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两种断脐方法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2015-12-14周雄飞

安徽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病理性黄疸胆红素

郑 君,周雄飞

(1.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湖北科技学院临床医学院;3.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湖北咸宁 437000)

断脐何时为最佳时机历来是国内外存在的争论的焦点,近年来研究表明,延后断脐时间比较适用于难产的产妇,因为难产的胎儿经过产道的挤压,使得血液回流到胎盘,此时让刚分娩出的胎儿等2~3 min,可以让血液再回流到婴儿身上[1]。断脐时间延后,脐带中流到胎儿的血液量比较充足,胎儿的总血量将增加1/4~1/2,随着血容量增加,血红素也会随之增加,胎儿体内铁的成分亦会增加,对减少新生儿贫血的几率会有帮助[2]。断脐过快会使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下降,容易引发新生儿缺铁性贫血[3]。本研究旨在分析断脐时间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分析,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产科收治的276例足月妊娠孕妇单胎顺产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断脐时间的长短,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于分娩2~3 min后剪断脐带,对照组新生儿在分娩后10 s内剪断脐带。排除新生儿患有宫内感染、胎儿宫内窘迫、脐带异常、先天性心脏病的病例,胎儿其他因素且均衡可比。

1.2 检测方法 观察两组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并给与断脐1 min后Apgar评分。新生儿断脐后留取5 mL脐血,3 d后采集外周血5 mL,分别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总胆红素(STB),测定新生儿1 d和3 d的额部经皮胆红素,对出现黄疸的新生儿7 d后的总胆红素(STB)、血清总胆汁酸(TBA)和间接胆红素(IBIL)含量进行测定。

生理性黄疸判定标准:(1)出生后1周内测定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1;(2)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值不超过 205.23 μmol·L-1,早产儿可达 171 ~205 μmol·L-1,但峰值不超过 256.5 μmol·L-1[4]。

病理性黄疸判定标准:(1)出生后24 h内出现;(2)足月儿血清胆红素 >221 μmol·L-1,早产儿 >257 μmol·L-1或胆红素含量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1;(3)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超过2周[5]。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分别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出生时、第3天后的Hb、HCT、STB、经皮胆红素(TCB)水平的差异性关系;观察两组受试者出现发生黄疸的情况,比较黄疸的发生率的差异;比较发生病理性黄疸病例和生理型黄疸病例在STB、IBIL、TBA水平上的差异;分析晚断脐病理性黄疸组患儿STB、IBIL、TBA水平上之间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 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观察晚断脐组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STB与IBIL、TBA相关性。P<0.05定义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276例,其中观察组142例,对照组134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详细情况见表1。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比例、出生时的平均体重、分娩方式、是否母乳喂养、出生后1 min后Apgar评分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研究对象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受试对象出生时脐血中Hb、HCT、STB和额部TC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第3天的Hb(P<0.001)、HCT(P <0.00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受试者在STB、TCB水平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1 两组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2.3 两组研究对象出现黄疸的发生情况的比较 对早断脐和晚断脐两组新生儿中黄疸症状发生率分别为45.52%(61/134)、38.73%(55/1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4 两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第7天 STB、IBIL、TBA水平比较 选取两组研究对象发生黄疸的116例患儿,按照新生儿病理学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后发现,其中110例病例诊断为病理性黄疸,其余6例为生理性黄疸。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第7天的STB、IBIL、TBA水平发现,两组研究对象病理性黄疸组第7天的STB、IBIL、TBA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研究对象Hb、HCT、STB、TCB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第7天STB、IBIL、TBA 水平比较

2.5 晚断脐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第7天 STB和 IBIL、TBA相关性分析 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观察晚断脐组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STB与IBIL、TBA相关性,结果显示病理性黄疸组患者血清STB与IBIL(t=0.708,P<0.01)及 TBA(t=0.723,P <0.01)呈现显著正相关。见图1。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也称为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黄疸型疾病[6]。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7]。在足月儿和早产儿中多见,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的患儿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病理性黄疸极易容易引起核黄疸,当血清胆红素浓度大于20 mg·dL-1时,胆红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发挥其神经毒性的功能[8],导致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例如脑瘫、智力低下,严重者导致死亡[9]。

有研究表明,延长断脐时间虽然可以提高新生儿血容量,降低新生儿缺铁性贫血,但是其过程中红细胞大量被破坏,胆红素生成增加,从而造成新生儿黄疸[10]。过早断脐虽然可以降低红细胞增多症,从而减少胆红素的生成,但是新生儿血容量不足,容易诱发新生儿缺铁性贫血[1]。

本研究发现276例研究对象在性别比例、出生时的平均体重、分娩方式、是否母乳喂养、出生后1 min后Apgar评分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对象随机均衡可比。观察组新生儿出生第3天的Hb、H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受试对象出生时脐血中Hb、HCT、STB和额部TC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在 STB、TCB水平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新生儿中出现黄疸症状发生率进行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合以上3个研究结果可以说明延长断脐时间能够增加新生儿血容量,防止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且不会导致新生儿黄疸发病率的增加。分析53例晚断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STB与IBIL及TBA呈现显著正相关。说明在诊断新生儿黄疸时,STB、IBIL、TBA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中新生儿黄疸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胆汁排泄障碍,其中STB是反映肝脏的排泄功能的重要指标[11],TBA既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外还可以反映胆汁淤积程度[12],可以用于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诊断。

综上所述,延长断脐时间能够增加新生儿血容量,防止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且不会导致新生儿黄疸发病率的增加,延长断脐法和常规断脐法在黄疸发生程度上无统计学差异。

[1]沈 军,沈尧娟,生启芳.延迟断脐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6):910 -912.

[2]丁 晶,刘 捷,曾超美.足月新生儿贫血发生时间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229 -4231.

[3]邓华艳,王 波,郑 琳,等.两种晚断脐时机对母儿结局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3,20(4):53 -55.

[4]牟 丹.蓝光照射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22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67,69.

[5]何苍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心肌酶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56 -57.

[6]王林送.影响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预后多因素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7):1178-1179.

[7]杨奕辉.经皮测胆红素在评估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6):1018-1019.

[8]胡 娅,刘 丽.新生儿黄疸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5):117 -119.

[9]杨树杰,易海英,汪珍珍,等.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4,32(3):214 -217.

[10]李 罡.间歇性蓝光照射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3777 -3779.

[11]狄英波.血清胆固醇、总胆红素、尿酸和尿微量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8):1180-1181.

[12]吴海兰.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TBA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20(26):84 -85.

猜你喜欢

病理性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