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科学专业课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2015-12-17郭玉宝伊长文季长路

关键词:食品专业专业课学习兴趣

郭玉宝,伊长文, 季长路

(安徽工程大学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食品科学专业课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郭玉宝,伊长文, 季长路

(安徽工程大学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食品科学专业课教师上课时普遍感觉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通过分析引起此现象的原因,从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教师三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重点从教师课堂教学的角度,将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类别教学法及互动教学法等运用于教学实践,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学习兴趣;专业课;高校;食品专业

目前,地方高校的课堂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生的不良表现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学生越是不认真听,教师讲课越没激情,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教师觉得自己的劳动没有得到尊重,预期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觉得自己的教学变得“无意义”。长此以往,备课便没了动力,甚至产生厌教的情绪。为此,本文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提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有赖于课下和课上学生的良好生理和心理状态。学生自律性差,课堂上在于教师管理,课下在于学生管理部门管理,任何一方管理缺失或不到位,便会发生问题。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包括课程本身内容和教材、教学方法及教师个人修养等方面。

1.1 课程本身内容和教材因素

进入三年级以后,课程性质多为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首先,与基础课不同,专业课的知识体系较为凌乱,缺乏系统性,大多数是正在发展的学科[1-2]。这样的差别和特点,导致学生难以将基础课学习的方法不加改变地应用于专业课的学习。其次,专业课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更为紧密,而实际问题多较为复杂,影响因素多,常不具有单向趋势。再者,有些编者在编书时也很难把握知识的逻辑顺序,造成编排时不符合学习认识规律。最后,知识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可有些专业课教材过于抽象,缺乏与生产生活实践的直接联系,变成纯理论学习。因此,学生对专业课的知识体系难以把握,严重影响了其学习兴趣。

1.2 教学方法因素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教学包括教学理念的认识、教学内容的筛选、教学方法的运用和课堂上师生的教学互动。有的教师把注意力放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上,只为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和反馈;有的教学内容繁、难、偏、旧,不能很好地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重点不突出,难点讲述不清;或者教学方法单一、老套,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与生活实践关联度未充分展现,不能做到深入浅出,讲课无激情,不具有感染力,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或者整个课堂期间缺乏师生互动,学生听与不听一个样,学生的反馈没有得到及时、积极、有效的评价,学生逐渐丧失兴趣,置身事外。

1.3 教师个人修养因素

个人修养是指个人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言行和习惯的修炼和涵养。教师的个人修养包括学识、性格特征、进取心、理念、爱心、真诚和行为举止,甚至衣着服饰。如果学生对教师修养的某个方面有厌恶感,就会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

2专业课教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作为教学工作执行者的教师,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负有重大的责任,应该切实加强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的研究。本文拟从专业课教师的角度,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体会,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提供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2.1 精心遴选教材,传授学习方法

