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实践性教学法内涵及方法探析

2015-12-24夏炎

文教资料 2015年23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夏炎

摘    要: 高等学校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属性,如何能够有效地将技巧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高校音乐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高校音乐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可以分为多种方法,通过对教学法的实践运用解读,可以为高校音乐课程教学的经验总结和方法改进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    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

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质量与大学生人才的质量息息相关。一直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陷于到底是沿用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方法还是选用专业的音乐教育方法的两难境地[1]。教师在选择教材或者教学内容时,通常是自己定或者几位老师简单商量之后定,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原本大学生看到课程设置上有音乐课程,内心充满期待和好奇,但是一段时间上下来之后仍是一片迷茫,有的甚至对音乐课产生了厌烦情绪。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认为仅靠教师的演唱演示和声乐理论的讲解就能够将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传统的经验传授式教学方法既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又将音乐课堂理解成了从“模拟-演练”的简单教学过程。事实上,只要将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方法进行分层解读,就可以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

一、高校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的概念解析

所谓高校的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就是以多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方法为教学载体,在任课老师的全过程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各种音乐表演技能,凸显自身音乐实践表现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从目前高校音乐教学及实践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强化练习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将声乐的实践性知识通过不断练习强化,促使学生内化为自身演唱或演奏的技能、技巧,在学习音乐表演技能的同时多维度发展学生音乐艺术表现力的教学方法。

2.音乐律动教学法

音乐律动,指的是通过肢体语言与音乐旋律之间协调互动,借助肢体语言的表达,将音乐的表现力与肢体的动作能力高度融合,从而实现艺术表达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3.音乐创作教学法

指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即兴创作或即兴演奏、表演等方式,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音乐实践技能的教学方法。

4.情感陶冶教学法

音乐旋律是与人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的[2],通过选择不同题材的音乐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介绍其创作背景、艺术表现形式等相关内容,以情感陶冶的方式将音乐作品呈现给学生,并与学生进行基于教学素材的互动交流,从而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

二、高校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案例实施

通过对上述几种音乐实践性教学方法的界定和解读,不难看出每种教学方法都有优势和不足,所以我们在平时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辩证地综合选用各种实践性教学方法,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以目前多数高校都开设的《音乐鉴赏》课程为例,探讨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与提升。

1.高校《音乐鉴赏》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音乐鉴赏》课程是目前全国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中普遍开设的艺术类课程,课程旨在通过选取东西方较为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音乐名曲欣赏、作曲家生平介绍、名曲模唱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在品味艺术作品的同时,实现艺术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该课程的开设,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必要内容,对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复合性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2.高校《音乐鉴赏》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从目前高校开设的《音乐鉴赏》课程内容来看,一般包括东西方传统音乐、乐器和音乐文化的介绍、东西方音乐文化的比较、东西方名曲欣赏、名家传记等内容,应该说课程内容还是较为丰富和多元的。在一些依托艺术学院(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开设艺术选修课的学校,往往办学条件相对较好,可以用专用的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通过教师的现场演奏、演唱或多媒体展示对课程内容进行展示,在诠释课程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以聆听、审视和发现音乐志趣的审美活动,在课堂中体验和发现音乐之美,在音乐海洋的陶醉中产生情感共鸣,缓解学习生活的压力,体会音乐的美育功能与作用。学生还可以在不同音乐素材中找寻其中的生活乐趣,提高对音乐素材的鉴赏能力,甚至发掘音乐素材中体现的生活思想。

3.学生期待视野下的高校《音乐鉴赏》课程理念变革

《音乐鉴赏》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不能用简单的试卷考核或者对教学效果进行标准化评价。在国外通识教育课程教学中,对于艺术教育课程的考核往往是以实践性作业形式进行的,如笔者曾就读过的意大利帕尔玛音乐学院,对于通识性音乐类通修课程的考核,采用实践性与探究性结合的方法,将音乐体裁与时代背景高度融合,以课程学习论文和现场演讲、答辩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考核,注重考查学生学习音乐通识课程的同时是否注重音乐体裁与时代背景的本体,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得到重视和体现。

大学生已经从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学习中习得了一定的乐理知识,对于演唱也有了些许认识和思考,所以大学阶段的音乐通识教育课程应该是在他们学习的基础上,将技能训练和音乐理论知识同步提升。事实上,高校开设的《音乐鉴赏》课程作为一种修满学分必需的“选修课”,学生在了解简单乐理知识的同时,要实现从简单的“听歌”到“理解”的转变,更要学会欣赏音乐元素的方式与方法,切实感受到《音乐鉴赏》课程带着大家走进艺术殿堂的魅力。《音乐鉴赏》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绝不是培养学生成为音乐家,而是让他们成为生活中感受音乐、懂得音乐甚至审视音乐中的真善美,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4.高校《音乐鉴赏》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方法

(1)音乐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大学音乐教育课堂需要能够与象牙塔相呼应的教学情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和素材,创造将音乐教学内容和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结合起来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觉多维互动,借助充满艺术气息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鉴赏教学活动中。

(2)营造音乐语言情境的教学方法。音乐是一种充满想象和可被感知的艺术形式,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丰富、具有吸引力,对于能否有效建立起师生互动、展开音乐空间想象和联想的桥梁十分重要,一旦学生被教师的语言吸引进来,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音乐熏陶、激发学习兴趣。

(3)实物展示氛围情境教学方法。大学音乐课堂应该是很容易被感知的,对于音乐鉴赏课程而言,必须有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实物展示,以便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在教师的现场演奏(演示)中真实体验到音乐的魅力,强化音乐的感染力。

(4)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大数据时代,现代化的大学音乐教学更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能够感知的音乐欣赏视频素材尽可能地扩展,如中外音乐家传记、音乐会视频、乐器纪录片等。以多种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和内容,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诸如民俗表演、各地风土人情、音乐文化等制作成内容丰富的课件,让课堂更接地气。

今天的大学音乐课堂已经不再是传统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课堂,而是充满师生互动、内容丰富的现代化音乐课堂,大学教师必须紧紧围绕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利用实践性教学的多维方法,不断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音乐的感知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乐鉴赏的感受与体验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次昭.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19.

[2][美]罗杰凯·密恩.王美珠,洪崇焜,黄瑞芬,等译.听音乐[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8:77.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