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珍宝岛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2015-12-24桑轶群

安徽林业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旅游区分值生态旅游

桑轶群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714)

珍宝岛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桑轶群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714)

依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005—1999)对黑龙江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按地文资源、水文资源、生物资源、人文资源和天象资源进行分类与评价。结果表明,该自然保护区内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特色显著,以水文和人文资源为主,具备开展生态旅游的资源条件。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指标

国内当下常用的生态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体系包括层次分析法、《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美国土地管理局风景资源管理系统等等。依据自然保护区项目特征,本生态旅游规划选用《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005-1999)作为评价系统,对黑龙江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为生态旅游规划提供指导。

1 概述

黑龙江省虎林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而虎林旅游的重点区域为虎头经济开发区和珍宝岛湿地保护区。保护区内具有典型的湿地、森林、界江等生态景观,集合了虎头要塞、珍宝岛、关帝庙、天下第一虎、二战终结地纪念园等具有省级、国家级、世界级意义的人文景观资源,被誉为“黑龙江省东部非城市中心型旅游资源富集区”。珍宝岛湿地保护区在整个黑龙江省东部旅游线路中是重要的起承转合连接点,旅游区位优势明显。2002年4月,黑龙江省政府以黑政函〔2002〕36号文正式批准建立黑龙江珍宝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务院2008年1月以国办发〔2008〕5号文正式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东北部,所处的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为兴凯湖——布列亚山地块,亚一级构造单元为老爷岭地块。主体部分为乌苏里江左岸的广阔河漫滩,呈狭长的倒三角形南北展布,地带性土壤是暗棕壤。

境内主要河流有乌苏里江、小木河、阿布沁河、七虎林河,所有河流均属于乌苏里江水系,多为平原沼泽河流。湖泊主要有月牙泡、刘寡妇泡以及数十个常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的泡沼。

保护区地处寒温带,属明显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 ℃,年平均降水量579.1 mm。乌苏里江封冻期为150 d,冰层平均厚约1.8 m,近年开江时间在4月中旬左右。

保护区总面积为44 364 hm2,其中湿地面积为29 275 hm2,占总面积的66%。生态旅游规划范围严格限制在实验区内,核心区、缓冲区范围内不进行生态旅游规划。保护区实验区面积14 723 hm2,其中生态旅游区面积2 678.1 hm2,占实验区面积的32.2%,占保护区总面积10.7%[1]。

按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模式,在生态旅游区基础上划分游览区(下设各旅游景区)、服务区和景观生态保育区。游览区包括小木河、侠女湖、虎头、月牙湖4个景区。服务区包括珍宝岛服务区和虎头服务区。

在规划布局上形成“两带联接四区”的空间结构。两带:即珍宝岛景观带和乌苏里江风光带;四区:即小木河景区、侠女湖景区、虎头景区、月牙湖景区。

2 生态旅游资源类型

按照《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005-1999),珍宝岛湿地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地文资源、水文资源、生物资源、人文资源和天象资源等五类。

2.1 地文资源

保护区地文景观主要有乌苏里江起点,以及乌苏里江河道中由河流的冲积作用而形成的12个串珠状岛屿。

(1)乌苏里江起点

虎头是乌苏里江的起点,乌苏里江起点的纪念碑石刻位于乌苏里江广场滨江地段。

(2)江心洲

由于河流的冲积作用,在乌苏里江河道中,有众多的江心洲发育,形成串珠状岛屿。保护区内乌苏里江段有12个岛屿,分别为小木河口岛、李从田岛、八里通岛、张凤田岛、七虎林上口岛、下水涝三岛、下水涝二岛、下水涝一岛、虎头南岛、刘子绪岛、月牙泡岛、大穆棱河口下游岛。这些岛屿人迹罕至,基本上保持原始自然状态。

2.2 水文资源

包括风景河段、漂流河段、泉及其它水文景观。

保护区水文景观主要有中俄界江乌苏里江,以虎林莲而闻名的月牙湖,乌苏里江左岸支流阿布沁河和七虎林河,鸟类栖息地和具有人文色彩的侠女湖。

2.3 生物资源

(1)植物资源

保护区的地带性植被是红松阔叶混交林。目前区内只有小面积次生林,河谷滩地分布着大量的原始性沼泽湿地和草甸。

保护区在被子植物中以菊科最多,有珍稀濒危植物种类 5种, 分别是水曲柳(Frazinus mandshurica)黄檗(Phellodenron amurense)、胡桃楸(Juglansmandshurica)、 刺 五 加(Acadntopanax sessiliflorus)和野大豆(Glycine soja)。国家重点保护植物6种,分别是乌苏里狐尾草(Myriophyllum ussuriense)、莲(Nelumbo nucifera)、紫椴(Tilia amurensis)、水曲柳、黄檗和野大豆,均为Ⅱ级保护植物。

(2)动物资源

护区是鱼类聚集地和鸟类栖息地。乌苏里江河道狭窄,水质清晰,中等流速,右侧山间支流多,不仅是冷水性鱼类的主要繁殖栖息场所,也是大麻哈鱼洄游繁殖的通道。保护区的冷水性鱼类多为经济鱼类。

