近年来,部队开展军事攀登训练力度逐渐加大,但认识上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部队攀登训练水平的提升,包括:①攀登能力强,组训能力一定强吗?②班长就是这么教的,对吗?③)场地、器材缺乏,真的难以开展攀登训练吗?④攀登速度快,实战能力一定强吗?⑤攀登训练就是踩绳上训练吗?文章分析了上述认识难点,指出了正确认识以上问题的必要性。

部队攀登;组训人员;问题研究

二十一世纪初,我军的攀登训练随着国内的攀登水平提高而逐渐发展起来,并于2004年举办了首届军队攀登骨干培训班,军事攀登训练逐渐实现正规化[1]。军队攀登训练经十几年的发展,培养了成百上千的攀登骨干。但目前军事攀登在部队开展的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部队攀登组训人员对攀登训练认识不深入。以下问题是部队调中具有典型性的认难点,值得组训人员认真思考。

1 攀登能力强,组训能力一定强吗?

能力强的组训者利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可以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组训能力包括对动作技能和动作技术原理的掌握、训练方法的灵活运用、攀登训练原则遵循、攀登训练能安全地组织等。对攀登技能的掌握只是攀登组训能力之一,若组训者仅掌握了攀登技能而忽视其他训练要点的掌握,部队攀登训练水平将难以提升,训练安全也存在隐患,不利于攀登专业的良性发展[2]。

部队攀登训练常挑选攀登能力强的战士担任攀登组训者。由于知识面受限,组训者仅能讲解自身的学习体会,而对“为什么”这样训练的原因则讲解较少,不能从动作技术原理及规律进行讲解。使受训者对动作技术理解不深,产生照葫芦画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理解动作技术原理是为了解决“为什么”这个问题。在讲解动作技术要领时,按教材文字讲述一遍,是不能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但如果能结合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等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可较好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因此,作为一名攀登组训人员,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应了解相关学科知识,达到学科之间相互融合。如运动生物力学可解释攀登中的发力角度和力学杠杆原理;运动生理学可解释受训者在攀登中的身体特征;运动心理学可了解初学者进行高空攀登训练的心理状况及如何消除心理紧张[3]。

在基层部队攀登训练中,组训者讲解完动作技术要领后立即进行全程训练,未进行相应的辅助练习,对错误动作纠正不到位,只求攀登速度。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是组训者对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认识不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粗略掌握动作阶段;第二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第三阶段:动作的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3]。在攀登训练中,如不遵循此规律,采用拔苗助长式的训练方法,必将事倍功半。因此,在攀登组训中,要注意三个原则。第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选择3~5 m的高墙做相应的辅助练习,让受训者初步掌握动作技术要领,而后进行半程分解动作训练并逐渐过渡到全程连贯动作训练,最后进行武装攀登训练。第二:遵循区别对待原则。如受训者身高较高时,在踩绳上训练时可采用幅度为主攀登法,相反则以频率为主;受训者的心理素质好,则可进行难度更高的滑降技术训练等。第三:遵循激发积极性原则。攀登训练开始接触兴趣较浓,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厌训心理。在基层部队攀登训练计划中,一般每半天安排1~2个训练内容,在没有任务的牵引下,通常受训者积极性较低,训练效果不佳。若组训者采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技胡比赛或在战术情景下进行相互对抗等多种训练方法,可提高受训者的训练积极性,也有利于技能的巩固。因此遵循技能形成规律可解决组训者“如何训”的问题。

2 班长就是这么教的,对吗?

“班长就是这么教的”这一训练模式从新兵入伍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并在以后的军事训练中,要求战士不加思索地去服从,个人主观能动性难以体现。实战中战场形势千变万化,指战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作战方案,单兵也需时刻观察战场变化,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应对复杂的战场。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是这个道理,突出个人判断、随机应战能力。但目前基层部队军事训练中,缺乏对战士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随着时间推移,以服从并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新兵也成为了班长,班长又凭经验教新兵,长此下去,危害很大。

作为从事攀登训练的组训人员,丰富的经验固然重要,但注重思考更重要。经验代表过去,而注重思考的组训人员,能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任务及要求进行灵活组训,不断创新,并能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深入认识攀登训练规律,如此才能推动基础层部队攀登训练科学发展。

3 场地、器材缺乏,真的难以开展攀登训练吗?

在部队攀登训练中,场地缺乏、器材种类和数量不足,使部分攀登内容较难开展,出现了以踩绳上训练为主的局面。其实,在攀登训练中,组训者在遵守攀登技术原理和规律的前提下,可充分利用现有的训练场地,灵活组织训练。场地不一定是攀登训练场,障碍场或自然山坡和岩壁等均可作为训练场地,凡是对攀登训练有用的,能解决训练中某一技术环节的都可为之所用。这既拓宽了组训者的组训思维,又使训练方法多样化,丰富了部队攀登训练内容。譬如:渡海登岛400m障碍场,可利用部分障碍物进行攀登训练的辅助练习。在螺旋梯上可进行机降训练和坐式滑降的辅助练习;在高低横木的高横木上进行滑降技术的主绳与“8”字环连接练习;在轮胎攀台上可进行踩绳上或定点突入转体的辅助练习;在阻绝墙的三点固定上一侧,可进行三点固定上的基础训练和跑步下的辅助练习等。

基层连队器材种类和数量缺乏,组训者可选择相应的器材来代替,同样能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如利用辅绳打一坐式安全带替代制式安全带;用自制绳套代替扁带;用抓节代替上升器,完成上升和固定技术练习等。器材替代法对组训者的要求较高,必须了解场地、器材的结构、性能和动作技术原理及特点,以确保训练安全。

4 攀登速度快,实战能力一定强吗?

