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来有害生物刺槐叶瘿蚊在中国的地理分布

2015-12-18尚兴朴姚艳霞赵文霞

中国森林病虫 2015年4期
关键词:适生区刺槐成虫

尚兴朴,姚艳霞,赵文霞

(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91)

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n)属双翅目Diptera瘿蚊科Cecidomyiidae,原产于北美洲东部地区[1],是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的原产地害虫。该虫于2004年在我国河北省秦皇岛市首次发现,2006年经南开大学卜文俊先生鉴定确认并由杨忠岐先生首次报道[2]。由于刺槐叶瘿蚊在原产地危害并不严重,1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往来和植物引种的日益频繁,刺槐叶瘿蚊已逐步传播蔓延到亚洲和欧洲。日本和韩国于2002年相继发现该虫[3],2003年在欧洲(意大利)首次发现[4],截至2011年,该虫已在欧洲23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危害[5-12],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刺槐叶瘿蚊的寄主为刺槐属的刺槐、香花槐R.pseudoacacia cv.idaho,主要危害当年生嫩叶。成虫把卵产在刺槐小叶叶片背面,初孵幼虫沿叶缘刺吸取食,刺激小叶叶缘组织增生肿大,沿叶缘向叶背纵卷,形成虫瘿,随着小叶生长和幼虫龄期的增大,被害叶片卷缩加重,增厚变脆,危害轻时新叶不能完全伸展,重则使小叶枯黄脱落,严重影响刺槐的健康生长,进而引起次期性害虫如天牛、吉丁的发生和危害,致使刺槐死亡。

根据目前已有资料得知,刺槐叶瘿蚊在我国河北、辽宁、山东、甘肃、北京已发生并造成危害[2,13-16]。然而,根据张东风 等[17]对刺槐叶瘿蚊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预测,刺槐叶瘿蚊在中国潜在的分 布 范 围 是N 24.23°~47.41°,E 98.30°~132.03°,最宜适生区包括华北、华中、华南及云南大部分地区,适生区包括辽宁和河北中南部、山西及陕西南部、四川、甘肃东南部分地区,半适生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四川大部分地区及西藏、甘肃、宁夏部分地区,其余各地属于非适生区。从如此广泛的适生区域以及较高的危险评估值(2.26,根据国际上风险值分级标准,属于高度危险生物)来看,积极开展普查工作,摸清刺槐叶瘿蚊在我国的具体分布范围,探索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低发生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品采集地的选取根据刺槐叶瘿蚊的主要寄主树种刺槐的分布范围[18-19]和刺槐叶瘿蚊的潜在分布范围[17]划定样本采集地,分别以青岛、广州、兰州和哈尔滨为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端点,以地区(市)为采集单位,每个城市尽可能选取3个采集样点,每个样点取20个个体作为该群体的样本,并以公园及道路绿化区为主要目标,原因在于刺槐在我国历来用作园林观赏树和行道树,而且刺槐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根系浅而发达,生长快,萌芽力强,很容易在公园及绿化带找到;此外,这些地方也是人类活动频繁的场所,容易成为有害生物传播扩散的集散地。

1.2 样品采集时间段的确定赵春明 等[20]对我国河北省昌黎地区的刺槐叶瘿蚊成虫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瘿蚊1 a发生6代,4月底至9月初为成虫发生期,与王光永[21]的研究结果一致;另外,尽管不同地区刺槐叶瘿蚊发生的世代不同[16,22],但越冬代成虫的羽化期都集中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上旬,处于刺槐展叶期与展叶盛期之间,所以,5月中下旬是采集刺槐叶瘿蚊第1代成虫或幼虫的最佳时间。由于时间因素的限制,采集工作到了后期,刺槐叶瘿蚊的部分幼虫被寄生性天敌寄生[23-24],所以采集工作共分2个阶段进行,2013年主要集中在环渤海湾以及辽东半岛,2014年除了补充采集2013年的部分样地样品外,同时对刺槐叶瘿蚊的潜在分布区进行了摸查采集。

1.3 采集方法

采用踏查的方法,在每个采样点,随机采集刺槐受害叶片。

1.3.1 幼虫采集 将采集的刺槐受害叶片卷叶剥开,用小毛笔将幼虫放入装有100%酒精溶液的冻存管中并置于-20℃保存。采集时记录每个采集点的经纬度、海拔高度及时间。