珍宝岛湿地是鸟类栖息繁衍的天堂,鸟类物种数最多,占保护区动物种数的58.9%,分为林栖鸟类和水鸟两大类,候鸟回归的物候景观也体现了湿地生态环境特点。

保护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金雕(Aguila chrysaetos)、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和东北虎(Panthera tigris)6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鸳鸯(Aix galericulata)、大天鹅(Cygnus cygnus)等25种。

2.4 人文资源

保护区人文景观主要有侵华日军虎头地下军事要塞遗址、关帝庙、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碑、天下第一虎铜锻雕塑、月牙湖文化园区、植物园、虎林吉祥口岸、乌苏里江第一塔等。“二战”在这里落下了最后的帷幕,虎头则成为“二战终结地”。

中小企业在在管理过程中,往往呈现出轻制度轻体系的情况,因而在管理制度制定出后置之高阁,修订不及时。面对这种局面,中小企业应该改变管理制度的修订方式,需要全员参与,考虑全面且与时俱进地进行修订。

此外,保护区内朝鲜族、赫哲族、满族等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也是特色的人文景观。文学艺术作品主要有纪录片《虎林要塞》、民歌《乌苏里船歌》、诗歌《虎头镇,乌苏里江,珍宝岛》等。主要旅游商品为乌苏里江“三花、五罗、十八子”。

2.5 天象资源

包括雪景、雨景、云海、朝晖、夕阳及其他天象景观。

保护区天象景观主要是冰雪景观。雪中的湿地景色壮丽,冰雪绵厚。至2013年,虎林市已在此举办了3届冰雪节,主要开展冰雪文化、冰雪艺术、冰雪旅游、冰雪体育等活动项目,每年传统的冰雕展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3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8005-1999的评价方法,对珍宝岛湿地保护区生态旅游区风景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和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进行定量综合评定[2]。

3.1 风景资源质量评价

表1 风景资源质量评价表

3.2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H),满分值为10分。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是分别对保护区的大气质量、地表水质量、土壤质量、负离子含量、空气细菌含量等环境要素指标进行评分,并累加获得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详见表2。

表2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表

根据近期相关资料,珍宝岛湿地保护区生态旅游区环境空气质量为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物颗粒均达到一级标准。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表明,珍宝岛湿地保护区内水质指标都能满足一级标准。珍宝岛湿地保护区及其周边无污染,负离子含量高,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为10分。

3.3 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

旅游开发利用条件指标包括:旅游区面积、旅游适游期、区位条件、外部交通、内部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计算方法为分别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并累加获得生态旅游区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L),满分值为10分,详见表3。

表3 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表

珍宝岛湿地保护区全年可游览天数按150 d计,周边有“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所在地珍宝岛,以及中俄界湖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兴凯湖等著名旅游区。近距离内无航空、铁路,仅有公路单一的交通方式。保护区所处的各乡镇与管理局所在地的供电,已经与国家电网实现联网,基本能满足生态旅游区各景区的用电需要。通讯信号覆盖整个保护区,形成了保护区与外界相联系的通讯网络。保护区接待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虎头镇,设施条件较为完备。

经计算,珍宝岛湿地保护区生态旅游区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为5.5分。

3.4 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生态旅游区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按式N=M+H+L计算。其中,M表示生态旅游区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H表示生态旅游区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L表示生态旅游区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最后3个评价分值相加得出N,表示生态旅游区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

经计算,珍宝岛湿地保护区生态旅游区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得分为40.9分,生态旅游区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满分50分,40~50分为一级。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珍宝岛湿地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评价,明确保护区的优势资源,对整体形象进行定位:观珍宝岛大美湿地,探“二战终结地”之谜;分析其开发的可行性及其可利用的适度性。结合当地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宏观旅游开发政策导向,对生态旅游资源科学管理经营、合理规划和生态旅游建设项目实施提供指导。

[1]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黑龙江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R],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S].1999.

(责任编辑:杨婷婷)

Ecotourism Resources And Evaluation of Zhenbao Island Wetland Nature Reserve

SANG Yiqun
(State Forestry Bureau Survey Scheme Designing Institute,Beijing 100714,China)

According to China Forest Park Landscape Resources Grade Evaluation (GB/T 18005-1999),the eco-tourism resources of Zhenbao Island Wetland Nature Reserv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ere classified and evaluated in terms of physiographic resources,hydrologic resources,biological resources,humanistic resources and astronomical resourc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are rich tourism resources,mainly hydrologic and humanistic resources in the reserve with diversified types and typical features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developing ecotourism.

Nature reserve;Ecotourism;Evaluation index

S759.9

A

2095-0152(2015)03-0028-04

2015-05-15

2015-06-10

桑轶群(1983- ),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E-mail:sangyiqun@163.com

猜你喜欢

旅游区分值生态旅游
朱俊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谁是科创板创值全能冠军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兔”与“免”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