课程本身的内容特点是由本学科的发展状况决定的,很难改变。教师能做的就是精心遴选好的教材,至少在组织框架上更具系统性。比如“食品化学”,我们选择阚建全主编的《食品化学》(第二版)作为教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对于学习方法,教师应该对学生有所指引。“食品化学”这门课,内容繁杂,学生学习时应抓住一条主线,就是“着眼于食品加工贮藏中发生的变化,而且将这种变化与食品品质和安全性联系起来”。有了这条主线,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2.2 改革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2.2.1利用情景教学法,赋予学生成就感。结合课程和生活实际,提出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完全能够突破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解决,也就是创造让学生成功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食品化学”中“碳水化合物”一章的非酶促褐变反应时,首先创设一个问题情景[3-4]:“同学们,现在假设你们已经毕业了,在一家焙烤食品厂工作,可目前生产出来的产品——面包和糕点颜色很浅,如果焙烤时间加长便出现焦糊现象。请你分析一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供一些可行的改进建议。”此时,同学们表现出很高的兴致,老师讲课时就会非常认真地听,自学时间看书也很认真,最后几乎每个同学都提出了至少一条可行的建议。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影响美拉德褐变和焦糖化褐变反应的因素印象深刻。这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教师要给他们设置一个难但可以攻克的堡垒,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因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后,学生自然乐于去探索、乐于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2.2采用问题式教学法,赋予课程内容以生活意义。满足学生的生活需要,是课程目标之一[5]。在授课时,结合生活实际[6-8],让学生觉得所学课程内容有用,可以解释一些生活常见的现象,或者知道一些有益健康的知识,或者如何从我做起保护环境,作一个有道义的合格公民。每个人都有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学生也不例外,但要将其调动起来,还需要适当的引子[9]。在讲到“食品化学”中“水的缔合作用”时,先用同学们熟知的广告词来发问:“农夫山泉有点甜”,到底是为什么呢?从而引出讲授内容。山泉水喝起来甘冽,确实有那么一点甜,这是同学们熟悉的、认同的,但甜的原因需要用到水缔合状态的知识来解释[10],这样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用油脂煎炸食品时常起泡沫,此时的食品能不能吃呢?为什么会起泡沫?发生了什么化学变化?面对这些问题,学生很想知道,因为跟他们的现实生活切实相关,此时再讲授“食品化学”中“油脂热分解和热聚合”的知识便易于接受。

2.2.3采用类比教学法,联想社会生活经验。有些内容比较难懂,特别是对微观世界的知识,即使有实例学生也不甚了解,因为认识过程是从已知到未知,如果无法建立起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那么学习起来就很吃力。在讲授“微生物学”中“微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时[11],可这样来类比:“偏利作用,指一种种群从对方的存在或生命活动中获利,后者不受影响,可把这种关系类比为助人为乐关系;协同作用,指种群间相互有利,但是,是一种非专性的松散联合,可类比为婚姻关系;互惠共生,指种群间相互有利,是专性的紧密结合,发展成一个共生体,利于它们去占据限制单个种群存在的生境,类比为共同发展关系;寄生,指侵入种群从寄主生活细胞或生活组织获得营养,对寄主产生不利影响,类比为谋财不害命关系;捕食,指捕食者种群完全吞噬被食者种群,从而获得营养,类比为谋财害命关系;偏害作用,指一种种群阻碍另一种群的生长,而对第一种群无影响,指损人不利己关系;竞争,指种群间竞争生长基质或其他环境因子,使增长率和种群密度受到抑制,类比为两败俱伤关系。”通过这样的类比,学生不但听得津津有味,而且对种群之间的关系有了较为透彻的理解,类比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印象极为深刻[12]。

2.2.4开展互动式教学,提倡协同学习。互动式教学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注意力最多只可坚持二十分钟,必须通过师生互动及时把他们的注意力“抓回来”。互动的方式很多,比如不定时提问、课堂讨论、辩论、对学生的反馈予以及时地表扬或积极地评价等。此外,协同学习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兴趣。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如果把你的苹果给我,把我的苹果给你,我们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思想不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把你的思想给我,把我的思想给你,我们每个人都有了两种思想。这就是协同学习或互助学习的实践基础。在这种学习中,同学之间可以起到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作用。相互间负有责任,群众的力量是最大的,比老师让他好好学习强有力得多。比如一个复杂的课题,把它分解成几个子课题,小组成员每人承担一部分,只有全组人员都完成任务,整个小组的课题才能完成,这个时候,谁也不想让自己成为阻碍集体完成任务的障碍,有了这种动力,在学习时必然会加倍努力。

2.2.5转变教学理念,因材施教。现代教学目标已经从真理的传授和学习,转变成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和学会创新。由于知识总量的巨大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或许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如推导过程可一带而过,要强调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家的创新思维。比如,Griffith在1928年就发现了“转化”现象[11],但他为什么未能证明遗传的物质基础就是核酸呢?因为他做转化试验时用的是整个细菌,是蛋白质、多糖和核酸的混合物。而Avery把细菌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开来,一一地进行转化,所以他成功地证明了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核酸。这是创新思维的胜利。教师是让学生茁壮成长的园丁,而不应该成为设计学生未来的工程师,而应该引导他们如何思考问题。不同的学生其兴趣方向、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不同,应该尽力做到差别对待,注意教学的艺术性,使不同的人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而不应该千人一律,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培养成科学家。

