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12-28王曙光蒋云亮

北方经贸 2015年6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农业

王曙光,蒋云亮

(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28)

一般而言,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社会化生产的农业。表现为:具备较高的综合生产率,农业成为可持续发展和高度商业化的产业,实现农业生产物质条件、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管理方式和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其类型主要包括绿色农业、物理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订单农业和特色农业。分析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其政策存在的问题,研究其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旨在为黑龙江省有关部门决策或制定农业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及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

(一)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黑龙江省作为农业资源大省,依靠其资源优势和农业发展扶持政策,较好地促进了全省农业等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从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分布领域上看,涉及农业、产业、生态、人力和金融资源保护等多种类别;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其发展起点、重点各不相同。虽然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消费额及农民人均收入等逐年增长,但增长幅度却呈下降趋势,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21.35%下降为2013年的5.05%。详见表1。

表1 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相关指标

(二)黑龙江省传统农业发展状况

黑龙江省传统农业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是通过培育动植物产品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主要包括种植业、渔业、林业、畜牧业及农产品小规模加工或制作的副业。到2013年底,黑龙江省占地面积约为452538.4平方公里,其中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约为1467.77万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约为1403.7万公顷。农林牧渔生产总值4633.25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16.78亿元,全省各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见表2所示。

2008-2013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稳定、持续增长,从2008年700亿斤起,每年增加约一百亿斤,到2013年达到1200亿斤。其中,2010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千亿斤大关,2011年达到1114.1亿斤,并成为全国第一产粮大省。如果按照每人每天消费1斤原粮标准计算,其产量可供给全国约1/6的人口或50%的城市人口,即黑龙江省拥有全国1/10的耕地,产出全国1/4的商品粮,为保障国家粮食生产与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表2 黑龙江省2013年各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三)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以创新为核心,以食品安全为产业发展的基本目的,以现代产业组织形式为纽带的新型农业产业形式。相对于传统农业,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生产科技现代化、生产条件现代化、劳动者智能化、生产经营一体化方面的综合发展。

近年来,黑龙江省积极推动现代农业改革,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松嫩、三江两大平原改革试验为重点,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通过加大农业财政、科学技术投入,不断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总值(见表3);重视发展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大自然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和北大荒马铃薯集团有限公司等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全省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表3 黑龙江省2011-2013年现代农业的基本情况

2013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简称《方案》),该《方案》确定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农村金融保险服务、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搞活农产品市场流通、加快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等11项。

2014年6月黑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和推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强调以“两大平原”改革试验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继续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农业支持保护新机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不断推动现代农业改革迈出新步伐、取得新突破。

二、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黑龙江省耕地资源极其丰富,但其可用耕地因逐年高强度耕种、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出现氮少磷多、耕地荒漠化、自然灾害等现象,导致耕地质量大幅度降低;同时耕地土壤得不到充分有效地维护和保养,导致耕地土壤活力与肥力逐年递减,从而严重影响粮食生产总量和务农人员的收入水平,严重影响了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黑龙江省“两大平原”作为全国现代农业改革的重要试点,其农业资源条件居全国首位。全省耕地面积约1586.5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35.1%,2013年全省粮食播种区面积约为1403.7公顷,占全省农作物面积的77%,粮食产量约为6004.1公吨,其中水稻、玉米等谷物产量约5495.8公吨。但诸如豆类、薯类、油料、亚麻等其他特色农产品,其种植面积占全省农产品总面积的比重不到2%,导致农业收益渠道单一,严重阻碍其农业产业化经营,导致亚麻、烤烟等特色农产品的市场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财政农业投入不足

黑龙江省作为全国农业资源大省,财政投入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手段。2013年黑龙江省财政总支出约为33691827万元,对农业总支出约为4616956万元,占整体比重的13.7%,其中对松嫩、三江平原的农林总投入约为3417598万元,占全省财政总支出比重的10.1%。尽管黑龙江省在财政农业投入总量逐年增加,但其支出占全省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却变化不大,尤其对鹤岗和七台河园区投入明显不足,因此财政农业投入不足是导致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缓慢的原因之一。

