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绿地景观适宜性分析
——以驻马店市为例

2015-12-24杨晓明张明

安徽林业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女贞驻马店市绿地

杨晓明,张明

(1.河南省驻马店农业学校,河南 驻马店 463000;2.驻马店市骏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城市绿地景观适宜性分析
——以驻马店市为例

杨晓明1,张明2

(1.河南省驻马店农业学校,河南 驻马店 463000;2.驻马店市骏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选择驻马店市城市绿地为研究对象,从美学功能出发对驻马店市不同类型绿地景观适宜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景观适宜度分级标准,建立了不同类型绿地景观适宜性因子模型。结果表明:驻马店市树种配置基本符合植物群落生态发展趋势,其道路绿地、公园绿地、单位绿地、居住区绿地的树种丰富度最大值分别为64、115、82、69,色叶植物物种数最大值分别为17、26、18、17,观花果植物物种数分别为30、45、37、24;驻马店市绿地景观中适宜类型有84个,较适宜有217个,不适宜有432个;关于景观适宜度分级标准和因子模型,各地在应用时应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驻马店;城市绿地;景观;适宜性

城市绿地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居民身心健康的双重作用,城市绿地适宜性分析是进行绿地空间合理布局和有效选取绿化树种的必要前提。当前多数城市存在绿地布局不合理、生态功能偏低、树种选择不合理等现象,而适宜性评价多从土地利用[1-5]、生态环境[6-8]、生态旅游[9-10]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景观美学功能为基础的城市绿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较少。本文依据景观类型与美学功能关系原理,选取道路绿地、公园绿地、单位绿地、居住区绿地为研究对象,以单位面积植物物种丰富度、色叶植物物种数量、观花观果植物物种数量、树种配置等为参数,对驻马店市不同类型绿地进行景观适宜度分析,以期为类似区域城市绿地景观营造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河南省中南部,113°06′~115°11′E、32°16′~33°32′N间,属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为14.7 ℃,年平均降水量为850 mm,年平均日照时数2 100 h。研究区植被类型丰富,共有园林植物223种,其中乔木102种,灌木93种,草本植物14种,隶属76科、135属、223种及变种。

研究区界限为北至洪河大道、西至铜山大道、南至汝河大道、东至中原大道,面积为6 312.63 hm2。

2 研究方法

针对研究参数,对驻马店市71条道路绿地、35个公园绿地、395个单位绿地及232个居住区绿地的植被类型进行调查统计(“树种配置”按照乔+灌+草、乔+灌、乔+草、乔木、灌+草、灌木、草坪等植物群落分别赋值7、6、5、4、3、2、1),利用SPSS13.0对统计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反映样本间亲疏程度,对不同类型绿地进行景观适宜性评价。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类型绿地景观适宜度分析

表1 驻马店市绿地景观适宜度分析

由表1可知,就树种配置而言,除道路绿地乔木模式较大外,其它绿地均以乔+灌+草模式所占比例最大,说明绿地景观设计在注重园林景观美学基础上,强调园林植物空间感和层次感。灌+草模式、灌木模式和草坪模式很少,这类绿地不符合现代城市发展需要,其生态服务功能相对偏低。

就树种丰富度而言,道路绿地丰富度值最大值为64,有23条道路丰富度值为1;公园绿地的丰富度最大值为115,最小值为3;单位绿地的丰富度最大值为82,最小值为1;居住区绿地的丰富度最大值为69,最小值为1。

就色叶植物物种数而言,道路绿地色叶物种数最大值为17,最小值为0;公园绿地最大值为26,最小值为0;单位绿地色叶物种数值最大值为18,最小值为为0;居住区绿地最大值为17,最小值为为0。

就观花果植物物种数而言,道路绿地物种数最大值为30,最小值为为0;公园绿地物种数值最大值为45,最小值为1;单位绿地物种数最大值为37,最小值为为0;居住区绿地最大值为24,最小值为2。

植物配置中色叶植物多、观花观果植物多的绿地,一般表现为乔+灌+草模式,该种模式比较符合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生态发展趋势,可以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应。

3.2 不同类型绿地景观适宜度评价

通过对单位面积上的植物物种丰富度、色叶植物物种数量、观花覌果植物物种数量、树种配置等聚类分析,发现道路绿地中适宜的有24个(基本上由乔+灌+草模式组成),基本适宜的有15个(基本上由乔+灌模式和乔+草模式组成),不适宜的有32个(是由乔木模式构成);公园绿地中适宜的有7个(其丰富度、色叶植物及观花覌果数量均比较多),较适宜的有9个,不适宜的有19个;单位绿地中适宜的有75个,较适宜的有131个,不适宜的有189个(这类绿地多属无色叶植物或三类指标偏低);居住区绿地中适宜的有38个,较适宜的有82个。

