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用读写策略 发展语用能力

2015-12-22蔡贵能

学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语言积累语用能力

蔡贵能

摘要:文章剖析阅读课堂的读写策略,阐述如何利用语文阅读实践,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语用能力 阅读提炼 语言积累 读写衔点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4.173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文的第一工夫,应该下在对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品味、感悟上……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实践学会‘运用或者说‘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教师立足于课程理念,善于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利用阅读教学活动中的读写策略,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激发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拓展学生的阅读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学好、掌握语言文字,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有形诵读训练,构筑无形语感

教师要做到以读为本,有目的、有层次地指导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朗读文中感情强烈的语句,使学生的阅读情感与文中作者的情感相互共鸣,读得有滋味、有情趣,理解文本的内容,升华阅读体验,领悟了文本语言的独特魅力,培养了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做到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既发展了个性阅读理解能力,丰富了阅读体验,在无形中培养了良好的语感,又利于训练学生进一步运用语言的能力。

例如,教学《长征》这首诗时,诗中“只等闲”这个词句统领全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体会了红军战士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在朗读过程中,部分学生运用轻松的语气朗读,部分学生用充满喜悦的语气朗读,部分学生充满自豪的语气朗读,凸现个性化地解读。《匆匆》开头一段:“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学生体会这段话的内涵以及蕴含的情感后,运用自己的朗读方式:

生1:“前面部分我采用轻快的语气朗读,感受到这部分写得十分优美,描写了一幅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后半部分采用质疑的语气朗读,感受了这部分内容描述日子瞬息即逝让作者感到十分疑惑,描写惟妙惟肖。”

生2:“我先用舒缓的语气朗读,读到‘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时,语气骤然加重,接着下去带着追问语气朗读,速度比较快,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学生读出文本的韵味: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在阅读文本活动时,学生反复诵读,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有效地领悟了文本表达的中心。

二、横纵阅读提炼,丰富语言积累

教师立足于语用特点,挖掘教材中有利因素,从横向与纵向方面进行阅读提炼,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积累,促使学生在语言积累的同时,进行仿写等语言实践,做到学以致用,把文本作者语言运用技巧加以迁移,实现阅读体会、积累与运用相结合。同时,通过纵向阅读整合与提炼,学生实现有效地循序渐进地积累,在系统化的语言训练中,语用能力逐步获得提升。

例如,教学《全神贯注》时,多媒体屏幕出示文中语句: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学生朗读句子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句中如何描述罗丹上前、后退、说悄悄话、激烈地争吵等动作,通过这些动作描述,凸显罗丹绘画之时怎样专心致志的。学生领悟文本语句的语言表达特点,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特别是分号的用法。教师则适时创设语境,要求学生仿写句子:班长张美春完成语文练习卷时,是那么专心致志呀!你看,只见她一会儿           ,一会儿           ,好像          ;有时           ,似乎         。出示仿写句子后,教师让一名学生上台演绎专心致志地答卷动作,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并表述这个学生此时此刻的动作神态,教师在一旁则适时点拨。在语言交际与仿写活动过程里,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内涵,有效地积累与运用了语言,语用能力获得提升。

又如,教学《松鼠》时,可以让学生读读《鲸》的第一自然段与《松鼠》的第一自然段,体会这两者在表达方面异同点,让学生说说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喜欢哪些方面?选择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读,说说喜欢这段话的原因。把最喜欢的片段或语句摘抄、积累下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可爱的松鼠,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绘声绘色地向同组同学做自我介绍,也可以仿照《鲸》的描写方式,用平实精练的语言介绍松鼠。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听完后给予补充。学生把语言进行内化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讲的内容用小练笔的形式写下来。解读松鼠在树上搭窝的过程,学生读后找出“先、再、然后、还”等词语。通过讨论探究,学生体会这些词语文中的精妙之处,运用这些词语仿照文中的表达方式,写写生活中的事件,看看是否也是有顺序、有条理。学生体验了文本的表达方式,通过模仿、运用,加深了对文本地解读,有效地锤炼了语用能力。

三、挖掘读写衔点,训练语言运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内涵研读,激发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细嚼文本语言魅力,关注文本语言内涵的同时,掌握文本语言表达方式,并逐渐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现文本语言规律,挖掘文本读写衔点,通过由浅入深地研读、对话、探讨及小练笔等活动,让学生在文本语言密林中穿行,探寻文本语言表达规律,触摸文本语言蕴藏的情感,体验言语交际、练笔活动带来的愉悦。

例如,教学《桂林山水》时,多媒体屏幕出示文中的语句:“漓江的水真静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探究这两个句型好在哪里,品悟作者的奇妙写法,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学生通过对话品悟之后,懂得这两个句型都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漓江水的静、清、绿以及桂林山的奇、秀、险特点,用词生动,丰富而又有变化。在研读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进行仿写活动。

生1:“公园里的花真多啊,多得数也数不清;公园里的花真美啊,一朵朵鲜花犹如仙女下凡似的;公园里的花真香啊,真是香飘十里,到处都可以闻到花的香味。”

生2:“这里的草原真大啊,大得一眼望不到边,这里的草原真绿啊,绿得像一块翠色欲流的碧玉;这里的草原真美啊,美得像一个羞涩的小姑娘。”

在仿写练笔中,激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有法可依,有事可述,有语可表,进而提高学生的语用兴趣和习作表达技巧。

(责编 张亚欣)

猜你喜欢

语言积累语用能力
让学生真正采到“语言的花蜜”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究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小学生语言积累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微信在高职英语语用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