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理念下的工程训练与创新平台建设

2015-12-16张建超吴文江高占凤尉耀元褚蓓蓓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8期
关键词:工程训练平台建设卓越工程师

张建超 吴文江 高占凤 尉耀元 褚蓓蓓

摘要:以“卓越工程师”培养理念,依据我校卓越计划培养思想,结合我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科优势,以面向铁道工程行业、机械行业等相关的创新性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探讨“卓越工程师”班级学生培养的运作模式,提出搭建“工程训练”与“工程创新”的实践教学平台,并将“卓越工程师”培养理念灌输到其他非“卓越工程师”班级学生的实践教学中。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工程训练;工程创新;平台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115-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目的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服务。[1]

一、我校“卓越工程师”的指导思想

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秉承“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精心育人、志在四方”的优良校风,坚持“军魂永驻,校企结合,育艰苦创业人”的办学特色,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学、研、产相结合,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一批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强烈社会责任感、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二、工程训练中心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基于教育部和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理念,工程训练中心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针对我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科优势,以面向铁道工程行业、机械行业等创新性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构建了“分阶段、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式的综合性”工程训练教学体系,不断探索“工程训练”与“工程创新”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发挥的作用和运行模式,不仅建立“卓越工程师”班级的培养模式和实践平台,而且将“卓越工程師”培养理念,灌输到其他非“卓越工程师”班级学生的实训教学上,同样为其提供高水平、高标准的工程训练和工程创新平台。

三、“工程训练”教学平台的建设

工程训练中心将工程理论、工程思维、工程方法的系统化训练贯穿于学生培养目标中,不断引进和充实实训仪器设备,完善实训平台,改革以往实践教学内容各自独立、相互割裂的弊端,注重各项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逐步形成工程设计实践、工程制造实践和工程应用实践循序渐进为主线的工程训练模式,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种。

1.完善“工程综合能力训练”课程的教学内容。“工程综合能力训练”课程中的实训模块分为:(1)拓宽知识结构类:包括工业概况、铁道知识、传统制造技术、数控制造技术、特种加工技术、热处理技术、铸造技术等实训模块。(2)锻炼动手实践能力类:包括机电拆装、钳工技术、钢结构焊接、安全用电技术、电子工艺基础等实训模块。(3)培养创新意识类:包括创意制作、电子产品制作、机电组合、机器人技术等实训模块。该课程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学生对工业制造设备、铁道工程和铁道施工装备建立直接感性的认识,通过动手实践掌握常用工具仪表的使用方法,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并在动手实践中发现和培养创新意识。[2]

2.升级“金工实习”课程的教学层次。“金工实习”课程能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对“金工实习”课程的教学层次优化升级,就是从该课程的管理体制、实习项目、教学人员素质、实习编排方案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把“为理论课程打基础”转变到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轨道上来,注意引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技术,发展和提升传统技术。例如,购置3D打印机、激光雕刻机、数控雕刻机等新教学设备,并充实到金工实习教学中,不断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

3.拓宽“专业生产实习”课程的教学范围。“专业生产实习”能够加强学生对工程实际的理解,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实际操作能力。依托工程训练中心的实践教学资源,与各教学学院合作开展专业生产实习,目前已与土木、交通、机械等学院合作开展混凝土梁制作、铁路线路测量、工程机械拆装等实习。尤其是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工程训练中心已经搭建了实习实训平台,拓宽了“专业生产实习”课程的教学范围。不仅扩充了传统机械加工、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等设备,购置了先进的柔性生产教学系统,还建立了为全校所有专业服务的铁道实训基地:一期为有砟铁路线路,二期为铁路信号、牵引供电部分,三期为无砟轨道与站台、接触网及购置机车车辆,四期为桥梁建设和行车调度与列控系统。预计将其建成集铁道线路、铁道信号、机车车辆、铁道施工、铁道养护为一体的认知、实验、实习、实训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4.采用“工程训练预约制”的实训教学模式。针对卓越班学生,采用开放的实训教学模式:除了遵循我校教务处统一安排时间外,还采用“工程训练预约制”,以更好地完成工程训练任务。在网上建立“工程训练预约平台”,公布实训教学安排(包括实训时间、地点、内容、指导教师等),对项目进行开放式管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专业特点和兴趣,在网上自主地对项目进行预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可以促进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与研究,从而形成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式”氛围。

四、“工程创新”教学平台的建设

“工程创新”是集成现有技术或汲取新技术,引入创新工程理念和管理机制的过程,是不断突破壁垒和躲避陷阱的过程。在“工程创新”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入实际产品实践、先进制造技术实践、创新设计制作实践以及专业技能培训等内容,优化提升实训设备与教学环境,建设工程创新制作平台,为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优质的校内实训基地,并能以“卓越工程师”培养思想为理念,完善其他专业的教育体系,进而提升各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1.搭建“工程创新制作”的开放平台。创建开放式的综合创新平台,建立专用的创新制作实训室。本着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的原则,配备创新制作室的设备工具,并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实施项目管理、分类指导的办法,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必备的、相对独立、相对集中的实践场所。例如,机械创新与制作实验室配有小型车床、钻铣床、台虎钳,并提供其他工具,在此,学生能够把停留在电脑或图纸上的概念,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成现实产品(模型)。该开放平台的搭建,将提高学生工程应用与创新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2.开设基于“创新制作”的全校选修课程。工程训练中心开设“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训”、“单片机技术实训”、“机器人技术实训”、“工程创新实训”、“工程实践能力强化与提高”等全校选修课,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非“卓越计划”相关班级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以“工程创新实训”选修课程为例,学生能够“真刀真枪”进行课程训练:将学生分组,每组2~5人,题目可自选或自拟,要求其利用创新平台的设备工具做出实际作品。创新题目可以分为:利用废旧物品制作花瓶、3D桥梁打印、电磁驱动的小船模型、多路温度巡检仪、神舟十一号模型制作、多功能备忘报警锁等。安排多名专业指导教师,从方案论证、技术培训、成品制作、成果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管理,并与“卓越计划”相协调,建立多手段综合考评方法,不仅要体现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更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与创业训练活动。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基于此“工程创新”平台,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而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的科技创新竞赛与创业项目,例如各级创新创业项目、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大赛、机器人大赛以及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工程创新”制作室给学生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创新科研实践的平台,并能得到专业的制造技术指导。通过竞赛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3]

五、结语

“工程训练”与“工程创新”是高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校内工程训练和工程创新两个教学平台,完善优化“分阶段、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式的综合性”工程训练教学体系,不仅可以满足“卓越計划”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而且还可将“卓越工程师”培养理念,辐射到其他非“卓越工程师”专业的课程教学和实训模式上,将学生的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卓越教育的实践训练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EB/OL].2011-01-08.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

6342/201102/xxgk_115066.html.

[2]张建超,高占凤,吴文江,尉耀元.“工程综合能力训练”课程建设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8):51-52,59.

[3]高占凤,张建超,吴文江,尉耀元.依托工程训练中心的创新型工程训练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26-28.

猜你喜欢

工程训练平台建设卓越工程师
基于AHP的高校工程训练成绩评定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推进机械类专业工程训练的改革与实践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绩效提高途径探析
个性化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设计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