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企业管理中基层管理

2015-12-28李新端

北方经贸 2015年6期
关键词:基层工作基础现代化

李新端

(河南金桥宾馆,郑州 450000)

一、基础与企业基础管理

(一)基础与企业管理

据《词海》解释,基础:“泛指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如物质基础;理论基础;基础知识”。企业管理就是“企业为实现其一定目的,合理地组织人与物的因素,有计划地指挥、调节和监督其经济活动的各种职能的总称”,它包括基础管理、专业管理和综合管理三大体系(如图1所示)。

图1企业管理体系

(二)企业基础管理

就是企业在生产运营、服务贸易、变革创新等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目的而收集信息、提供资料、制定规程、培育员工和准备场所等奠定基础的各种日常性的管理活动。可见:一是基础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各项活动之中;二是基础管理是为了一定的目的服务,目的不同、所要进行的工作也就有所差异;三是基础管理是属于奠定基础的管理,责任重大、效应隐含;四是基础管理是日常性的工作,不可一蹴而就,而是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认真细致、落到实处,持之以恒、持续提升地进行。

二、企业基础管理的内容

(一)员工培训

1.思想文化

德鲁克指出:组织必须拥有价值观,人也需要拥有价值观。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熏陶、共同愿景的修练及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忠诚企业、奉献企业、发展企业等的实践活动所进行的管理。

2.技能提升

就是对根据经济社会和政治文化的发展、需求变化和不断发展强大的要求,对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计划性的持续性的技能提升的管理。例如,针对特殊工种的培训、持证和复证的管理。

(二)规章制度

就是对管理方面的各种规章、制度、办法和规定及技术方面的各项标准、规程、参数、指标等的制定、解释、执行、核查、评价、改进等方面所进行的管理。

(三)基本信息

1.企业基础信息

员工、资产(包括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业务范围、技术装备、知识产权等信息的收集、整理、补充的管理。

2.企业运营信息

各种统计报表、计量数据、劳动生产率、技术经济指标等的管理。

3.企业外部信息

一是国际、国内宏观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文化发展信息;二是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动态;三是原料市场、产品市场变动状况;四是竞争对手的信息;五是关联行业的发展趋势等。

(四)团队建设

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再到营销服务的各环节的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的各个能级的团队建设尤其是最基层、最直接的作业团队建设,如:项目组建设、班组建设等。

(五)工作准则

1.管理方面

就是对各能级人员的职责并遵守的工作纪律的管理。例如对安全隐患整改的“四定四不推”的管理。

2.技术方面

就是对执行的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管理。

(六)工艺流程

1.管理流程。就是对管理活动的流程所进行的管理。例如,应遵循的办事程度和各能级办理期限的管理。2.工艺流程。就是对纵向工艺流程之间及横向相互协调之间的职能、职责进行明晰的管理。例如,对公辅部门配合不当而造成损失的责任在于公辅部门。3.服务流程。就是对对内、对外的各种服务工作提出要求的管理。4.研发流程。就是对内部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和新技术应用及与院所合作等活动的管理。

(七)作业场地

就是对企业的生产加工场所、服务贸易地点、与院所合作基地等的管理。如:对作业现场的管理等。

(八)目标体系

目标管理是对从企业到部门再到员工,都有总目标、分目标和小目标及计划目标、间段目标、当期目标,做到“人人有指标、事事有成效”并实现小目标保大目标、局部目标保整体目标的管理。

三、企业基础管理的特性

(一)潜在性

潜在性是指基础管理的效能不易直观地进行衡量。例如,通过对企业优势和劣势、机会和风险资料的收集、整理,为决策提供依据(当然,依据不仅是这些资料),其结果体现为决策是否正确或正确程度如何?往往难以直接判定所提供的资料对决策的影响程度。

(二)延缓性

延缓性是指基础管理的效能常常要通过一段时间后方才逐步显现,例如,平时不注重员工培养、不重视有关资料收集,待要进行决策时,就不可能有足够的资料、分析作支撑。

(三)日常性

日常性是指不可能一步到位和一劳永益,要经常进行。持续性是指要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地进行。例如,各种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

(四)持续性

(五)底层性

底层性是指所做的事情大都是些基础性的工作,责任重大、耀眼度低、繁杂琐碎。例如,各种基本资料的收集、整理。

(六)关联性

关联性是指既涉及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又涉及企业外部的诸多方面。例如,在进行SWOT分析前,既要对企业内部人、财、物(包括技术、竞争力、信息等)的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又要对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替代品等方面情况进行调查。

(七)适应性

适应性是指既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行业发展、需求变化相适应,又要与企业发展及综合管理、专业管理的发展相适应。例如,随着OA、ERP、CRM等信息化系统的启用,文档办理及报表资料和计量数据的传输等方面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八)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既向内部开放,又对外部开放。由于基础管理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全体员工共同践行,还需要顾客的感知、供应商的参与、社会有关部门的配合,于是具有开放性。

四、基础管理的实施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

基础管理具有潜在性和延缓性,从直观的表面上看需要持续不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这就需要领导的高瞻远瞩、超前谋划、统筹协调,有且只有领导在认识上到位、思想上重视、工作上支持、投入上到位,才能做好工作。

模型数据分析。当DEA模型的效率值等于1时,表明经济发展是有效的,即碳排放、资本和劳动力也是有效的。当DEA模型的效率值小于1时,表明经济发展是无效的,同时模型可以计算出碳排放、资本和劳动力如何变动,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有效。