2.2.6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直观性。多媒体具有直观、传递信息多样的特点,网络教学不受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作为教学的有益补充。对那些用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现象,采用多媒体技术予以呈现,如图片、声音和动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达到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比如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用语言难以说清楚,但用多媒体就可以清楚地说明。

2.3 加强教师个人修养,提升人格魅力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尤其是个人的意识倾向,要设法使学生喜欢老师,建立教师的个人威信[13]。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学生喜欢某门课的老师,那么那门课他就会学好,反之,他就讨厌上那门课,这就是非智力因素影响的表现之一。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利用人格魅力来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从情感体验上受到良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尽量实事求是地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点,但不可夸大,教师也不是永远都是对的,有了口误、笔误及其他错误要勇于承认,给学生留下坦诚、平易近人的印象,对待学生要真诚、平等、有爱心,这样让学生喜欢上老师,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此外,教师不仅要在自己所教专业方面有所专长,对相关边缘学科也要广泛涉猎,努力成为“知识的化身”和“终身学习”的模楷。教师本身对知识的不断追求,对学生有着强大的激励作用,它好像一种“催化剂”,不断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科学知识,争做社会有用之才。教学风格幽默诙谐、谈吐高雅、衣着得体、性格开朗乐观,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3结束语

有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教授的知识很有系统性,对将来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有用,但是由于教学方法失当,学生听起来没兴趣,结果是教师教的多,学生学的少;另一种是教师教授的知识不那么系统,甚至是点点滴滴,但其教法得当,学生听起来感兴趣,甚至只要是老师教的,学生都能掌握。尽管这是两种极端的情况,但是说明了一个问题,最终的教学效果不是看老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也就是说在老师教十、学生学三,与老师教七、学生学五之间,教师应该选择哪一个,答

案一目了然。当然,现实没有这么绝对,但作为一名教师要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以使教学效率最高。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应该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付晓萍,李凌飞,赵灵芝,黄艾祥.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 343-344.

[2] 张美玲,杜震宇,贾彩凤.知识内化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在高校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14,11:2349-2352.

[3] 向荣.谈自然科学课程内容的情境性设计[J].科学教育,2005(1): 4-5.

[4] 汪薇,白卫东,任文彬,刘功良.食品化学的教与学[J].广东化工,2013(19): 177-176.

[5] 李方. 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6] 卢金珍,任俊,熊汉国.食品化学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4(05): 344,346.

[7] 冯丽莎.案例教学法在食品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3,14: 80.

[8] 朱建华,钟瑞敏,赵世民,等.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9):4202-4204.

[9] 邵秀芝,王存芳.食品化学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33):16320,16324.

[10] 阚建全. 食品化学[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

[11] 沈萍, 陈向东. 微生物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2] 吴方丽.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2): 110-111.

[13] 王记祥.提高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几个方法[J].微生物学杂志,2013(01): 107-109.

Strategy of Stimulating Studying Interest for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in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O Yu-bao, YI Chang-wen, JI Chang-lu

(School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Abstract:Lacking of studying interest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learning courses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 universities. The reasons of this phenomen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strategies of stimulating studying interest of students are propos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textbook,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er personality. The teaching examples of the situational method, problem-based method, analogy method and interactive methods were particularly discussed, through which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was greatly enhanced, and thus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was improved.

Key words:studying interest, professional course, university, major in food scienc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260(2015)01-0131-03

DOI:10.13757/j.cnki.cn34-1150/n.2015.01.037

作者简介:郭玉宝,男,辽宁朝阳人,博士,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食品科学相关教学及科研工作。

收稿日期:2014-03-28

猜你喜欢

食品专业专业课学习兴趣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基于微课对食品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基于专业融合的食品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基于任务驱动的竞争模式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高职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