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丽江永胜县他留人语言使用、语言态度调查研究 *

2015-12-31王海滨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云南丽江永胜县他留人语言使用、语言态度调查研究*

王海滨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他留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其语言使用、语言态度研究涉足不多,本文对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六德彝族傈僳族乡营山村的他留语语言使用、语言态度进行实地调查,对他留人当前的语言习得与语言能力、语言使用现状、语言态度进行分析,并对他留语保留的主要原因及其发展趋势做剖析。

关键词:他留人;语言使用;语言态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彝族他留人铎系文献研究”,项目编号:QN2014044;系2014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全新发声框架的彝语东南部方言松紧元音研究”,项目编号:2014Y262。

收稿日期:2015-06-10

作者简介:王海滨(1980—),男,彝族,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讲师,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方向:民族古籍文献、民族语言、社会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217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406(2015)07-0040-06

Abstract:The Taliu is a clan of the Yi whose language is seldom studied in terms of either its use or attitude. This paper presents a survey on use and attitude of the language of the local Taliu people of Yongsheng County, Lijiang Prefecture, Yunnan Province as well as the author’s analysis of their language acquisition ability, current language use situation and attitude toward language. Finally, an analysis is also provided regarding reasons of survival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Taliu language.

2014年7月,我们在调查点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六德彝族傈僳族乡营山村委会(行政村)的三板桥、郎者上、郎者下三个自然村进行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他留人的语言使用、语言态度。本文依据此次调查材料写成。

一、概况

(一)民族和语言

他留人也叫他鲁人,自称“塔怒素”,俗称“他鲁苏”。1956年民族识别为彝族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六德彝族傈僳族乡境内的他留山,具体居住在营山、玉水、双河三个村委会,此外还分布在华坪县和四川盐边县、盐源县等地。他留人的形成有特定的背景,悠久的历史。“他留人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在永胜这样一个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在‘洪武调卫入永’这一历史事件的外力作用下,以秦汉时期的昆明、叟、摩沙,以及唐宋元时期的施蛮、顺蛮、麽些蛮、白蛮、乌蛮、西番、倮等氐羌族系各民族群体中的一部分为主体,吸收了从内地迁移而来的部分汉族移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多元的复合型特殊族群。”[1]至于他留人形成的时间,我们可以通过陈氏始祖成海郁夫妇的碑文进行考察。立于道光七年清和月中涣吉日,标有“生于嘉靖,卒于万历”的陈氏始祖成海郁夫妇的墓志云:“追溯渊源此公肇起,延绵嗣续是母开先”。据此,我们可以推断,他留先民最迟于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已经生活在他留地区。

目前,六德彝族傈僳族乡境内的他留人人口约有5000人,主要有陈、王、兰、海、熊、段、罗、邱、杨九大姓氏,其中陈、王、兰、海四姓氏的人口较多,约占他留总人口的90%。他留人有自己的语言,在调查中发现,在他留人村寨98%左右的人都在使用母语。历史上他留人认为自己没有文字,但近年来,通过有关学者的深入调查,发现他留人在丧葬仪式中,祭司铎系使用类似纳西东巴文一样的图画文字,并命名为“铎系文字”。[2]但他留人本民族大多不将其视为文字,所以本次调查问卷仅涉及语言,不对文字使用情况和态度进行调查。

(二)抽样及调查对象

为了解营山村委会他留语的使用状况和语言态度,我们以三板桥、郎者上、郎者下三个自然村为主,对119名村民进行随机的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样本119份,调查对象年龄为13—75岁之间,样本构成如下:

表1 性别及年龄结构(N=119)

表2 职业(N=119)

表3 受教育程度(N=119)