(二)落实到位是保证

基础管理是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的大量的繁琐的持续不断的工作,通过“5W4D3C2R→1P”工作法来落实:5W:即什么事(what)、什么地方(where)、什么时候(when)、谁来做(who)、哪种途径和流程做(way)。遵循“文化管人、制度理事”的思路,把基础管理的各项内容从这5W进行细化、量化、落实。做到人、事、时间、地点及方法和途径的有机统一、协调运行。4D:即领导和管理责任(leader,sduty)、操作责任(worker,s duty)、监控责任(controller,s duty)及核查和确认责任(checker,sduty)。做到职责明确、各尽其责。3C:即:明晰方向(cleardirection)、明晰责、权、利(Clear the responsibilities、right and obligations)、 明 晰 需 求(Clear requirement)。做到方向明、权责清、要求熟。2R:即:思想途径(thought road)和物质途径(physical road)。就要从思想认识、宣传教育等的“软件”及人、财、物的“硬件”进行落实到位。1P:即:绩效(performance),就是要践行“结果评定”的理念,把各项工作的最终结果、所取得的绩效,作为检验工作、进行激励的尺码。

(三)政策适宜是关键

基础管理的特性决定了它在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于是在期望导向、岗位设立、员工配置、考评指标等经济政策设置尤其是薪酬体系设置时,应予以充分考虑,才能激发有关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企业基层管理在企业管理的作用

(一)企业基层管理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加强企业的基层工作管理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增强企业竞争能力,重要因素就是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1]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加剧,我国企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我们要及时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增强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这对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加强企业的基础工作管理,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

(二)企业基层管理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基础保证

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就必须注重企业基层工作的管理,只有将企业的基层工作于现代化管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通过现代化管理奠定基础,好的基础又促进企业的管理。企业基层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企业基层工作的管理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要从企业的每一件基层工作抓起,真正的将企业的基基层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专业化,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而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

(三)企业基层管理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企业基层工作的管理是一项繁琐和复杂的过程。完善的企业基层工作管理体系可以促进企业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能力,而管理能力可以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其他各种企业能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因此,企业基层工作的管理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内在要求。加强企业基层工作管理,必须要充分调动企业各方面的力量,通力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实现企业的进步。而企业管理现代化要求企业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体系,因此,可以看出,企业基层工作的管理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六、企业基层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基层缺乏自觉性

目前我国企业的管理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缺乏了对企业基层基础工作的自觉性和动力。在计划经济时期,每个企业的经营活动、运转情况等,政府部门都要进行参与,并及时的提出建议。每个行业与系统之间也会经常开展一些交流的活动,相互的交流,对于存在问题的企业政府部门也会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协调,每个企业就在政府的统一指导和要求下无形中建立起了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在计划经济时期,每个企业建立的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大部分都适应了本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现状。

(二)对企业管理基层工作缺乏动力

由于市场经济完全取代了计划经济,导致了企业进一步优化管理基层工作的动力消失,因为做好企业管理基层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建章建制,如制造业企业要从工人的每一个动作到每一个零件的定额做起,工程类企业特别是笔者所在的地勘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要根据不同的地层制定钻具的消耗定额,费时费力,短期效益不明显,再加上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认识的不清晰以及思想认识不够重视等,导致企业没有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最终,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无法建立。

七、优化企业基层管理对策

(一)企业管理基层工作要与时俱进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势必会带动企业管理方式以及管理内容的逐步变化。传统的管理方法没有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的支持,管理方法不交单一。而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技术、计算机、管理软件等高科技的手段日益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追捧。高速发展的网络不仅加速了信息的传递、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实时的进行企业管理以及数据采集等方面的实现,更让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的管理有了新的载体、工具以及平台,为企业管理基层工作提供了客观的条件。有利于进一步将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进行延伸、协调、调控,也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与企业经营之间的同步进行提供了可能性。

(二)企业基层管理工作必须做到管理的系统化

在科学不断发展的今天,在企业管理现代化要求的形势下,企业的每一项管理工作之间存在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要想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就必须系统的管理模式;而企业管理的标准化,是作为技术标准的重要支撑,也是企业管理基层工作的定量标尺,为企业各项基础工作提供了可靠的量化支持;而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科学化则是为企业基础工作的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方法,为加快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步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三)企业基层工作管理必须坚持不懈

就企业基础工作的管理现状来分析,可以看出,基础工作的管理如果停滞不前,那就等于倒退。首先是因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在进步,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随之发展;另一点,随着市场化的进程,各企业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这就要求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要不断的完善,才能加快企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每一个企业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都必须加快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管理。如果企业的管理基础工作停滞不前,势必影响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实现,也将被市场经济所淘汰。

八、结语

基础管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的强大而不断的持续的更新、完善和提升。需要不断的创新。基础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企业不断改革创新、做强做大、持续发展的根基。理解其含义,明确其工作内容,掌握其特性,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做好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可持续的发展。

[1]周 璧.现代化企业管理中基层管理的重要性探讨[J].上海企业,2013(7).

[2]马 力.以改革创新精神指导企业升级工作[J].经济管理,2012(2).

[3]冀鼎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大学[J].新西部,2012(6).

猜你喜欢

基层工作基础现代化
“不等式”基础巩固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整式”基础巩固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固本强基 推动基层工作取得实效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开展“五区”联动推动基层工作新发展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