3.3 不同类型绿地景观适宜度分级

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绿地调查,提出驻马店市绿地景观适宜度分级标准(表2)。道路绿地景观适宜度为优的标准为物种丰富度>8,色叶植物物种数>3,观花观果物种数>4;公园绿地景观适宜度为优的标准为物种丰富度>30,色叶植物物种数>15,观花观果物种数>20;单位绿地景观适宜度为优的标准为物种丰富度>35,色叶植物物种数>8,观花观果物种数>15;居住区绿地景观美学适宜度为优的标准为物种丰富度>25,色叶植物物种数>8,观花观果物种数>15。

道路绿地应选择适宜性强、耐干旱、抗风、抗病虫害、管理粗放、耐修剪树种;公园绿地应考虑其生态习性、公园性质、满足休闲娱乐需要,植物选择应反映季相变化,避免使用有异味、有毒、多刺、易引起过敏等植物;工业企业绿地设计应以采用净化污染物能力强的植物为主,办公区可采用色彩鲜明植物,生活区需体现景观丰富性;行政办公单位绿地应能衬托主体建筑和丰富景观,在行道树发挥遮荫功能基础上,可设置盛花花坛、模纹花坛等以创造欢快气氛;医院、疗养院绿地应多选择杀菌抑菌作用植物;居住区附属绿地应选择能防风、降噪、抗污染、吸收有毒物质的植物,避免使用带毒、有刺激性植物。

表2 驻马店市绿地景观适宜度分级标准

3.4 不同类型绿地景观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

选取与美学功能上景观适宜度有关的8组数据,包括物种丰富度、色叶植物种类、观花果种类、树种配置、植物数量、色叶数量、花果数量、绿地率(分别用X1、X2、X3、X4、X5、X6、X7、X8表示)等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维度较少几个因子,从而获得因子得分函数。首先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发现四类绿地KMO值均大于0.6,相伴概率为0.000,说明可以做因子分析。数据处理后得到不用类型绿地主成分特征值、贡献率(表3)和不同类型绿地因子得分函数。

从各绿地的因子得分函数可以看出,8个指标对景观美学适宜度评价的贡献值存在差异,各因子得分系数表现为丰富度、色叶植物种类、观花果种类、树种配置较大,植物总量、色叶植物数量、花果植物数量、绿地率的贡献值偏低。丰富度、色叶植物种类、观花果种类、树种配置是影响景观美学适宜度的关键因子,在此基础上注重绿地率、植物总量、色叶植物数量、花果植物数量等因子。利用丰富度、色叶植物种类、观花果种类、树种配置等指标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研究区的景观适宜度。

表3 不用类型绿地主成分的特征值和贡献率

各绿地的因子得分函数如下:

F道路绿地=0.315X1+0.268X2+0.286X3+0.251X4+ 0.235X5+0.221X6+0.243X7+0.310X8

F公园绿地=0.155X1+0.151X2+0.145X3+0.146X4+ 0.124X5+0.118X6+0.121X7+0.039X8

F单位绿地=0.199X1+0.189X2+0.206X3+0.211X4+ 0.009X5+0.011X6+0.009X7+0.072X8

F居住区绿地=0.209X1+0.165X2+0.206X3+0.237X4+ 0.005X5+0.064X6+0.007X7+0.113X8

道路绿地中较好的配置模式有①国槐/悬铃木/水杉+紫薇/月季/火棘球+小叶女贞/红叶石楠/大叶黄杨(解放路);②香樟/黄山栾树+桂花/紫薇+小叶女贞/金叶女贞+麦冬(文明路);③枫杨/香樟/国槐/柳树+紫薇/大叶黄杨球+金森女贞/金边黄杨/瓜子黄杨+红花酢酱草/麦冬(天中山大道);④香樟/枫香+紫薇+大叶黄杨/紫叶小檗+麦冬(置地大道);⑤悬铃木/水杉/女贞+樱花/紫薇/大叶黄杨球+小龙柏/红花檵木+金边黄杨(开源路);⑥白腊/柳树/悬铃木/女贞+桂花/红叶李/红果冬青/石楠球+小叶女贞/紫叶小檗/红叶石楠/红花檵木(纬一路);⑦香樟+桂花/紫叶李/大叶黄杨球+红花檵木/红叶石楠/小叶女贞(汝河大道);⑧悬铃木/香樟+紫叶李/棕榈/小叶女贞球+红叶石楠/小叶女贞/金边黄杨/小龙柏(中原大道)。

