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研究

2015-12-24杨志忠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5期
关键词:胃肠道机体营养

杨志忠

(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肛肠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研究

杨志忠

(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肛肠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所获得的临床效果,为提高此类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肠内营养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组患者给予静脉营养支持。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期Hb、ALB、免疫球蛋白水平及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肠外营养组与肠内营养组经不同途径实施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体内Hb、ALB、IgA、IgG、IgM水平均较手术后3 d显著改善,且肠内营养组患者改善情况更为明显(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较肠外营养组显著缩短,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其机体营养及免疫状态,促进术后胃肠功能蠕动,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胃肠道肿瘤;营养支持;效果分析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4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从而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所获得的临床效果,为提高此类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共选取4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其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18~89岁,平均年龄(45.76±2.98)岁,疾病类型:直肠癌6例、结肠癌13例、胃癌23例。按照抽签方式将4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肠内营养组(21例)与肠外营养组(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例数、疾病类型等)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表1 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胃肠道肿瘤患者各时间段机体Hb、ALB、IgA、IgG、IgM水平变化情况对比分析(,g/L)

表1 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胃肠道肿瘤患者各时间段机体Hb、ALB、IgA、IgG、IgM水平变化情况对比分析(,g/L)

注:*表示与手术后3 d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与肠内营养组同时段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项目Hb ALB IgA IgG IgM肠内营养组(21例)组别 时间术前 136.71±12.09 38.96±5.67 3.09±0.66 14.82±2.37 2.06±0.55手术后3 d 112.67±11.34 28.96±5.13 2.13±0.54 9.98±1.52 0.84±0.50手术后7 d 132.57±12.45* 37.65±5.54* 3.04±0.65* 13.79±2.24* 2.04±0.52*术前 135.67±11.95 38.91±5.70 3.11±0.69 14.87±2.44 2.06±0.56手术后3 d 110.38±10.26 28.73±5.01 2.09±0.47 10.00±1.51 0.82±0.49手术后7 d 120.89±11.07*△ 31.24±5.27*△ 2.51±0.44*△ 12.07±1.96*△ 1.61±0.51*△肠外营养组(21例)

1.2 方法

1.2.1 纳入与排除标准[1]:①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胃肠道肿瘤疾病,排除转移性恶性肿瘤疾病;②患者均实施外科根治性手术治疗,排除采用姑息性切除手术治疗患者;③患者无心脏、肝脏、肾脏等机体重要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④患者无感染类疾病、代谢性疾病、血液疾病及免疫疾病;⑤患者无任何精神类疾病,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情况;⑥患者未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⑦患者对本次研究所使用营养支持方法均具有良好耐受性,可坚持完成研究;⑧患者对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研究方法:肠内营养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组患者给予静脉营养支持。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期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等)水平及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等),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3 营养支持:①肠内营养支持。术中将鼻肠管置入屈氏韧带或空肠输出袢下25~30 cm处,手术后第1天首先经鼻肠管将500 mL生理盐水滴入,初始滴速为每小时20 mL,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如无任何不适则可适当增加滴速,第2天起可将500 mL肠内营养液(商品名为瑞素,内含人体所需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物质,由华瑞公司提供)及500 mL、浓度为5%葡萄糖溶液经鼻肠管滴入,若液体量无法维持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度平衡,则需经静脉适当补充,起始滴速为每小时25 mL,每间隔12 h或24 h增加25 mL/h,最大滴速不应超过每小时125 mL,营养液温度在38~42 ℃范围内(以免温度过低发生胃肠道不适),连续支持7 d为宜;②肠外营养支持。术后第1天起将机体所需各种营养物质按比例配置为全营养混合液并装入3 L袋内,经静脉途径给予营养支持,每日供应能量为25~35 kcal/kg,于16~24 h内输注完毕,持续支持7 d为宜。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机体情况: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胃肠道肿瘤患者经不同途径进行营养支持后,其各时间段机体Hb、ALB、IgA、IgG、IgM水平变化情况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肠外营养组与肠内营养组经不同途径实施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体内Hb、ALB、IgA、IgG、IgM水平均较手术后3 d显著改善,且肠内营养组患者改善情况更为明显(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肠蠕动情况: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胃肠道肿瘤患者经不同途径进行营养支持后,其术后首次排气及首次排便时间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首次排气及首次排便时间对比分析( ±s,d)

由表2可知,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较肠外营养组显著缩短,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胃肠道肿瘤由于发病部位特殊,对患者机体代谢及消化道均造成一定影响,易出现营养不良并发症。有研究表明[2-3],营养不良是胃肠道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患者发生营养不良后,也将使其原本胃肠道肿瘤疾病出现恶化[4]。因此,临床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早期营养支持,可显著降低感染性并发症及胃肠吻合口瘘发生率,增强机体抵抗力,使手术切口尽快愈合,对保障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目前临床常用的营养支持途径主要包括肠内营养支持(enteral nutrition,EN)及肠外营养支持(parenteral nutrition,PN)。

本文研究可知,胃肠道肿瘤患者经肠外营养支持后,其体内患者Hb、ALB、IgA、IgG、IgM水平均较手术后3 d显著上升,但较术前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经肠内营养支持后,胃肠道肿瘤患者体内上述指标均达到或接近术前水平,获得满意支持效果。且肠内营养支持患者术后首次排气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缩短于肠外营养支持患者,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健康,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相符[5-6]。

综上所述,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显著改善其机体营养及免疫状态,促进术后胃肠功能蠕动,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杨建武.不同类型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4):658-659.

[2]王涛,甄亚平,白日星.肠外营养支持下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甲状腺激素及前清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1, 14(35):4067-4069.

[3]孙毅,李贞,唐新亚,等.短期全肠外营养支持对合并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15-17.

[4]刘建中,张金生,兰涛,等.术后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在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4):1-3.

[5]胡骁.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3):64-65.

[6]韩保卫,韩鸿彬,李朝辉,等.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4036-4037.

R735.2

B

1671-8194(2015)05-0126-02

猜你喜欢

胃肠道机体营养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邓俊峰作品选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蔬菜与营养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