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5-12-20通讯作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三酰甘油房颤

谷 强 张 津(通讯作者)

1)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内科 北京 100075 2)北京市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北京 10005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12-2012-12于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96例,男44例,女52例,年 龄47~88 岁,平 均(67.32±4.32)岁。纳入标准:经颅脑CT 或MRI证实为脑梗死,且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修订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1)发生脑梗死至就诊时间>7d;(2)无症状、无体征的静止性脑梗死患者;(3)患有非脑血管病事件及恶性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分为重症脑梗死组(NIHSS评分≥7分)与轻症脑梗死组(NIHSS评分<7分)。

1.2 研究方法与指标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所有患者入院前的患病史、一般资料及疾病特征等数据,患病史方面因素有:心房颤动(包括瓣膜性及非瓣膜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以及既往脑梗死病史。一

脑卒中是人类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主要疾病,同时也具有较高致残率。目前全球每年的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发病率约0.11%,占所有脑卒中种类的70.00%[1]。重症脑梗死(severe cerebral infarction,SCI)在所有缺血性卒中当中占有相当比重,这类患者往往梗死面积大或病灶多发,或者病灶位于关键部位,常造成致命性神经损害。同时,SCI患者更容易并发肺部感染,缺血性心脏病及心律失常、应激性溃疡、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多种并发症状,这些因素均决定了SCI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一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非重症脑梗死组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探讨SCI的相关因素。般自然项目及不良嗜好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史。理化性疾病特征包括体温、呼吸、收缩压、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及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等。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经标准化后行t检验;以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2 结果

2.1 重症脑梗死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重症脑梗死组与轻症脑梗死组患者的例数分别为46例(47.92%)与50例(52.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三酰甘油水平、脑梗死病史、心房颤动、心肌梗死病史等4个因素与重症脑梗死的发生有关(均P<0.05),2组患者在其余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重症脑梗死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显示,三酰甘油水平降低(OR=2.010)、既往脑梗死病史(OR=2.131)以及心房颤动(OR=2.980)等是重症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见表2。

表1 重症脑梗死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n)

表2 SCI患者远期死亡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重症脑梗死患者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预后状况差等特点[4],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已经逐渐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探究重症脑梗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对进一步预防该疾病的发生、发展等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一组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三酰甘油水平降低、既往脑梗死史及心房颤动等因素与重症脑梗死的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是影响重症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既往研究[5]表明,年龄是影响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较多数脑梗死患者的年龄均在60岁以上,且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加,脑梗死的发病率亦上升。本研究结果发现,重症脑梗死组与轻症脑梗死组患者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重症脑梗死在中老年阶段均有可能发生。国外相关研究[6]发现,年龄>80岁的人群更加容易发生心源性栓塞、动脉粥样硬化,这些疾病均是导致重症脑梗死发生的常见病因,且与抽烟、饮酒有关。因此,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重症脑梗死患者均需采取预测措施,戒烟戒酒,控制心源性栓塞、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率。

房颤与脑卒中的关系是近年受到巨大关注的课题,与房颤有关的脑栓塞有增多趋势,且此类卒中起病急骤,重症者多,复发者多见,已有研究[7]证实,不论是瓣膜性心房颤动还是非瓣膜性房颤均可引起心源性栓塞的发生,发生率高且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多现象,单纯抗血小板对房颤引起栓塞性卒中预防作用有限,安全而预防效率更高的抗凝治疗正日益获得肯定。本研究发现伴发房颤的重症脑梗死患者显著多于轻症脑梗死患者,说明心房颤动是重症脑梗死发生的重要的独立影响因素。研究证实,房颤易引起心房内血栓形成,与脑栓塞密切相关。因此,消除房颤的治疗对预防栓塞有重要意义,而对持续性房颤者无论有无脑梗死,抗凝治疗都是重要的预防手段。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房颤相关性脑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对预防和减少SCI的发生有重大意义。

目前关于三酰甘油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本研究结果显示,重症脑梗死患者的三酰甘油水平显著低于轻症脑梗死患者,且多因素分析亦显示三酰甘油水平降低是重症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杨娑娑等[8]报道的结果相似,进一步证实了控制三酰甘油水平有利于预防重症脑梗死的发生,但本研究未对三酰甘油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因此,三酰甘油水平对重症脑梗死发生的影响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

目前研究[9]已经发现,对于既往发生脑梗死且神经功能缺损残留患者,若再次发生脑梗死,则病情严重程度会增加。本研究发现,既往脑梗死病史是重症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这说明,对于既往有脑梗死患病史且再次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应加强病情观察,预防恶化,提高预后质量。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重症脑梗死发生率较高,且证实了重症脑梗死的发生与三酰甘油水平降低、既往脑梗死史及心房颤动等多种因素有关。但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因此,重症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确定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的证实。

[1]段春梅,邹飒枫.脑梗死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3):93-95.

[2]杨波.醒脑静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清IL-12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399-400.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年)[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279-380.

[4]徐玉.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61-62.

[5]杨正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8):52-53.

[6]Yao XY,Lin Y,Geng JL,et al.Age-and gender-specific prevalence of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first-ever ischemic stroke in China[J].Stroke Res Treat,2012,20(12):136-398.

[7]李小刚.老年人脑卒中的抗栓治疗[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8):792-794.

[8]杨娑娑,龚涛.重症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4,21(1):41-43.

[9]戴健,肖瑾.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因素的回顾性分析[J].安徽医学,2013,34(4):401-404.

猜你喜欢

三酰甘油房颤
低聚甘油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聚甘油的提纯及其对合成聚甘油脂肪酸酯性质的影响
欧盟评估一种三酰甘油脂肪酶的安全性
两步法催化鱼油制备MLM型结构三酰甘油酯
追踪指纹的“证词”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帕罗西汀对抑郁障碍及焦虑障碍患者血脂影响的临床纵向观察研究
Auto—focus Eyeglasses
生物粗甘油精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