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热利湿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下肢丹毒46例疗效观察

2015-12-26毕海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丹毒疗程抗生素

毕海军

清热利湿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下肢丹毒46例疗效观察

毕海军

目的:观察抗生素联合清热利湿中药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予清热利湿中药服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经1个疗程治疗总效率分别为89.1%和73.9%,2个疗程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6.9%,两组治愈天数比较分别为(8±0.88)d和(11±0.36)d,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治愈天数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效果良好。

中西医结合;下肢丹毒;辨证论治

丹毒是皮肤突然发红,色如凃丹的急性感染疾病。一般多发于下肢,下肢丹毒一般表现为下肢片状红肿,局部皮温高伴疼痛并多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等。反复发作可致淋巴管阻塞,形成肢体淋巴水肿,感染较重者可形成败血症[1]。2009年10月—2012 年10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4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92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40例;年龄26~76岁,平均(42±7)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赤灼热,色如凃丹[2],肿胀疼痛,边界清楚,28例出现水泡,63例伴有头痛及周身不适等,69例化验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辨证属湿热毒盛[3]。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以西药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两组均采用青霉素G钠320万U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2次/d。观察组加以自拟清热利湿汤方中药汤剂口服。基本方为茯苓30 g,牛膝10 g,金银花20 g,萆薢15 g,薏苡仁30 g,蒲公英20 g,红藤15 g,丹皮10 g,泽泻10 g,黄柏10 g。临床随症加减:疼痛明显者加用元胡、桃仁、红花、便秘者加大黄10 g(后下),水煎服,1剂/d,早晚分服。7 d为1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全身及局部症状消退,血常规正常;有效:全身症状消退,局部症状未全消;无效:全身与局部症状未能控制,或出现“陷证”[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组临床总体疗效比较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间同疗程比较,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愈时间8 d,对照组11 d(P<0.05)。

3 讨论

发于下肢部位的丹毒,俗称“流火”。现代医学认为丹毒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淋巴管及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一般以抗生素治疗。但其中部分患者皮肤红肿区用药后出现红色褪之不尽的现象,往往会长期存在,导致复发[4]。有研究表明单纯抗生素治疗易导致细菌耐药、细菌残留等问题,存在疗效不稳定、治疗疗程长、容易复发等问题[5]。

中医认为,丹毒是由于外受火毒、风热、湿邪侵袭,内外热毒郁积于肌肤,导致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而成[6]。《圣剂总论》说:“热毒之气,爆发于皮肤间,不得外泄,则蓄热为丹毒”。若患者素体脾经湿热,外感火毒之气与脾经湿热相感或外感湿邪与内蕴湿热相合,湿热下注,流走于腿、足而形成流火。根据该病局部胀痛、水肿、发热,甚至出现下肢水泡等特点,中药辨证其病理机制主要以湿、热、瘀为患。治疗药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利湿消肿之法。治疗中以茯苓、萆薢、泽泻利湿消肿;薏米健脾渗湿;银花、蒲公英、黄柏加丹皮清热解毒去火,另外方中根据该类疾病后期可造成脉络瘀阻的病理机制予红藤活血通络。牛膝引药下行。诸药合用可达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之效。结合后期回访,症状消失后,可继续服药,清除湿热,能明显减少复发。有研究表明中药如金银花、黄柏等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等有明显抑制及杀灭作用[7-9],此类药物中药的清热解毒药理作用主要体现为抗病原微生物、抗毒素、解热、抗炎,可抑制细菌生长繁殖,防止炎症扩散,提高肌体免疫力[10],经过此次疗效观察进一步证明抗生素加用中药清热解毒治疗的良好效果。采用活血化瘀、利湿消肿之法迅速改善症状,促进恢复,防止复发,预防慢性淋巴水肿效果较好。按照中医传统理论,抓住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故能达到良好疗效。

下肢丹毒通过采用抗生素联合清热利湿中药进行治疗的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中表现出了良好效果,相比传统治疗能明显地缩短疗程,增加治愈率,对后期病情复发亦有一定抑制作用。

[1]刘长青.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2,28 (9):23.

[2]贝政平,陈继永,杨骏.外科疾病诊断标准[S].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7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1.

[4]胡小辉,蒋晓萍.金黄散外敷配合青霉素治疗下肢急性丹毒4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9,15(8):35-36.

[5]邵跃斌.分型辨治抗生素药后证8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4):534-535.

[6]郭丽霞,孙雪莲.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60例[J].福建中医药,2006,37(3):22.

[7]邢捷,阙华发.凉血清热、解毒化瘀法内外治结合治疗丹毒156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6):83-86.

[8]孟光,张杰,王海玉,等.金银花茶毒理学试验及保健作用评价[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97,8(3):152-153.

[9]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19-166.

[10]庞博,董军杰,庞国勋.清热解毒类中药的药理作用及应用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1):180.

(收稿:2014-04-10 修回:2014-11-22)

(责任编辑 李兰青)

R753.5

A

1007-6948(2015)01-0064-02

10.3969/j.issn.1007-6948.2015.01.021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一科(天津 300193)

猜你喜欢

丹毒疗程抗生素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抗生素的故事
治前列腺增生
黄马酊敷料外敷治疗急性下肢丹毒的疗效观察
丹毒夏季易发,防治做到4点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夏季小心染“毒”上身: 请做好丹毒防治措施
夏季脚底生“泡”,警惕是“丹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