(三)立项资金监管不严

黑龙江省一些企业在申报农业发展项目的资金扶持时往往是为企业自身发展,而不是项目本身,且企业在申请农业项目之前未能深入研究分析项目可行性,同时政府审批程序又过于简单,农业项目立项审查不严谨,导致项目不能达到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效用,其主要原因是扶农资金监管不严。此外,黑龙江省支农部门采取多项管理,各项支农专项资金均有各自的管理办法及定向用途,导致产生资金整合困难,使用绩效不佳等问题,严重阻碍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农业科技人才匮乏

据统计,2013年黑龙江省具有农学专业的普通高校约80所,从事农业技术人员具有研究生学历510人、本科学历10225人、专科学历14359人,同比变化不大,导致黑龙江省农业科技人才仍旧匮乏;从全省科技研究与开发机构上看,2012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数7677位、R&D项目及课题经费内部支出58427万元、R&D项目1091个,2013年R&D人员达到7710位、经费内部支出增至63569万元、R&D项目2050个,虽然参与科技研究人员数量与研究资金投入都有所增加,但人员增加相对缓慢。

三、促进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国务院批准《方案》时要求,黑龙江省要着力破解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努力把“两大平原”建成国家商品粮基地核心区、绿色食品生产样板区、高效生态农业先行区和统筹城乡发展先导区,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实现“四化同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根据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关要求,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其政策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不断优化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其内容主要包括:提升黑龙江省储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建立高效开放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加快粮食作物品种改良步伐,推出一批高产优质粮食新品种;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继续推进对俄境外农业贸易,加强佳木斯、鹤岗园区等国际贸易基地建设;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价值、粮油精深加工,重点发展以稻谷、玉米、小麦为主的粮食加工和以大豆、葵花籽为主的油料加工,开展食品加工转化和粮油副产品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如饲料业、生物能源类。

(二)加强财政农业投入力度

加强黑龙江省财政农业投入力度,其内容主要包括:保障黑龙江省财政农业投入的针对性,重点是鹤岗、七台河产业园区的投入;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全省现代农业支持力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尤其是推进松嫩、三江平原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对农业生产方面的资金投入,适当调整对稻谷、小麦等主要农产品的财政补贴政策;加大对鹤岗、伊春等农业薄弱区域的投入,扩大农耕机械设备规模,促进推动和保障区域特色农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乡镇农业基本财力动态保障机制,强化乡镇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财政管理职能。

(三)完善农业项目监管制度

完善黑龙江省农业项目监管制度,其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国家农业法律政策,建立与完善适合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并建立自我监管、社会责任监管和消费者监管的多元体系;农业监管认证机构应严格支农立项资金的使用,并进行整合、集中投入,避免资金截留、贪占等问题,从而提高支农资金效率;建立扶农贷款抵押担保机制,支持担保机构吸纳战略投资和民间股东入股,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创建农业项目信息交流平台,完善支农项目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等。

(四)强化农业科技人员管理

强化黑龙江省农业科技人员管理,其内容主要包括:支持农业科研院所及有关院校,增加农业要素的资金投入和农业其他流动性经费,促进农业科技的专业人才向宝泉岭、建三江等科研基层集聚;在宝泉岭、建三江、红兴隆等农垦分局建立实践基地,促进农业科研人才的实践培训,使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更加贴近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加强对现有技术骨干的教育培训力度,认真落实核心岗位人才、稀缺人才的重点培训,及时培养及吸收现代农业相应岗位的专业人才。

[1]王曙光,张 越.黑龙江省农业试验区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5-82.

[2]曹晓敏.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科技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7):64-65.

[3]蒋云亮.黑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林业经济,2014(4):20-23.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