公园绿地中较好的配置模式有①西府海棠/含笑+八角金盘+红花草+早熟禾:种类和层次较为丰富,含笑和八角金盘颜色协调,有着清新幽静之感,配以地面红花草的点点鲜花,格外引人注目;②刚竹/箬竹+红枫+杜鹃/鸢尾+地毯草:以两种竹子为深绿色背景,以红枫作点缀,杜鹃和鸢尾作色块,草坪为基础,层次鲜明,立面效果较好;③广玉兰+石楠/梅花/紫薇/月季+麦冬/红花酢浆草:以广玉兰为背景,冬季绽放的梅花与夏季盛开的紫薇,产生季相和空间上不同感受;④雪松+红叶李+南天竹/金丝桃+麦冬/红花酢浆草:充分利用植物自身色彩、优美姿态与花色,给人以视觉上冲击和生动活泼的景观格局;⑤白腊/枫杨+夹竹桃/红瑞木+玉簪/鸢尾+马尼拉:滨水绿地的一种模式,双层乔木、观花灌木与观干灌木结合,配上观花地被植物和草坪,层次丰富,生态自然;⑥金丝垂柳/枫杨/水杉+夹竹桃/红瑞木+连翘/迎春/平枝栒子+香蒲/芦苇/菖蒲+睡莲:滨水绿地的一种模式,不同层次的耐水湿植物相互搭配,空间上自然舒展,宁静祥和。

单位绿地中较好的配置模式有①樟树/雪松+紫薇/腊梅/樱花+南天竹/栀子/杜鹃+麦冬/红花酢浆草、黄山栾树/五角槭+桂花/红枫/石楠+金森女贞/红花檵木/月季+麦冬/红花酢浆草,行政办公单位绿地的两种模式,大片的乔木形成林荫,散植灌木为中层植物,自然流畅地被植物富有韵律和节奏;②广玉兰/五角槭+樱花/紫荆/红叶李+迎春/连翘/红花檵木/金叶女贞+红花酢浆草/麦冬+草坪:校园绿地的模式之一,考虑常绿与落叶、乔灌木与草坪地被、观叶与观花的结合,层次丰富,色彩鲜明,景观舒适宜人;③女贞/悬铃木/乌桕/枫香+桂花/黄栌/夹竹桃/石楠+小叶女贞/大叶黄杨∶工厂绿化的一种模式,既有功能上的满足,又不失美化景观;④黑松/广玉兰/七叶树+石楠/紫薇/连翘+紫薇/红花酢浆草/麦冬、银杏/香樟/杜仲+枇杷/金银花/丁香+玉簪/萱草/红花酢浆草/麦冬:医院、疗养院绿地的两种模式,所选树种具有杀菌疗养价值,有些是经济类树种,既美化景观又经济实惠。

居住区绿地中较好的配置模式有①樟树/银杏/白腊/枫香+红叶李/桂花/腊梅+小叶女贞/红花檵木/南天竹+麦冬:在注重层次结构基础上凸显色叶植物与香花植物的组合景观效果,视觉效果明显;②垂柳+箬竹+迎春+麦冬:水边绿化一种形式,种类简单但结合自然,背景植物垂柳和垂吊植物迎春,与飘逸的观叶箬竹形成对比,使水体充满生机;③雪松/银杏/元宝枫+黄栌/桂花/丁香+月季/红叶石楠+马尼拉:香花植物结合保健植物,高低错落形成复合式植物格局,非常适合组团绿地之用;④紫竹+紫藤/凌霄+鸢尾:立体栽培模式,以观叶观干植物紫竹为背景,不同季节开花的紫藤与凌霄为前景,植物配置简洁明快富有意境;⑤法国冬青+八角金盘/十大功劳/小叶栀子+麦冬/鸢尾:宅旁绿化耐荫栽培模式之一,要注意与公共绿地的和谐统一,在保障不遮挡视线的同时,给居民以宁静祥和之感。

4 讨论

(1)综合四种绿地类型中733个调查对象,景观适宜类型有84个,较适宜的有217个,这两种树种数较多,植物群落较丰富,季相变化较明显,多属于新发展绿地;有432个不太适宜,一般树种较为单调,缺乏色叶树种和观花观果树种,主要分布于老城区;乔木模式、灌草模式均表现为不适宜,树种表现单一,季相不丰富。建议各地以典型绿地为模板,以本地树种为基调,丰富色叶树种和观花观果树种数量,提高城市绿地群落结构和美学功能,增强城市绿地景观适宜度;驻马店市乔灌草模式的普遍应用,基本反映了植物群落中多层次结合的绿地生态格局,采用体现季相变化的物种也较丰富。

