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5-12-23李贺利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4期
关键词:心源性尿激酶溶栓

李贺利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朝阳 122000)

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评价

李贺利

(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朝阳 122000)

目的探究尿激素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42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均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中性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尿激素酶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10 d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对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10 d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小于对照组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素酶溶栓在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中具有治疗效果好,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小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尿激素溶栓;心源性脑梗死;临床效果

所谓的心源性脑梗死是指由于来自心脏的血栓、动脉的破坏以及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血栓阻塞在脑血管中的一种疾病[1]。尿激酶属于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最初其使从尿液中提取出来的,具有将纤溶酶原转化成纤维酶的作用,能够使血管内的栓子得到有效的溶解,因此其在血栓的治疗方法应该具有良好的效果[2]。为了对尿激酶在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我院针对2012年~2013年收治的42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展开全面的研究,现在将研究的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我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42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有17例,患者年龄最小的为55岁,最大的为72岁,平均年龄为61.2岁。患者病程最短的为1.2年,最长的为8.7年,平均病程为4.2年。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满足下列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心源性血栓来源,并且经过脑部CT检查证实。②所有患者均为第一次具有脑梗死的临床症状。③所有的患者均具有自己的自理能力,所有患者均具有小学以上的文化程度,能够和医师进行正常的交流。所有患者均没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以全身性的其他疾病。采用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均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等方面基本相似,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在患者入院的时候,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每天注射1次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每天服用两次螺内酯胶囊,每次服用剂量为60 mg。对于观察组的采用静脉推注的方式注射4万~6万U尿激酶注射液,对两组患者均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3 治疗效果评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其中治愈是指患者完全恢复了正常运动能力,意识清楚,没有丧失深浅的意识;显效是指患者具有较弱的自主行动能力,基本上能够照顾自己的生活,意识能够基本上能够保持清醒,深浅意识基本没有丧失;有效是指患者的经过治疗之后症状得到明显的好转,意识相对比较清醒,在家人的帮助下能够完成基本的生活自理,患者的深浅意识基本存在;无效是指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任何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对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即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绝对值或者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如果得到两组数据之间有P<0.05,则说明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种患者治疗效果对比: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71.43%,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表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经过临床治疗观察得到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有2例,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有8例,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9.5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38.10%,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源性脑梗死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该病导致患者出现大脑供血不足,进而引发患者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口歪、流口水、眼斜、行动不自主和意识障碍等。心源性脑梗死具有发病急、患者发生脑梗死面积大、给神经功能带来的损伤等特征,这就导致这种疾病具有临床治疗难度大问题[3],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以及致残率是十分重要的。本次研究可以尿素酶治疗心源性脑梗死具有疗程效果好,不良反应小的特点[4],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1]尹福君.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源猿例临床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1,22(12):54-55.

[2]付志育,周爱贤,武中秋.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6):665-666.

[3]尹福君.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43例临床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1,22(12):54-55.

[4]刘萍.心源性脑栓塞30例静脉溶栓治疗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12(10):1332-1333.

R743.33

B

1671-8194(2015)04-0170-01

猜你喜欢

心源性尿激酶溶栓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新策略―肺部超声“彗尾征”
美皮康用于心源性水肿所致皮肤溃烂护理的疗效观察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