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模式在高校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实践

2015-12-27潘妤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控制组英语专业写作水平

潘妤

(温州医科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温州 325015)

·高 教 研 究·

读写结合模式在高校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实践

潘妤

(温州医科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温州 325015)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试图探讨在以教材为基础、以英文小说为辅助教学资源两者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否得以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校英语专业写作课堂,加强原版英文读物在写作课堂的有效使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基本功及英语思维表达,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英语专业;写作;教学;读写结合;实证研究

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我国大学英语专业教学的目标之一[1],而英语写作能力则是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如果没有长期的阅读积累、扎实的语言功底、纯熟的语言能力,要写出符合英语思维习惯的文章是相当困难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Marilyn[2]指出:“阅读是写作创作阶段的一个重要部分”“大量的感性写作得自于有效阅读的正确使用”。

本研究结合高校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实际,提出了基于英文原版小说阅读,从而促进学生在写作学习过程中“读写结合”的写作教学模式,并从前提条件、基本步骤和方法指导等方面对该模式进行了论述,旨在引起大学英语专业教学对写作教学方法的探讨。

1 国内外相关研究

Kellogg等[3]提出只有通过有效的训练,有意识地将写作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Fonseca[4]在其研究中指出,读和写密不可分。学生通过阅读,成为积极的有创新意识的作者,并且能够从阅读作品中学习如何编排情节,运用地道的语言,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成为更有水平的文学创作者。Mascuko[5]注重将英文故事的各个方面进行剖析,发现当学生有意识地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不同写作层面时,写作水平亦在无形中得以提高。

国内的学者对“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也做过积极的研究。Zheng[6]很早便提出了结合读与写的第二语言课堂才能使语言学习者真正体会到语言技能的相互关联性和推动性。王亚琼[7]采用理论探索、现状分析和试验设想的方法,得出了养成在阅读简本英文小说基础上,形成新的、以写作为目的的阅读习惯十分重要的结论。何武[8]认为,英文小说阅读对大学英语学习者的二语写作学习信心水平和动机水平方面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毛怀周[9]则注重量性分析,其研究的理论基础涵盖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Swain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设、Bartlett的阅读图式理论及Hayes和Flower写作过程理论,而研究结果同样验证了测试对象的整体英语语言水平越高,其英语写作水平发展特征越高。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中心是阅读与写作的相结合性及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目标为:①通过教学实验了解阅读英语小说是否会引起研究对象,即大一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基础技能出现显著改善;②了解实验对象在阅读英文小说后其英语写作语言的提高会有哪些具体表现;③了解实验对象的写作信心是否有所提高以及对于将英语小说阅读纳入英语写作教学这一教学方式的认同感。

2.2 研究方法 运用三角法:实验法、访谈法和学习笔记记录法。

2.2.1 受试对象:选取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2013级英语专业一年级(1)、(2)班的学生为受试对象,共54人。其中(1)班为控制组(27人),(2)班为实验组(27人)。受试对象的教育背景、学习和认知能力基本相同。实验前,笔者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平均分进行了对比。实验组的2013年高考英语成绩平均分为113.27分,控制组的平均成绩为114.21分(满分150分)。2组受试对象的高考成绩相当,具有可比性。

学期初,对2组对象进行了当堂的写作考核,结果显示2组的写作水平在教学实验前相差甚微。2组的基础写作课均由笔者承担教学任务。实验教学周期为1个学年(2013年9月-2014年6月)。在实验结束后,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笔者对2组的英语写作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教学模式和经验的有效性进行总结。

2.2.2 研究过程:控制组与实验组教学方式的不同主要基于教学资源的区别。对控制组,笔者采用了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包括写作技巧讲解、写作训练、课后评改和反馈;对实验组,除了进行跟控制组一样的传统写作训练之外,笔者同时为其提供英文小说阅读指导。即以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原版英文小说《分手信》中对应教学内容的篇章作为额外教学资源,通过教科书知识点分析-原版英文小说剖析-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模仿写作的教学过程,研究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的各项表现。

在实验前后,笔者分别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了写前测(pre-test)和写后测(post-test)。写作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前测题目为My first day in WMU,后测题目为The most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in WMU。写作时间均为40 min,总分为100分。

为增强可比性,笔者同其他3名有过写作教学经验的教师分别单独拟定文章修改标准,之后对标准进行讨论并试评,直至标准趋于一致。在前测和后测的评分上,4人分别独立给每个受试对象文章打分,最终得分以4人的平均分为准。

访谈是本课题的第2种研究方法。不足之处为很难将来自研究对象的第一手学习情况分析提供给研究者。因此,笔者要求研究对象在英文小说阅读的过程中完成阅读卡。实验组学生每周上交阅读卡,由笔者做及时的登记和统计。