(三)问卷结构及调查方法

本调查以入户问卷调查为主,辅以个别访谈。问卷由3部分47个单选或多选题组成:(1)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A1—A9,(2)语言使用情况及相关问题,B1—B18,(3)语言态度,C1—C20。根据调查需要,每题设若干选项或指标。问题、选项或指标相互印证,可通过逻辑分析,检验被试自报的可信度。调查采用封闭式问卷,即问题、选项或指标是既定的,被试只需在给定的范围内作出选择。为了避免选项和指标过于简单,使一些重要信息或问题遗漏,要求调查人员在题旁留出的空白处和问卷末的空白处,把遇到的问题和被试者的看法准确记录下来。对重要的问题或现象,采用个别访谈法补充调查。调查采用一对一方式,即调查员逐题询问、被试回答,调查员圈选或填写。调查员由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2013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的4名硕士研究生及本文作者担任。问卷完成后,由调查员检查各自问卷,再交叉核对,发现问题及时补充调查,确保问卷的有效性。个别访谈即对调查对象的访谈,内容多围绕问卷设置的问题进行。

(四)族际通婚及通婚态度

1.族际通婚状况

在营山村委会中的三板桥、郎者上、郎者下三个自然村均存在着族际通婚现象。在我们抽样调查的119名被试中,家庭中有通婚成员的32人,占被试的26.89%,家庭中无通婚成员的87人,占被试的73.11%。总体来看,族内通婚为主。

2.通婚态度

为了解被试对族际婚姻的态度,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单选题:您对不同民族成员通婚有什么看法,设5个指标,调查结果按人数排序:(1)应当尊重51人,占被试的42.86%,(2)可以接受47人,占被试的39.50%,(3)无法回答8人,占被试的6.72%,(4)应当提倡7人,占被试的5.88%,(5)不合心意6人,占被试的5.04%。总体来看,无论家庭中是否有族际通婚成员,被试对族际婚姻都持认同和支持态度。

在被试者中,选“可以接受”项的理由为:既然喜欢上了,就随从;选“应当尊重”项的理由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婚姻观,应当尊重当事人的选择;选“应当提倡”项的理由为:民族间要和睦相处,加强相互往来;选“不合心意”项的理由为:民族间有文化差异,生活习惯不一样;选“无法回答”项的理由为:族际通婚有好的对方也有不好的地方。

二、语言习得及语言能力

(一)语言习得及习得环境

小时候(上小学以前)最先学会的是哪种语言或方言(可多选):他留语112人,汉话(地方方言)1人,他留语/傈僳语1人,他留语、汉话各4人,汉话、普通话各1人。最先学会他留语的双方父母均为他留人,家庭成员中没有族际婚姻;最先学会汉话(地方方言)的1名母亲为汉族;最先学会他留语/傈僳语的1名父亲为他留人,母亲为傈僳族;最先学会他留话/汉话的4名均为他留人与汉族通婚;最先学会汉话/普通话的1名父母均为小学老师,并父亲为汉族。

小时候您父亲(或其他男性长辈)对您常说哪种语言或方言(可多选):他留语114人,傈僳语1人,他留语/汉话4人。

小时候您母亲(或其他女性长辈)对您常说哪种语言或方言(可多选):他留语115人,傈僳语1人,普通话1人,他留语/汉话(地方方言)2人。

数据表明:语言习得环境以他留语为主,其余少量的兼有傈僳语、汉话(地方方言)、普通话。

(二)语言掌握及掌握程度

现在能用哪些语言或方言与人交谈(可多选):他留语32人,他留语/汉话(地方方言)56人,他留语/汉话(地方方言)/傈僳语3人,他留语/汉话(地方方言)/普通话24人,他留语/汉话(地方方言)/傈僳语/普通话4人。分解多选项:他留语119人次,汉语(地方方言)87人次,傈僳语7人次,普通话28人次。

数据表明:所有被试人都会他留语,73.11%的人会说汉语(地方方言),5.88%的人会说傈僳语,21.01%的人会说普通话。他留话/汉话(地方方言)双语人占47.06%。在所有被试者中,有7人会说傈僳语,他们学会傈僳语的途径主要有:1.自学。有一位69岁的退休老人解释说:“我退休之前在乡水利管理处工作,长期到傈僳族聚居区工作,自然学会了傈僳语”。2.他人教。一位44岁的中年女子说,我的傈僳语是小时候妈妈教的,现在我跟妈妈交流都只用傈僳语。

