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喂蚕豆对罗非鱼肝损伤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5-12-25陈度煌

中国饲料 2015年13期
关键词:溶菌酶磷酸酶罗非鱼

陈度煌

(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2)

罗非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水产品之一。研究表明,投喂蚕豆可使罗非鱼肉质变紧硬而爽脆,不易煮烂,切成鱼丝不易拉断,韧性和咀嚼性增加,风味独特,是改善罗非鱼肉质的一种独特方式,有利于罗非鱼加工和出口,显著提高了养殖的经 济 效 益 ( 伦 峰 ,2006;Grigorakis 和 Alexis,2005)。而目前有关投喂蚕豆对鱼体免疫力影响的研究却鲜见报道。本试验用浸泡蚕豆、配合饲料饲养罗非鱼,研究投喂蚕豆对罗非鱼肝损伤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为更合理使用蚕豆进行肉质脆化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用新吉富罗非鱼(NEW 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由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榕桥试验基地提供,初始体重为 (118.62±10.28)g,每桶放养 10 尾。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两个处理:试验组投喂浸泡蚕豆,对照组投喂配合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饵料营养水平测定值如表1所示。

表1 饵料营养水平 %

1.3 饲养管理 试验在玻璃钢圆桶中进行,每个圆桶内径100 cm,高度90 cm,水深60~70 cm,使用小循环系统使其保持微流水状态。试验开始前,罗非鱼用3%食盐水消毒后放入暂养池,进行为期7 d左右的适应性驯化,待鱼适应后正式试验。采取固定人员专门管理:

(1)饲料和蚕豆严格按组投喂,投喂前将蚕豆于1%食盐水中浸泡24 h。每日投饵2次,投喂时间一般为上午 7∶00 ~ 7∶30,下午 17∶00 ~ 17∶30。投饲量根据鱼摄食状况而定,一般为鱼体重量的3%~4%,详细记录各组别的实际投饵量。

(2)每天定时测定水温。溶解氧,记录鱼活动情况,试验期间水温维持在26.0~31.5℃,溶解氧5.0~ 7.0 mg/L.。

(3)试验用水为经过曝气的自来水,每天进行加换水,排污,一般每天换水量在30%~40%,试验时间为60 d。

1.4 样品采集 试验期满罗非鱼禁食24 h后,参考白洁(2008)的方法适当修改,每桶取样5尾,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心脏采血,置于1.5 mL离心管内,于室温下静置2 h,然后放到4℃冰箱16 h,再以2500 r/min离心析出血清,-40℃保存,备用待测。

1.5 测定指标和方法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 (LDH)、 酸性磷酸酶 (ACP)、 碱性磷酸酶(AKP)、髓过氧化物酶(MPO)、溶菌酶(LSZ)均采用试剂盒测定,测试盒购自南京建成科技有限公司,具体操作方法及计算方法参照试剂盒说明书。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结果采用 “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为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投喂蚕豆对罗非鱼肝损伤的影响 由表2可见,投喂蚕豆组的罗非鱼血清AST、ALT和ADA活性分别较对照组提高13.67%、12.93%、19.12%(P < 0.05),LDH 活性无显著变化(P > 0.05)。

表2 投喂蚕豆对罗非鱼肝损伤的影响

2.2 投喂蚕豆对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由表3可见,投喂蚕豆组的血清ACP和AK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22.96%、19.70%(P<0.05),MPO和LSZ活性虽也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长期投喂蚕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表3 投喂蚕豆对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3 讨论

3.1 投喂蚕豆对罗非鱼肝损伤的影响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是水产动物血清中两种重要的转氨酶。在正常代谢过程中,血清中AST和ALT活性值都会维持一定水平,当机体组织中毒、发生病变,或者受损伤的组织范围较大,可引起血清中AST和ALT浓度上升,活性突然持续性增强。当肝细胞受到外来物质的损伤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加大,大量ALT和AST渗入血液,肝的ALT和AST活性明显下降,而血液中ALT和AST活性升高(陈鹏飞等,2005)。血清腺苷脱氨酸(ADA)主要来源于肝脏,因其为肝细胞的胞浆酶,所以任何原因所造成的肝细胞损伤,其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均会增强,致使血清中的ADA酶的活性升高,故该酶可以作为反映肝实质损伤的指标。乳酸脱氢酶(LDH)是糖的无氧酵解和糖异生的重要酶系之一,广泛存在于心脏、肝脏、肺以及其他各组织内,组织一经损伤血清中该酶即见升高,肝细胞损伤或者坏死后,会向血液释入大量的 LDH(贺丽虹等,2004;惠天朝等,2000)。

本试验发现,投喂蚕豆使得鱼体血清中肝损伤指标AST、ALT和ADA活性显著上升,可能是肝细胞膜功能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影响膜的流动性和其他各项功能,进而损害了罗非鱼肝脏功能,这可能是蚕豆中的某种特殊化学因子起作用导致的。而LDH活性在试验期内与对照组相比变化不大,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投喂蚕豆对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鱼类为较低等变温脊椎动物,其特异性免疫应答相对低下,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在其防御病原体感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Tonya等,2000)。 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髓过氧化物酶(MPO)、溶菌酶(LSZ)是评价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常用指标。其中,ACP是水产动物体内公认的巨噬细胞溶酶体的标志酶,在体内直接参与磷酸基团的转移和代谢,其活力的高低反映了巨噬细胞的激活程度(李丽娟等,2013)。同时,ACP也是吞噬溶酶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血细胞进行吞噬和包囊反应时,会释放酸性磷酸酶。