2.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定量数据的分析采用两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前测与后测总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后测成绩比较(n=27)

表1可见,教学前后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写作成绩在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方面都具有明显差异,提示受过额外教学资源教育的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明显提高,验证了实验方法与学生的写作水平呈正相关(P<0.05)。

前测阶段2组学生的写作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2,P=0.874)。在实验后测阶段,2组学生的写作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581,P= 0.002)。这表明,通过读写结合这种新颖的写作教学方式,实验组相比控制组在写作方面取得了更明显的进步。

3.2 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前测与后测数据比较 见表2。

由表2可知:实验前,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各个方面的写作水平几乎没有显著差距,这为实验最终结果的比较提供了非常理想的参照。而实验后的数据则说明实验组在文章篇幅上大有提高。笔者发现,实验组学生能够更细腻地表达观点感受。在表达多样性方面,实验组的受试对象大幅增加了复杂句的使用频率。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语法和中式英语层面的进步程度亦区别明显。由此可见,有效的英语阅读能积极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

3.3 访谈及阅读卡分析 访谈为质性研究,分为2部分:第1部分的题目集中在实验组学生自我检测方面。第2部分的问题旨在评测实验对象对读写结合的学习方式的态度。近95%的实验组学生对利用原版英文小说阅读提高其写作水平表示肯定。阅读卡针对学生对语篇中某个特定的词汇、语句和场景的分析。实验组的学生分组讨论,每周完成1张阅读卡。笔者发现,受试对象逐渐从刻板地原句抄袭和拘谨回答,进步到学会设身处地地表达自身的感受。阅读卡的反思和积累为实验组的写作提供了情感训练及语言支撑。

表2 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写作各项表现实验前后的数据比较(n=27)

4 教学启示

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发现阅读和写作是两项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技能[10-11]。在该研究的实施、实践和反思中,笔者得出了以下教学启示:

首先,原版小说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接受标准。谢薇娜[12]在对读与写关系的阐述中指出,写作过程也就是模拟读者阅读的过程;而阅读也是模拟写作的行为。《分手信》是一本原版英文小说,故事主题合理,情节安排得当,语言表达地道且唯美,非常符合大一英语专业学生的接受水平。在对控制组的日常教学中,学生在接收了教科书的入门引导后,对《分手信》中的相对应片段进行深入解读,包括对词汇的体会,对语句的模仿,和对隐晦含义的分析。久而久之,他们在体会的基础上,把这些内容转换为自身“知识库”里的知识。

其次,师生互动是提高学生对原版小说阅读的兴趣和抓住学习重点的关键。老师在课堂上要科学分配任务,合理利用时间,并通过提问参加学生讨论、观察学生的掌握水平和理解能力,实现形成性评估。

再次,要适度拓展学习范围,使原版小说阅读既能为教科书服务,又高于教科书所能传授的知识。老师不仅要定位原版小说中能为教科书服务的特定章节,还需引导学生阅读和课本写作学习任务没有密切关联的章节。原版英文小说的特点和优点之一是故事性。若只选独立的章节进行阅读,这样和学习教科书里的范例就没什么区别了。

总而言之,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原版英文小说的阅读能显著改善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基础技能并提高其写作信心。

[1] 王初明, 牛瑞英, 郑小湘. 以写促写: 一项英语教学改革的试验[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3): 207-218.

[2] Marilyn S. Reading, writing and reasoning[M].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Inc, 1983.

[3] Kellogg RT, Raulerson BA. Improving the writing skills of college students[J].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2007, 14 (2): 237-242.

[4] Fonseca E. Read, discuss, write[J]. English Teaching Professional, 2005, (42): 29-31.

[5] Masuko M. Systematic story telling[J]. English Teaching Professional, 2005, (37): 23-25.

[6] Zheng Y. Providing the students with effective feedback in the writing process[J].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1999, (36): 41-45.

[7] 王亚琼. 简本英文小说的阅读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04.

[8] 何武. 英语小说阅读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表现的影响[D]. 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9] 毛怀周. 读写结合提高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写作水平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乌鲁木齐: 新疆师范大学, 2009.

[10] 陈立平. 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看写作教学中的范文教学[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4): 28-29.

[11] 丁往道, 吴冰. 英语写作手册[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3.

[12] 谢薇娜. 谈阅读与写作的交融性[J]. 外语教学, 1994, 15(4): 50-52.

(本文编辑:吴健敏)

H315

BDOI: 10.3969/j.issn.2095-9400.2015.03.019

2014-11-18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Y201326904)。

潘妤(1983-),女,浙江温州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控制组英语专业写作水平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说促写,提高写作水平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提升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