(2)因子模型表明,表明8个因子在景观适宜度评价中地位不同,丰富度、色叶植物种类、观花果种类、树种配置贡献值较大,利用丰富度、色叶植物种类、观花果种类、树种配置,配合其他指标进行评价可以反映研究区的景观实际。在进行绿地景观建设,应在考虑物种丰富度、色叶植物种类、观花果种类、树种配置、绿地率基础上,优化不同植物数量、色叶植物数量及花果植物数量组成,提高其观赏性和美学价值。

(3)经过主成分综合得分统计,发现综合得分较高的被调查绿地,植被景观效果较好,这些绿地与前述分析的植被景观适宜度评价结果基本吻合,对于得分较低的被调查绿地,应采取利于提高植被景观适宜度的方法,提高其丰富度,增强其季相类型,提高单位面积上植物总量、色叶植物数量及花果植物数量。

(4)不同类型绿地景观适宜度分级标准是以驻马店市绿地为研究基础,所表达的范围应根据绿地面积具体大小而定,原则上考虑树种适应性,增加其丰富程度及季相变化程度,各地在应用时应结合本地实际灵活应用。

(5)景观设计时应使植物群落具有优美轮廓线,彩叶植物与观花观果植物、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应有机组合,并注意植物在四季变化中色彩搭配的合理性。

[1]李冬环,黄智,姚成望,等.从土地的景观适宜性看城市滨河区土地的开发与利用——以珠江为例[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1):341-344.

[2]邱炳文,池天河,王钦敏,等.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与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5):20-23.

[3]焦胜,李振民,高青,等.景观连通性理论在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与优化方法中的应用[J].地理研究,2013,32(4): 720-730.

[4]李猷,王仰麟,彭建.基于景观生态的城市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丹东市为例 [J].生态学报.2010,30(8):2141-2150.

[5]邵丽亚,陈荣蓉,侯俊国,等.城镇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以重庆市荣昌县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6(6):86-92.

[6] 冯磊,胡希军,金晓玲,等.居住区景观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研究—以新乡市新建住区为例分析 [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1):190-194.

[7] 李海防,周志翔,郑文俊,等. 基于GIS的武钢工业区绿地景观适宜度评价 [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8(4): 51-55.

[8] 廖谌婳,吴克宁.矿区农田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以徐州市潘安采煤塌陷区为例 [J]. 资源与产业,2012,14(3):36-42.

[9] 李俊英,胡远满,闫红伟,等. 基于景观视觉敏感度的棋盘山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5):194-198.

[10]刘虹,朱宇恒. 风景名胜区村落景观适宜性评价—以金华双龙洞风景区洞前村为例 [J]. 城市问题,2008,26(3): 53-57.

Analysis on the Landscape Suitability of the Urban Green Space——A Case Study of Zhumadian City

YANG Xiaoming1,ZHANG Ming2
(1.Zhumadian Agricultural School,Zhumadian 463000,Henan,China;2.Zhumadian JY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Ltd)

In this paper the urban green space in Zhumadian City was chosen as the study object and the landscape suitabil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green space in Zhumadian city was analyzed from their aesthetic functions.The grading standard of the corresponding landscape suitability was put forward and the landscape suitability factor model for different types of urban green space was establish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ree species configuration in Zhumadian City basically conforms to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trend of plant community;the maximum values of the tree species richness for the road green space,park green space,unit green space and residential district green space were 64,115,82 and 69 respectively;the maximum numbers of the color-leaf plant species were 17,26,18 and 17 respectively,the maximum numbers of flower or fruit plant species were 30,45,37 and 24 respectively;in the green space landscape types in Zhumadian City,there were 84 suitable types and 217 comparatively suitable types and 432 unsuitable types.The grading standard and the factor model of landscape suitability should be used flexibly according to practical factors in various places.

Zhumadian;Urban green space;Landscape;Suitability

S731.2

A

2095-0152(2015)03-0023-05

2015-05-30

2015-06-10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编号:112102110027)。

杨晓明(1971- ),男,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与生态方面的研究。E-mail:627042411@qq.com

杨婷婷)

猜你喜欢

女贞驻马店市绿地
女贞
驻马店市十三五期间大气环境容量和紧缺度核算及分析
送伞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女贞和乌鸫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小区的女贞树
驻马店市锦程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驻马店市乐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