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困境与突围

2015-12-26刘文彬

当代教育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旅游业人才

●刘文彬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困境与突围

●刘文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旅游业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也成为一些地区的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这些都促使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然而,当下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制约问题,出现了旅游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与市场需求不协调、专业认可度低等诸多现象。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摆脱这一困境,需从培养目标、专业教育、教材建设、师资队伍优化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突围。

旅游高等教育;困境;突围

我国现代旅游高等教育开始于1979年,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旅游高等教育已经形成了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三个完整的教育体系。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高等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旅游高等教育在取得重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旅游业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也成为一些地区的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这些都促使旅游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旅游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旅游高等教育。同时,旅游市场的繁荣带动了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旅游高等院校及旅游专业激增,但是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多是在还没有明确究竟要培养什么规格人才的前提下就开始招生办学了,大多数教师也多来自非专业领域,各种条件不尽完善。

尽管如此,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底,我国高等旅游院校和开设旅游院系或旅游相关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097所,旅游专业和相关专业在校生共计107.34万人,其中旅游高等院校在校生数为57.6217万人。[1](见表1)

表1 2010-2012年我国旅游高等院校人才结构一览表

从表1可以看出,2011年旅游高等院校的数量较2010年增加了15.3%,而2012年旅游高等院校的数量出现了回落,较2011年下降了1.6%。从招生人数上看,近三年旅游高等院校的招生情况日渐下滑,2011年较上一年下降3.6%,2012年较2011年又下降2.5%,很多旅游高等院校都面临着严峻的生源危机。从在校生和专业教师的数量看出,2012年生师约比23:1,较2010年的25:1而言,显然师资队伍在不断壮大。到2013年,旅游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师生比例逐渐协调,许多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向应用型方向发展,培养了一批具有较强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旅游业的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350万,带动相关行业就业人数超过8000万,每年新增就业人数超过400万。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却很少留在旅游企业工作,即使在旅游行业就业,往往也是流失严重,中国旅游业面临着“人才短缺”的情况。[2]面临庞大的毕业群体和巨大的行业需求,旅游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难与行业缺口大的矛盾现象日益凸显。

二、当前我国旅游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培养目标模糊

如上述所论,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是在缺乏必要条件和资源的情况下取得突进的,因此很多高校对于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明确,甚至不少院校直接复制其他专业的模式,从培养目标到人才培养方案等都不能体现旅游专业的特点,因此导致整个旅游高等教育的同质化。千篇一律的办学模式使得培养出的旅游专业人才的职业认知偏差、职业适应能力弱、职业素养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满足旅游业对人才的特殊需要,旅游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要求是在人才多样化的基础上实现旅游人才的专业化。但是,“宽口径、厚基础”却是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普遍强调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一培养目标使旅游高等教育的专业性受到了掩盖和抹杀,学生从事旅游工作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和专业知识缺乏,难以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3]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任何一个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应该立足自身的专业特色,适应市场需求。为此,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以旅游市场为导向,围绕着旅游专业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设置。但是,我国旅游专业在教学内容设置以及课程安排都比较缺乏专业性与实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4]从调查分析来看,不少高校旅游专业办学层次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如专科院校盲目效仿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背离该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导致学生与岗位需求的错位与脱节。

(三)教材建设和课程实施缺乏针对性

旅游高等教育中不同层次的教育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是不同的,有的侧重管理、有的侧重服务、有的突出理论研究、有的重于实践实训。因此教材的选用及课堂的设计应有所偏重。目前旅游专业教材名目繁多,但教材内容却是大同小异的。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对于课程设施的设计多缺少针对性。由于各个院校对教师课程设计这一环节的重视程度和监督力度不够,致使精心设计者有之,照本宣科者亦大有人在。导致众多填鸭式教学培养出来的旅游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差,很难满足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四)师资的边缘化

从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看出,旅游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在不断壮大,很多高校师资队伍大多为高学历,但教师的专业性非常低,因此旅游专业有大量历史学、文学、地理学、教育学等多种专业出身的教师。这些转行而来的专业教师既不愿意深入学习和研究旅游领域的相关问题,也不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而旅游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旅游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实践能力、科研水平等整体素质的提高。[3]作为一个边缘化的专业,很多高校的旅游专业都有设置在中文系、历史系、地理系及管理系中。但是专业的边缘化并不等同于教师的边缘化,非专业的师资队伍势必对于行业的发展方向、行业的人才需求缺乏专业的认知,这也是目前旅游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棘手问题。