1.3.2 成虫采集 野外采集时选择较大且结实的塑料袋,将采集到的刺槐受害叶片放入塑料袋,然后将袋口双折叠以封闭,待成虫羽化。由于采集地点较多,不宜随身携带大量的样品,因此,大部分受害叶片用快递寄回实验室,由专职人员负责饲养。将受害叶片放入广口瓶中,用潮湿的纱布封口,待成虫羽化后用吸虫管收集羽化的成虫,放入装有100%酒精溶液的冻存管中并置于—20℃保存。采集时记录每个采集点的经纬度、海拔高度及采集时间。

2 结果

按照划定的刺槐叶瘿蚊样品采集地对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38个地区(市)进行摸查采样,其中有17个省、市、自治区的30个地区(市)采集到成(幼)虫(表1),每个样本地选取20个个体作为样本,共得到600个样本;其余8个地区(市)即兰州、昆明、南宁、茂名、广州、泉州、杭州、哈尔滨未采集到刺槐叶瘿蚊。在这8个地区(市)中,兰州的五泉山公园、白塔山公园和昆明的植物园均发现寄主刺槐,长势较好,但未发现刺槐叶瘿蚊的危害状;广州华南植物园的药用植物园中发现刺槐,但是树势较弱,也未发现刺槐叶瘿蚊的危害状;其余5个地区(市)的采集地未发现刺槐树,故未采集到样品。

在采集过程中发现,刺槐叶瘿蚊主要危害刺槐,对其变种危害较小,造成刺槐小叶卷曲,影响刺槐的光合作用,严重时树叶枯黄凋落,在河北、辽宁、河南、山东等地受害率几近100%。值得注意的是,在几乎无刺槐树生长但香花槐普遍种植的山西省吕梁市凤山公园,刺槐叶瘿蚊也危害香花槐嫩叶,并造成了一定危害。

本次采样调查不仅摸清了刺槐叶瘿蚊的大致分布范围,也掌握了其寄主植物刺槐的大致分布范围。通过现有数据来看,刺槐叶瘿蚊大致分布于N 26.33°~43.53°,E 104.07°~125.16°,海拔高度5~1460 m。由于刺槐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自20世纪初从欧洲引种到我国青岛之后,逐渐扩大种植范围,已演化成为我国的乡土树种,主要为用材林、薪炭林、水土保持林、海堤及河堤防护林[19]。目前,从调查结果来看,刺槐树大致分布于N 25°~44°,E 102°~125°,海拔高度5~1460 m。

表1 刺槐叶瘿蚊的采集信息

3 讨论

刺槐叶瘿蚊自2004年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首次发现以来,相继在吉林、山东、辽宁、北京、甘肃发现[14-16,25-26]。但从目前调查结果来看,刺槐叶瘿蚊已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散蔓延,分布如此广泛,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在大部分调查样地,以公园道路两侧刺槐受害最为严重,充分说明其传播扩散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通过比较刺槐叶瘿蚊的实际分布范围与张东风等[17]对其潜在性分布的评估结果可发现:广州、泉州、杭州、南宁、茂名和昆明虽处于最宜适生区(生态气候指数(EI)≥15),但由于缺少相应的寄主植物,目前不会发生刺槐叶瘿蚊的危害;在昆明市植物园发现其寄主植物,但未发生危害,原因可能在于当地的检验检疫措施有效地制止了其传播蔓延,也可能昆明市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不适宜刺槐叶瘿蚊的生长繁殖,尽管目前未发生危害,但云南省处于最宜适生区(EI≥15),所以仍要加强对刺槐叶瘿蚊的检验检疫工作以防止其发生和蔓延;甘肃省的天水市、静宁县均已发现刺槐叶瘿蚊,但在兰州市未发现其危害,尽管兰州处于半适生区(0<EI<5),但仍有暴发危害的可能性,要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监测。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刺槐叶瘿蚊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已相当广泛并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除了将其纳入森林植物检疫补充名单外,还要实施严格的产地检疫、入境检疫、调运检疫及跟踪检疫,严禁携带该虫的刺槐属植物苗进境和运出疫区。

[1] Haldemann SS.Description of several new and interesting animal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1847,6:191-194.

[2] 杨忠岐,乔秀荣,卜文俊,等.我国新发现一种重要外来入侵害虫——刺槐叶瘿蚊[J].昆虫学报,2006,49(6):1050-1053.

