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奈特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

2015-12-16刘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8期
关键词:奈特高等教育国际化

刘玲

摘要:当前国际化形势多变而复杂,高等教育面临着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国际化发展的策略与路径的选择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键因素。简·奈特从高等院校的角度阐述了学术策略和组织策略两种国际化发展策略类型,并总结了阻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素。在借鉴其国际化思想理论的同时,我国应在考虑资源条件、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环境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

关键词:简·奈特;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075-03

当今世界国家间政治、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技术、文化相互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问题成为国际问题。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要适应风云变幻的社会变革与发展就必须要具备国际性的知识与能力。因此,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性越來越受到重视,国家和院校需要制定国际化的发展策略来满足个人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简·奈特(Knight,J)是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最富盛名的学者之一,具有与60余家联合国专门机构、大学、基金会和专业组织合作研究的丰富经历。本文通过简·奈特教授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论著,考察其关于院校国际化发展策略的分析,寻求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路径。简·奈特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理论框架包含国家、教育部门和高等院校三个层面,本文选取简·奈特关于高等院校国际化的两种策略理论作为研究重点,并讨论了国际化实施的主要障碍。

一、简·奈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学术策略

通过多年的国际化教育实践,简·奈特从高等院校追求学术前沿方面例举了主要的学术策略,如表1所示。

另外,简·奈特在国际大学协会(简称IAU)2005年的一次涵盖95个国家高等院校的全球性调查中对全球高等院校国际化策略实施的要素普遍性做了研究。[1]分析得出高等院校国际化政策/策略中最普遍的要素的前17位如表2所示。

经过对表1和表2的对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院校国际化的学术策略中“学生交流计划”与“国际科研合作”是最受青睐的国际化策略,这也是符合人们对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现实的认识。

2.值得关注的是“国际机构协议/网络”在调查中位列普遍性要素第1位,但在国际化策略中却销声匿迹。分析的可能原因是,被调查者当被问到所在院校是否存在国际协议(含网络协议)时,回答多是肯定的。由于一个高等院校维持众多国际协议(含网络协议)的资源是有限的,管理上的无效也十分有可能导致国际协议(含网络协议)沦为“一纸空文”,因此,在被问到采取何种国际化发展策略时,人们将国际协议(含网络协议)抛诸脑后。

3.“国际化/跨文化课外活动”和“与以社区为基础的文化群体和国际群体的联络”成为新兴的国际化策略要素。如以学生社团为单位的国际交流,更能引起学生除了语言学习以外的兴趣,与特定国际群体交流合作并提供教育服务,在具体的国际化工作中更容易形成阶段性成果。

4.“海外校友项目”备受关注。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资源,来自校友的捐赠是许多欧美私立高校的主要收入来源。在西方政府日益缩减教育经费而教育运行成本与日俱增的今天,海外校友项目显得更加重要。同时,“海外校友项目”可以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指导和帮助,开阔国际视野。

二、简·奈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组织策略

简·奈特从高等院校的组织管理方面例举了国际化的组织策略,如表3所示。

不同于学术策略的外向性,组织策略关注的是高等院校内部管理的优化以推进国际化的发展,并确保教育质量不由于语言、距离、人员素质、管理制度、资金以及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原因受到影响,可以从组织管理和配套服务两方面进行理解。

1.高等院校管理者重视国际化。管理者需提出明确的国际化愿景,并将呼吁全员参与;明确国际化动因,并设置专门的机构实施目标管理;将国际化写入组织的使命、发展规划、日常管理与评估政策中,并提供财政支持以保证实施。这与简·奈特对国际化的内涵的界定“在院校与国家层面,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维度整合进高等教育的目的、功能或传递的过程”[2]是高度契合的。

2.做好相应的配套服务。简·奈特认为,要更好的推进国际化,高等院校从宿舍、图书馆服务、教育技术到人员培训都需要做好相应的配套。除此之外,人事管理制度需要考虑国际化因素,并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

当谈到策略的重要性时,简·奈特认为“策略与举措是院校层面的国际化能否取得成功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3]特别是组织策略,推广到部门和国家层面的意义深远。

三、简·奈特高等教育国际化实施的障碍

高等院校在将国际化策略付诸实施时遇到了许多挑战与障碍,简·奈特在2005年国际大学协会(简称IAU)全球性调查报告中回应了这个问题,并对阻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素做了排序,如表4所示。

表4依据重要程度从最大的障碍(1)到最小的障碍(6)进行了纵向排序,从表中可以看出。

1.9个障碍要素中有3项可以归因于教师的因素,且居于前3位。“教师缺乏参与热情”被列为高等院校国际化的最重要障碍。这是一个重要又棘手的结果,因为教职员工通常被视为“国际化的发动机”。[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出人意料的结果呢?从事实情况来看,可以从“实施国际化计划的人员经验和专业知识有限”与“国际化工作在教师晋升或终身教职方面没有得到认可”方面找到原因。教师承担国际化项目,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报偿,导致教师对国际化活动缺乏参与热情,这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缺乏完善的质量评价与控制体系紧密相关。

2.高等院校管理方面的因素也是阻碍国际化的重要原因。“行政无力或官僚主义”被列在第二位,显然可见许多国际化政策/策略成了“纸上谈兵”的口号。“缺乏指导进展的政策/策略”,是没有专门的部门与机构管理和监督国际化项目于活动的进展与质量,管理财务预算等原因导致了国际化政策/策略浮于表面,无法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归因于“高层领导对国际化缺乏认可和兴趣”。

3.资源和财政的短缺。学生和教师的流动、科研项目以及联合课程开发等都需要时间与大量资金来维持。“院校内其他发展事项对时间和资源的竞争”使得国际化受到阻碍。

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选择

国际化的道路和实现方式,每个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等院校、教育提供者都有不同的理解和阐释。国际化策略的选择由于资源条件、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环境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国际化路径反映出或标志着行为主体的价值观、优先选择与行动模式[3],而且,国际化策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时期和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发展策略。这同时也意味着,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各个国家、教育系统、高等院校和教育提供者有各自不同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现方式。

高等院校对学术的不断追求是其存在的学术性理由与发展的动力。国际化的学术交流与碰撞,加快学科和专业前沿成果的传播,提高了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质量。认识一致,目标明确,沟通渠道顺畅的组织和管理,为学生、教师的双向流动以及国际科研合作带来了便利。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思考自身发展需求,以学术发展为导向,完善组织管理,提高国际化水平。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new directions,new challenges[J]. IAU global survey report,2005.

[2]Knight,J. Internationalization Remodelled:Definitions,Rationales and Approaches[J].Journal for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04,8(1).

[3]简·奈特.激流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变革与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6,41,237.

猜你喜欢

奈特高等教育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让友谊像一排树那般充满生机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寻找那些镜头背后的英雄 反转王M. Night Shyamalan(M·奈特·沙马兰)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奈特不确定下考虑红利和机制转换的最优消费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