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情视阈下的高校依法治校实现途径探析

2015-12-16季鹏姜辉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依法治校网络舆情监控

季鹏 姜辉

[摘要]互联网业是高校师生实现信息交换、专业知识获取、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渠道和平台。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强化师生思想引领,是提升现代治理能力,实现依法治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要途径。

[关键词]高校师生;网络舆情;监控;依法治校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开启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征程。依法治教是指通过法律的调整使教育管理和教育,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依法治教活动向规范化、制度化及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依法治校是实现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因此实现依法治校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

近年来,网络媒介普及和新兴传播媒介的持续涌现,不免对高校网络安全和舆情正确引导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形势下,净化高校网络环境,强化高校网络思想引领,深化高校师生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使命感和认同感,业已成为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实现依法治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压舱石”。

一、实现依法治校进一步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条例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就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数字校园、数据中心、现代教学环境等信息化条件建设做了明确指示和统一规划。近年来,各个高校加大网络信息技术资金投入力度,绝大部分高校正在抓紧实现“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高校网络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提高了学生网络学习的自主能力,为高校师生信息表达、交换和交流,自我利益诉求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正面的网络舆情导向能够激发高校师生学习热情,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但是网络舆情正确引导与否对实现依法治校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有较强的从众心理,敢于维护自身权益,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经历和社会经验,使得他们缺乏理性表达能力,思想、心理和价值观上有进一步成长空间,容易受到网络舆情言论的误导,涉及到维护自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更容易引发大学生“网络维权”的群体事件发生,网络舆情错误引导会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取向歪曲,成为现实中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导火索”。因此,建立健全高校网络管理机制,完善高校网络法律法规条例,尽快提高高校依法治校水平是当前高校亟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是推动校园内部结构调整,推动高校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的重要途径。网络业已成为大学生舆论表达、信息传播最活跃的平台。现在,许多“网络热点”问题,一些学生热衷于表达事件负面含义,倾向于传播一些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从而给受众心理带来一定冲击,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有利于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建设。大学生是特殊的群体,由于大学生群体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易受外界干扰,思想、心理和价值观还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周围言论的误导,进而引发各类网络舆情问题,这无疑需要高校进一步做好网络舆情正确引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正确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加快建立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进一步提高网络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能力,进一步做好网络舆情梳理和引导工作是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实现依法治校的重要途径。

第三,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有利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促进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网络上一些偏激言论传播速度之快、波及面之广,对高校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带了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健康成长,甚至造成校园刑事案件的发生,影响了校园稳定和平安建设。

二、实现依法治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实现依法治校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校园法治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说就是用条例章程规范教职员工、学生的思维和学校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从高校网络舆情来说就是就必须用先进的思想占领网络阵地,要坚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主流思想引导,壮大高校网络舆情宣传教师和学生队伍。

第一,加强高校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高等学校的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必须全面落实“四个全面”重大部署,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高校党委必须强化主体意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要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向广大师生宣传阐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要始终把握主流意识高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特色和优势向广大师生讲清楚说明白;要不断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规章制度,引导网络舆情监控机制推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第二,加强高校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正确引导、疏堵结合原则。在高校网络舆情监管与引导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改造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形成。针对社交媒体上涉及到的重大政治问题、意识形态问题、民族团结问题,高校党委行政要强化网络思想引导,要善于利用网络媒体手段坚决抵制错误思潮,针对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错误言论要及时亮剑,及时屏蔽或删除;要善于利用网络舆情使高校师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不断巩固高校师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要善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高校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增强高校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加强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齐抓并管,各司其职的原则。高校网络舆情监控不仅仅是信息中心的工作,校内外的各相关部门互相配合,齐抓并管,才能保证主流舆情导向。一方面,高校各级学院党委领导班子要充分认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政治素质的重要性,切勿避重就轻,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要切实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院团委书记和学生政治辅导员要频繁关注各自班级学生网络留言,定期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时了解学生思想政治动态。高校各个党政部门时刻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积极配合网络中心和相关网络舆情监管部门做好网络舆情宣传和正确引导工作,在分工明确、协作融洽的基础上形成合力,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文明用语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院级党委领导班子要科学制定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经常防微杜渐。要指定专职指导教师关注学生,定期对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道德表现进行定期测评,经常关注学生思想动态,遇到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做好网络舆情疏导和应急工作。

三、实现依法治校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法律机制、完善网络舆情管理条例是保障

为了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中国互联网管理条例》,但是我国目前在网络舆情管理方面,尚未正式颁布正式法律规定相应管理条例,目前内容雷同、执行力有限、主体不明确的法规规章,使得高校在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中,无法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实现依法治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第一,立法部门应对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法规规章要高度重视,进行细致梳理,对可能出现的违法情况进行收集,做到面面俱到,不断提高立法等级。在执行方面,要明确管理部门权责,加大权力监督;在高校网络舆情监督和管理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应加大培养网络舆情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在注重网络技术技能提升方面,还要加强互联网相应管理条例法律常识的学习;各个高校务必将国家互联网舆情相关管理制度规定与本校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修订、完善各个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管理办法及实施条例,高校党委行政要定期在广大师生中积极开展网络舆情表达方面的教育和宣传工作,定期组织师生学习网络舆情管理条例和管理规章制度,做好相关法律知识测试,把测试成绩纳入学生评优、评先中去。

第二,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反馈机制。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筛选和收集是高校开展校园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各个高校招聘专业技术过硬、政治立场坚定的相关人员,按照分类标准,运用科学、高效的收集方法对本校网络信息进行筛选、收集、分类。在筛选、收集高校网络舆情时,必须提高校园网络舆情信息的时效性,提高对网络舆情信息的反应度,以便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工作,提高信息处理和言论引导能力。在具体实践中,各个高校可以建立校级网络舆情信息收集部门,下分院级和班级收集部门,形成自下而上的班级——学院——学校的三级校园网络舆情信息收集渠道,信息收集过程中务必要做好各级舆情信息收集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这样才能确保信息收集渠道畅通,才能及时了解和反馈校园网络舆情信息,有效化解负面网络舆情的影响。

依法治校是实现依法治教的重要内容,是迈向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步伐。新时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亟需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强化对高校师生的思想引领,不断修订和完善高校网络舆情法律和条例,进一步壮大高校网络舆情监控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开拓校级信息收集渠道,定期开展网络舆情法制讲座,把师生学习成绩纳入个人档案,为此才能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监控管理工作,不断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为建设和谐、安定、法治校园,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出版社,2007.

[2]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局.舆情信息汇集分析机制研究[M].学习出版社,2005.

[3]刘治军.网络舆情在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管理与引导[J].网上德育.2011:69-70.

[4]陈婴虹.论网络舆情对司法的影响[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78-84.

[5]刘燕,刘颖.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及管理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9:46-48.

[6]曾润喜.我国网络舆情研究与发展现状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9:2-6.

[基金项目]江西师范大学德育(文化)专项课题。

猜你喜欢

依法治校网络舆情监控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当代大学法治文化的构建
中职学校学生维权的意义探析
依法治校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