[3] Kodoi F,Lee H S,Uechi N,et al.Occurrence of obolodiplosis robiniae(Diptera:Cecidomyiidae)in Japan and South Korea[J].Esakia,2003,43:35-41.

[4] Navone P,Tavella L.Obolodiplosisrobiniae,a pest of the false acacia[J].Inf Agrar,2004,60:57-58.

[5] CABI/EPPO.Obolodiplosis robiniae.[Distribution map].Distribution Maps of Plant Pests[G].2011,Map 755(Record Number:20113409552).

[6] SkuhraváM,Skuhrav V.Does the gall midge obolodiplosis robiniae occur in England[J]?Cecidology,2005,20:34-35.

[7] Duso C,Fontana P,Tirello P.Spread of the gall midge 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injurious to black locust in Italy and Europe[J].Inf Fitopatol,2005,55:30-33.

[8] Csoka G.The first occurrence of the gall midge 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1847)in Hungary[J].Novenyvedelem,2006,42:663-664.

[9] SkuhraváM,Skuhrav V,Csoka G.The invasive spread of the gall midge obolodiplosis robiniae in Europe[J].Cecidology,2007,22:84-90.

[10] Berest Z L,Titar V M.Robinieva krajova galicja(Obolodiplosisrobiniae)(Diptera:Cecidomyiidae),mozlivist podalsogo rozsirennja arealu v Ukraini[J].Karantin i Zachist rostlin,2007,7:24-26.

[11] Roskam H,Aa H,As B,et al.Explosive occurrence of Obolodiplosis robiniae(Diptera:Cecidomyiidae),a gall midge new for the Netherlands[J].Entomologische Berichten,2008,68:27-28.

[12] Pernek M.Matosevic D.Black locust gall midge(Obolodiplosis robiniae),new pest on black locust trees and first record of parasitoid Platygaster robinae in Croatia[J].Sumarski List,2009,133(3/4):157-163.

[13]闫家河,王绍林,李东军.山东发现新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刺槐叶瘿蚊[J].山东林业科技,2007(6):60.

[14] 张巍,付军臣,魏国先,等.吉林市发现刺槐叶瘿蚊[J].北方园艺,2008(6):207-208.

[15] 林保民,乔秀荣,徐登华,等.秦皇岛市刺槐叶瘿蚊发生情况初报[J].林业科技,2007,32(4):30-31.

[16]穆希凤,孙静双.北京地区刺槐叶瘿蚊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中国森林病虫,2010,29(5):15-17.

[17] 张东风,路常宽,王晓勤,等.刺槐叶瘿蚊在中国的危险性评估[J].生态学报,2009,29(4):2156-2161.

[18]潘志刚,游应天.中国主要外来树种引种栽培[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758.

[19]徐秀琴,杨敏生.刺槐资源的利用现状[J].河北林业科技,2006(S1):54.

[20] 赵春明,高素红,薛海平,等.刺槐叶瘿蚊成虫的生物学特性[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25(2):61-65.

[21]王光永.刺槐叶瘿蚊生物学、生态学及化学防治初步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9.

[22]王润珍,王丽君,王世文,等.刺槐属新害虫——刺槐瘿蚊的初步观察[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4):24-25.

[23]姚艳霞,杨忠岐,阎家河.寄生外来有害种刺槐叶瘿蚊的毛链金小蜂属(膜翅目:金小蜂科)中国1新种[J].林业科学,2009,45(8):88-90.

[24]路常宽,Peter Neerup BUHL,Carlo DUSO,等.外来入侵害虫刺槐叶瘿蚊的重要天敌——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J].昆虫学报,2010,53(2):233-237.

[25]韩林,吴建军,王德国.刺槐叶瘿蚊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10(3):41-43.

[26]李元武,靳小刚,司红红.静宁县刺槐叶瘿蚊发生危害情况调查[J].甘肃农业科技,2012(10):31-32.

猜你喜欢

适生区刺槐成虫
基于物种分布模型的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桫椤保护现状及影响因素*
基于MaxEnt和ArcGIS的乌檀生长适应性区划研究
刺槐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探究
储存条件对花绒寄甲成虫寿命及产卵量的影响
栗山天牛成虫取食、交配和产卵行为
气候变化下濒危植物半日花在中国的潜在分布
刺槐树
巴拉圭瓜多竹适生区分布研究
柿树害虫枯叶夜蛾防治效果试验研究
浦东新区梨树上四种刺吸式口器害虫成虫发生规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