对语言掌握程度,我们设了“您的他留语、汉话(地方方言)、傈僳语、普通话)水平:1.非常流利;2.能应付日常交流;3.能说比较简单的;4.听得懂但不会说;5.听不懂”。具体语言掌握程度如下表:

语言指标他留语汉话(地方方言)傈僳语普通语非常流利 943146能应付日常交流1160539能说比较简单的1322529听得懂但不会说141233听不懂 029312合 计119119119119

(三)语言学习途径

1.怎样学会他留语的(可多选,不会者不答):家里人影响108人,家里人影响/社会交往13人,社会交往3人,合计124人。分解多选项:家里人影响121人次,社会交往16人次。

2.怎样学会汉语的(可多选,不会者不答):学校学习54人,社会交往35人,学校学习/社会交往18人,家里人影响6人,学校学习/社会交往/家里人影响4人,合计117人。分解多选项:学校学习76人次,社会交往57人次,家里人影响10人次。

3.怎样学会傈僳语的(可多选,不会者不答):社会交往5人,家里人影响2人,合计7人。

4.怎样学会普通话的(可多选,不会者不答):学校学习49人,学校学习/社会交往26人,社会交往13人,外出打工11人,合计99人。分解多选项:学校学习75人次,社会交往39人次。

5.怎样学会英语的(可多选,不会者不答):学校学习42人。

调查结论:家庭是学会他留语的主要途径;学校学习和社会交往是学会汉语的两个主要途径;社会交往是学会傈僳语的主要途径;学校学习/社会交往是学会普通话的主要途径;学校学习是学会英语的主要途径。

三、语言使用现状

(一)家庭语言使用

1.与长辈(父母)之间。现在您在家对父亲最常说哪种语言或方言(可多选):他留语93人,没有人说汉语和傈僳语,普通话1人,汉语/傈僳语1人,他留话/汉语3人,没有人说其他少数民族语言,21人无作答(受访者父母已故),合计119人。与父亲说他留语的占受访总数的78.15%。

现在您在家对母亲最常说哪种语言或方言(可多选):他留语90人,汉话1人,傈僳语1人,普通话2人,没有人说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他留话/汉话3人,22人无作答(受访者父母已故),合计119人。与母亲说他留语的占受访总数的75.63%。

2.与同辈(配偶)之间。您在家对丈夫(妻子)最常说哪种语言或方言(可多选):他留语96人,汉语4人,没有人说傈僳语、普通话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他留语/汉语5人,汉语/傈僳语2人,12人无作答(未婚或配偶过世),合计119人。同辈之间交流用他留语的占受访总数的80.67%。

3.与晚辈(子女)之间。您在家对子女最常说哪种语言或方言(可多选):他留语94人,汉语5人,没有人说傈僳语、普通话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他留语/汉语6人,他留语/普通话1人,他留语/汉语/普通话1人,12人无作答(未婚者或尚未有子女),共计119人。长辈与晚辈的交流主要用语为他留语,占受访总数的78.99%。

对家庭中三代人的语言使用现状分析可知:(1)大部分他留人在家庭内部使用单一的他留语;(2)少部分家庭内部使用多种语言,如他留语/汉语/傈僳语/普通话,使用傈僳语、汉语的家庭均为族际婚姻家庭,使用普通话的家庭均有子女上学(小学)。

(二)社区语言使用

1.交际场合。

您在本地集贸市场买东西时最常说哪种语言或方言(可多选):他留语8人,汉语67人,普通话4人,无人选傈僳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他留语/汉语33人,汉语/普通话5人,他留语/汉语/傈僳语/普通话1人,1人无作答,合计119人。

您到本地医院看病时最常说哪种语言或方言(可多选):他留语10人,汉语74人,无人选傈僳语,普通话6人,无人选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他留语/汉语23人,汉语/普通话6人,合计119人。

您到本地政府部门办事时最常说哪种语言或方言(可多选):他留语10人,汉语67人,无人选傈僳语,普通话5人,无人选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他留语/汉语27人,汉语/普通话6人,他留语/汉语/傈僳语1人,他留语/汉语/普通话1人,2人无作答,合计119人。