AKP是磷酸酶的一种,血清中的AKP主要来源于肝脏和骨骼,能将对应底物去磷酸化,生成磷酸根离子和自由的羟基,直接参与磷酸基团的转移,以及钙磷代谢。碱性磷酸酶能够通过改变病原体的表面结构,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识别和吞噬能力,起调理素的作用,加速吞噬细胞的吞噬和病原体的降解速度,进而提高鱼体的抗病力,可作为机体免疫标志酶(王玲等,2008)。

MPO是鱼体内一种重要的氧化酶,它是由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某些组织的巨噬细胞分泌的血红素蛋白酶,主要存在于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中。吴越等(2005)研究表明,MPO能催化过氧化氢与氯反应,产生次氯酸,具有很强的抗微生物作用,可直接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LSZ是水产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存在于鱼体的吞噬细胞和血清中,对病原体有重要的防御作用。溶菌酶在机体免疫过程中,通过催化水解细菌细胞壁黏肽的乙酰胺基多糖,导致细菌裂解死亡。同时能清除其他抗菌因子作用后所残余的细菌细胞壁,并增强其他免疫因子的抗菌敏感性,诱导调节其他免疫因子的合成与分泌,共同抵制外来病原的入侵 (叶丹和连宾,2003)。鱼类血清溶菌酶活力的高低是衡量机体免疫状态的指标之一。血清溶菌酶活力提高,其免疫能力也相应提高。相反,鱼类血清溶菌酶的活性降低,机体免疫力降低。

本试验中,与普通配合饲料相比,用浸泡蚕豆投喂罗非鱼后,鱼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特别是ACP和AKP指标显著降低,可能是由于蚕豆适口性差,以及抗营养因子(蛋白酶抑制剂、单宁等)的存在。用蚕豆作为单一饵料脆化罗非鱼肉质,鱼体摄食量减少,营养不平衡,胃肠道各种消化酶活力降低,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利用能力也降低,使得脆化期间鱼体所需营养得不到满足,从表观上看,鱼体的生长受到抑制,同时,各种非特异性免疫酶的合成和分泌受到了抑制,降低了鱼体的免疫力,削弱了鱼体的抗病能力。而MPO和LSZ活性虽也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原因可能是试验时间还不够长,有条件的话,将做重复试验,延迟试验时间至90 d。

4 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以浸泡蚕豆饲养新吉富罗非鱼,虽可明显脆化罗非鱼肉质,但却一定程度上造成鱼体肝脏的损害,降低鱼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1]白洁.叶下珠对鱼类肝损伤保护机理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8.

[2]陈鹏飞,杨德强,邹红.两种中草药组方对鲫鱼肝脏转氨酶的影响[J].饲料工业,2005,6:28 ~ 31.

[3]贺丽虹,孙绍永,黄建华.多糖在水产动物免疫促进方面的研究进展[J].河北渔业,2004,1(133):1 ~ 2.

[4]惠天朝,施明华,朱荫媚.硒对罗非鱼慢性镉中毒肝抗氧化酶及转氨酶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00,20(3):264 ~ 266.

[5]伦峰.蚕豆脆化草鱼、罗非鱼肉质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上海:上海水产大学,2006.

[6]李丽娟,龚全,权可艳,等.壳聚糖对黄颡鱼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6):2614 ~ 2619.

[7]王玲,胡俊杰,郭延生,等.中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中国饲料添加剂,2008,3:36 ~ 39.

[8]吴越,王典,于晓军.髓过氧化物酶及其多态性与疾病的研究进展[J].免疫学杂志,2005,21(3):89 ~ 92.

[9]叶丹,连宾.溶菌酶及其应用[J],贵州科学,2003,21(3):67 ~ 70.

[10]Grigorakis K,Alexis M N.Effects of fasting on the meat quality and flat deposition of commercial-size farmed gilthead sea bream SparusaurataL fed different dietary regimes[J].Aquaculture Nutrition,2005,11:341 ~ 344.

[11]Tonya L,Nichols,Chris A,et al.Transcriptional analysi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gene of Borrelia burgdorferi[J].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2000,183(1):37 ~ 42.

猜你喜欢

溶菌酶磷酸酶罗非鱼
罗非鱼生态健康养殖研究进展
大豆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GmPAP14启动子克隆与功能分析
关于溶菌酶含量测定方法的教学研究*
溶菌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美国消费鳕鱼超过罗非鱼
碱性磷酸酶和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在儿童缺钙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
罗非鱼养殖模式
贸易战,罗非鱼首当其冲!面临众多不利因素,昔日的王者罗非鱼还能打一场翻身战吗?
酶级联反应放大策略用于灵敏检测酸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的不同包埋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