(五)专业认可度低

旅游业作为服务业,尽管行业缺口很大,但是在高等教育中却不受青睐,招生过程中很多阻力来自家长方面,认为旅游专业不体面,社会地位不高。另一方面,从毕业生方面看,有调查显示近年来在旅游业内就业的不足50%,很多旅游专业的学生自身对旅游行业不认可,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学生在就业时不愿意选择一线的服务岗位,频繁跳槽现象大量存在,除了企业方面的原因外,从学生角度分析,主要是受我国传统文化中“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和对服务工作的轻视甚至鄙视等社会价值观念方面的影响。[5]这与社会对旅游行业的偏见有关,更与旅游高等教育的专业的不当引导有关,专业教育如果不能使学生树立起对旅游业的信心和热情,无疑是失败的。

三、推进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培养目标:有的放矢

中国的旅游高等教育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的极大难题,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旅游高等教育应该是高层次的,同时又应该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性,在确立培养目标时,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更要在坚持旅游教育与旅游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强调教学内容的实践性。[5]研究生、本科及专科各层次旅游高等教育部门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展开调研,准确定位,确定培养目标,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盲目照搬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专科旅游教育可以突出旅游专业的实践性内容,打造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研究生旅游教育可以突出管理或规划等内容,打造高等旅游管理人才或规划设计人才;本科旅游教育介乎中间。

(二)专业教育: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专业教育上,教师首先要熟悉并热爱旅游行业,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从理念上树立起专业意识,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情怀。课程设置上要与培养目标相呼应,不能盲目随波逐流,一定要针对市场人才需求,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掌握专业的服务技能、专业的管理知识,打造旅游高等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而言,巩固基础性课程,增加实践性课程,增加选修课的宽度。

(三)教材编制:量体裁衣

除了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雷同外,就是选用教材的雷同。有的教师把本科甚至研究生期间用到的教材用到专科教育里,造成了教学内容与学生培养方向的错位。笔者认为在没有合适的教材选用时,教师应主动自编教材,根据平时授课的经验和培养目标的要求量身定制教材。如,根据本校模块教学或相关课程组成的课程群联合实践教学的特点,编制相应的教材,语言条件好的院校可以适当引进或参照国外优秀的专业教材。总之,教学改革要先从教材建设开始。

(四)师资互补:取长补短

解决目前旅游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师资边缘化的问题,较为理想的方法是取长补短。通过挂职锻炼的方法,分批派送非旅游管理专业出身的教师到旅游企业中去学习锻炼,或督促其到高等院校旅游专业去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发挥转行教师的专业专长,构建课程知识模块,以此方法达到现有资源的优势互补。

(五)校企合作:各负其责

旅游专业与其他传统专业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其实践性强。因此,可以广泛开展校企合作。目前,很多高校旅游专业都有半年或一年的旅游企业顶岗实习。2007年以来,山东女子学院旅游管理管理专业围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先后和开元旅业集团、烟台南山旅游集团合作,成立了“开元班”、“南山班”等多个订单班,为订单企业输送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收到了校企双赢的良好效果。

总之,要摆脱当前的困境,消除问题根源,中国旅游高等教育还需要不断改革创新,需要高等院校、旅游业以及全社会的合力,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旅游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

[1]2012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N].中国旅游报,2013-9-16(4).

[2]吴江洲.高等旅游教育发展与旅游人才需求的适应性问题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4).

[3]谢春山,徐东北.旅游高等教育中的悖论现象及其对策[J].旅游学刊,2010,(12).

[4]钟栎娜.我国高等教育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J].学术探讨,2013,(7).

[5]吴国清,叶欣梁.旅游人才培养与高等旅游教育的职业化发展[J].旅游学刊,2004,(s1).

(责任编辑:冯永刚)

刘文彬/山东女子学院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教育与教学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旅游业人才
人才云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