受访者在不同的社会交际场合的语言使用情况以他留语为主,部分多语人遇到其他民族则会选择相应的语言。

2.交际对象和话题。

您在寨子里与熟悉的本族人交谈时最常说的语言或方言(可多选):他留语106人,汉语1人,无人选傈僳语、普通话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他留语/汉语11人,他留语/普通话1人,合计119人。

您在寨子里与不熟悉的本族人打招呼时一般说哪种语言或方言(可多选):他留语54人,汉语48人,无人选傈僳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普通话4人,他留语/汉语11人,汉语/普通话2人,合计119人。

您在别的寨子里遇到认识的本族人时一般说哪种语言或方言(可多选):他留语99人,汉语5人,无人选傈僳语/普通话/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他留语/汉语10人,他留语/傈僳语1人,他留语/汉语/普通话2人,他留语/普通话1人,汉语/普通话1人,合计119人。

您在别的寨子里遇到不熟悉的本族人时一般说哪种语言或方言(可多选):他留语40人,汉语51人,无人选傈僳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普通话3人,他留语/汉语19人,他留语/汉语/普通话1人,汉语/普通话5人,合计119人。

跟邻居谈论国家大事或体育比赛时常说哪种语言或方言(可多选):他留语89人,汉语7人,无人选傈僳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普通话1人,他留语/汉语16人,汉语/普通话1人,5人无作答,合计119人。

在单位谈工作时最常说哪种语言或方言(可多选):无此情况107人,其中93人在家务农,14人为学生;他留语/汉语/普通话1人,为村委会小学老师,他留语/汉语/傈僳语4人,为乡政府民政服务中心干事,汉语/普通话7人,为在外务工。

对社区语言使用中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与话题的分析可知:跟熟悉的本族人或邻居交流,无论是正式还是非正式话题,74.79%—89.08%的他留人使用他留语;与不熟悉的本族人交流时,在本村用他留语占45.37%,汉语占40.34%,在外村用他留语占33.61%,汉语占42.85%。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的交际对象和话题,主要使用他留话和汉语,部分人使用傈僳语、普通话。

四、语言态度

(一)社会地位评价

语言用处(N=119)

分析上表可知:不同语言或方言“很有用”的人数排序为,普通话>汉语>他留语>傈僳语>其他少数民族语言。

(二)使用功能评价

对被试哪些语言或方言比较重要(可多选):他留语24人,他留语/汉语35人,他留语/汉语/普通话29人,他留语/汉语/傈僳语3人,普通话9人,汉语/普通话/其他少数民族语言4人,汉语/普通话15人,合计119人。分解多选项:他留语91人次,汉语86人次,普通话57人次,其他少数民族语4人次,傈僳语3人次。

从社会地位看,普通话>汉语>他留语>傈僳语>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从使用功能看,他留语>汉语>普通话>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傈僳语。

(三)对语言发展前景的期望

对语言发展前景的期望

希望不同语言或方言“有很大发展”的人数排序:普通话>他留语>英语>汉语>傈僳语>其他少数民族语言;7人对民族语(他留语1人,傈僳语2人,其他少数民族语言4人)持消极态度。

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对普通话、他留语和英语均持积极态度。一位被调查者(他留人,男,53岁,小学教师)说:“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在国内学好普通话才能很好地与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要学好我们的他留语,因为我们他留人没有文字,所以语言就是他留人传统文化的载体”。一位祭司铎系(他留人,男,51岁,农民)说:“保护好、传承好我们的他留语言很重要,现在外面的好多人都来这里研究我们的他留文化,有中央民族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研究生、上海音乐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的教授和硕士研究生,都来这里调查他留文化,都来采访我。”一位硕士研究生(他留人,男,25岁,学生)告诉调查员:“我们少数民族要学好母语和普通话的同时,也要学好英语。学好英语有助于拓宽我们的学术视野,可以分享国外著名学者的学术成果,有利于我们的学术研究。”

