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5-12-22

学周刊 2015年18期
关键词:圆锥圆柱体积

(河北省邢台县西黄村中心学校054000)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刘秀芳

(河北省邢台县西黄村中心学校05400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是每个教育者面临的共同问题。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和传声筒,而要成为导演和教练,用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和构想激励学生自主求知。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为学生创设主动的情境,以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创新。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用铁丝制成简单的教学用具,分别做成车轮为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圆形四个不同的车子,请学生演示让车子动起来。在演示过程中,学生一眼看出,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车轮的车子运动起来,车身不稳定,而圆形车轮的车子运动起来很平稳。这时,教师适时启发:为什么圆形车轮运行起来平稳?它与三角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这自然就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

又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创设了故事情境导入:小红今年12岁,已经过了12个生日。爸爸今年37岁,只过了9个生日,小红问爸爸:“您过生日为什么比我还要少呢?”学生都默不作声,于是我借此机会说:“那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对此充满了好奇,想一探究竟。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二、设置疑问,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向学生提出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善于设置问题的悬念,使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促使学生沿着问题的指向去思考,去探索,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努力探求新知识,开发智力,开阔思维。因此,我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为唤起学生对学习的迫切心理,经常会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实际,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先设问: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出示实物),怎样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化曲为直)再设问:一个硬纸板圆(出示实物),怎样量出它的周长?(滚动法)第三次设问:学校的圆形花坛,怎样量出周长?(测绳法)第四次设问:一个带线的小球在空中转一圈,(演示),能用刚才所说到的方法吗?小组讨论,探索新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再如,引导学生学习“认识时刻与经过时间”一课,求经过时间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通过让学生观察作息时间表,自由提出问题、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现了求经过时间的多种方法,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能力,在质疑探究发现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由于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注意了对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独立思考,自由提问,大胆质疑。学生通过提问质疑,不懂的问题弄懂了,疑难的问题解决了,在教师的鼓励下尝到了质疑问难的甜头,学习的兴趣更加深厚了。

三、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在激趣、设疑、操作实践、讨论交流中,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时,给每组学生一个圆柱和三个大小、形状各异的圆锥,请学生分组研究: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学生纷纷开始盛沙土实验,有的用圆锥装满沙土倒入圆柱内,有的用圆柱装满沙土倒入圆锥内,学生通过多次实验发现: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当学生通过分小组做实验,推导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V=1/3Sh。接着教师让各组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塑料袋(小型)沙子,举起来从上往下慢慢地倒下,自然形成一个沙堆。“这堆沙子近似什么形状?怎样知道它的体积?”教师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独立思考,然后相互交流,分工合作测量计算。再进行深入思考,把沙子沿教室墙角堆成一堆,这堆沙子大约是整个圆锥体沙子的几分之几?此时有的学生在画示意图,有的学生在做操作实验,有的在讨论猜想。这样通过动手,学生化抽象为具体,比较容易掌握,最终得出结论。

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数学学习中的两种方式。学生在这两种学习方式下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比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要记忆深刻得多。教师在给学生提供动手机会时,一定要注意切实放手,给他们充足的思考、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保持极高的兴趣,努力去发现去创造。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数学学习中来。因此,在教学常见的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面积、体积公式时,让学生利用学具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是十分必要的。

四、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有了兴趣,学习会更主动,记忆会更深刻,也就为教学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参加教具的制作,在实践操作中,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发现问题,手脑并用,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可让学生在上课前自制一个长方体,通过各种感官理解什么是长方形的表面积,然后让学生把模型拆开,呈现一个组合图形,让学生动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得出长方形的表面积公式,学生不仅兴趣更浓,积极性高,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

再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有这样一段导入,请学生来考考教师。学生随意说出一个大于3的自然数,由教师来判断这个数是否能被3整除。学生兴趣大增,争先恐后地说出许多大于3的整数来“考”。教师快速说出答案,学生通过笔算验证结果。多次考试后,教师的答案又快又准,“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感到很奇怪,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开来,轻松愉快地一起探索起来。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把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把扎扎实实完成教学任务同开发智力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同创新思维结合起来,以达到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目的。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圆锥圆柱体积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圆柱壳的声辐射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