“攀登速度快”是动作技能掌握好的表现。部队对动作技能的掌握较重视,以攀登速度快慢为标准来衡量攀登能力高低。部队日常攀登训练受外界因素干扰少,如果换成不同实战背景下实施攀登,速度还能快吗?

部队组织攀登训练一般在4月—6月和9月—11月。训练期间气温适中,训练场通常设在营区,受训者的身体状况良好,受外界干扰少。若在实战中进行攀登,外界干扰因素增多,受气候、地域、战术背景和心理等方面的影响较大[4]。在气候影响方面,南方夏天气温高达40℃,北方冬天气温低至零下30℃,如南北方部队交换训练场地,容易出现中暑或手脚冻伤的现象,战斗人员的攀登能力将大大降低;在地域方面,平原部队拉动至高原上战斗,面临着缺氧、水肿等不良症状,攀登能力也将大大降低。在战术背景方面,在夺取山头的战斗中,为防止被敌发现,攀登路线的选择和攀登方式与日常训练有较大不同,需选择敌意想不到的路线,且要做好隐蔽,要控制好攀登速度,边攀登边观察;在反恐行动中,有时要求作战人员攀登或滑降至指定位置,在空中悬停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以等待最佳进攻时机;有时要求作战人员慢慢接近敌目标,以防备敌发现,便于近距离控制敌人。在心理方面,实战中每位战斗员都会有不同的心理变化。实战是生与死的考验,参与者心理压力大。心理素质弱者,攀登能力也将大幅度下降,甚至会丧失战斗力。

掌握攀登技能是基础,最终服务于实战。因此,训练中的攀登速度快不一定代表实战能力强。日常攀登训练要结合实战所需,在不同气候、地域、战术背景下进行,并培养良好的战斗心理素质。

5 攀登训练就是踩绳上训练吗?

在调查部队开展攀登训练内容时,战士们了解和叙述最多的是踩绳上,而其他训练内容很少提及。

踩绳上训练仅需一根攀登绳和保护绳,攀登绳可悬垂在楼房或树上,组织训练较方便,安全性较高,在基层部队开展较普及。从考核角度分析,成绩便于相互比较,且容易组织。近些年的比武竞赛也可说明这一点:小到营、连的竞赛、考核,大到各大单位、全军的比武、考核,攀登内容也只设武装踩绳上和坐式滑降两项内容。

按有关规定,楼房攀登、山地攀登和各种滑降技术均为训练内容,但只有少数部队开展[5]。其中有以下原因:基层部队的楼房结构不同,考核标准难统一;山地攀登和滑降技术训练危险系数较高,部分基层部队主官为了保安全,采用“消极训练”方式。因此,在考核指挥棒的指引下,基层部队形成了“以考促训”,而不是“训战一致”的训练理念,这一理念将导致偏训、漏训,并阻碍部队实战化训练的推进。要改变这种现状,应以作战任务为牵引,定期组织多种地形的实兵对抗,即丰富了训练内容,提高部队训练积极性,又可促进攀登实战化训练。

[1] 国家体育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攀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 余晓勇,刘莉,王一迪.部队军事攀登训练安全问题研究[J].军事体育学报,2014,33(3):18—21.

[3]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黄为根.实战化视域下军事体育训练的发展策略[J].军事体育学报,2015,34(1):40—43.

[5] 余晓勇,解文杰,刘莉.军事攀登在部队开展的现状及对策[J].军事体育学报,2013,32(3):48—50.

Five Issues about the Cognition on Climbing Training Organization in the Army

YU Xiao-yonga,ZHANG Jiab

(Special Operations Academy,a.the 1st Dept.,b.Traning Dept.,Guangzhou 510500,China)

Recently, military climbing training is gradually developed, while the incomplete cognition about this still exist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influence on training level, such a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limb ability and the organization ability, the duty of monitors, facilities, the relationship of speed and effect, training methods. The paper pointed out the necessity of correct understanding by analyzing the difficulty.

military climbing; trainees; issues; research

2015-09-05

余晓勇(1975—),男,江西南昌人,讲师。研究方向:军事攀登教学与训练。

G881

A

1671-1300(2016)01-0029-03

猜你喜欢

组训受训者部队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网球训练中多球训练法的实施探索①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如何延缓队列训练中的疲劳现象
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老部队
机务士官组训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微格教学的士官组训能力培养构想
基于实战化的士官九度培训模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