(四)行为倾向

您在家最希望家里人跟您说哪种语言或方言(可多选):他留语114人,汉语(地方方言)3人,普通话1人,他留语/普通话1人,合计119人。分解多选项:他留语115人次,汉语(地方方言)3人次,普通话2人次。

您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上小学前最好学会哪几种语言或方言(可多选):他留语23人,汉语(地方方言)19人,普通话2人,无人选傈僳话、其他少数民族语言、英语,他留语/汉语(地方方言)30人,他留语/汉语(地方方言)/普通话12人,他留语/普通话6人,他留语/汉语(地方方言)/普通话/其他少数民族语言1人,他留语/汉语(地方方言)/普通话/英语4人,他留语/汉语(地方方言)/英语1人,他留语/普通话/英语1人,他留语/傈僳语/普通话1人,汉语(地方方言)/傈僳语1人,汉语(地方方言)/普通话1人,汉语/普通话/英语1人,普通话/英语2人,14人无作答,合计119人。分解多选项:他留语79人次,汉语(地方方言)69人次,普通话31人次,英语9人次,傈僳语2人次,其他少数民族语言1人次。

您认为本地小学最好用哪种语言或方言教学(可多选):他留语6人,汉语(地方方言)36人,傈僳语、其他少数民族语言、英语无人选,普通话18人,他留语/汉语(地方方言)30人,他留语/汉语(地方方言)/普通话8人,他留语/汉语(地方方言)/傈僳语/普通话1人,他留语/汉语(地方方言)/普通话/英语1人,他留语/普通话/英语1人,他留语/普通话7人,汉语(地方方言)/普通话8人,3人无作答,共计119人。汉语(地方方言)84人次,他留语54人次,普通话44人次,傈僳语1人次,英语2人次。

五、他留语保留的主要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一)他留语保留的主要原因

1.民族聚居,营造使用他留语的家庭和社区语言环境

营山村是他留人的主要聚居区之一,他留人口占总人口的97%,全村98.1%的人(部分汉族或傈僳族也会他留语)都会他留语。他留语是家庭内部和村中的主要交际语言,它为代际语言的传承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这为他留语的保留营造了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

2.族内婚姻,维系和巩固他留语的使用

“同一个家庭里,父母的语言有差异,有的孩子可能接受了父亲的语言输入,有的孩子可能接受了母亲的语言输入”。[3]族内婚姻对于维系和巩固村里他留语的主要交际语地位、对子女的他留语习得具有重要影响。

3.增设他留语言课,强化他留语言的保护与传承

营山村小学共有5个班,1个学前班,一至四年级各一个班,学生人数105人。有6名教师,教师中有他留人老师也有汉族老师。从2014年春季开始,学校聘请当地的一个资深铎系给学生们上课,每班每周一次课,授课内容为他留语言基本词汇、民间故事、民歌等。

(二)他留语的发展趋势

在营山村,他留人的母语仍为他留语,即使少年儿童出去上学或中青年到外地务工回来皆说他留语,甚至在外地务工,只要是他留人在一起都说他留话。有一位被调查者(他留人、男、34岁)说:“我和我老婆在上海务工已经有5年了,除了上班时间外,在家里我们和孩子一直都说他留话。”此外,在营山小学增设他留语言课,为少年儿童学好母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随着他留人活动半径的扩大,与外界交往的增多,他留人特别是青少年使用传统词语的能力逐渐衰退,口语中的汉语借词甚至汉语表达方式日渐增多,存在着老中青明显的语言代际差异。总之,从目前营山村他留语的使用情况来看,只要语言环境不发生突发性的变化,他留语仍会作为村内和家庭的主要交际语保留下来,并仍将发挥其传承他留文化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黄彩文.彝族支系他留人的历史源流[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3).

[2]王海滨.他留人铎系文图符研究[J].民族语文,2011(6).

[3]徐大明,陶红印等.当代社会语言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徐彩玲)

A Survey on Use and Attitude of Language of the Taliu People of

Yongsheng County, Lijiang Prefecture, Yunnan Province

WANG Haibin

(SchoolofCulture,YunnanMinzuUniversity,Kunming, 650500,YunnanProvince)

Key words:the Taliu people, language use, language attit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