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三亚市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

2015-12-13师谦友

安康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发展潜力三亚市三亚

唐 芳,师谦友

(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1 问题的提出

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是旅游产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体现的发展壮大能力以及未来的后续能力,潜力的大小显示了旅游产业未来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前景。国内外关于旅游业发展潜力的研究在2008年以前有以下特点:首先,研究视角侧重于微观方面,集中在市场潜力的预测、产品发展的潜力分析等[1]。如朱红《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及对策》,研究的出发点主要基于产业自身发展,特别是资源储存与禀赋,对外部环境及其他影响因素考虑较少[2];其次,研究层面主要以小范围的景区、市(县)域研究为主,有关整个国家或者区域旅游业发展潜力的研究较少;再次,研究方法早期以定性为主,定量研究较少;最后,研究数据大都是静态的截面数据,很少用到时间序列数据。但近几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不仅有完整的指标体系,而且出现了时间序列数据研究。2008年,王兆峰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3];2009年,冯学钢、于秋阳对中国旅游产业潜力进行评估及实证分析[4-5];2010年,张广海对中国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做了评价,丁悦等人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青海省旅游业发展潜力进行了评价[6-7];2013年,王学峰等做了城市旅游发展潜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骆高远做了义乌市购物旅游发展潜力研究[8-9];2014年,杜焱以湖南省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进行测度与评价,刘晓英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山西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进行测度与评价[10-11]。

三亚是我国的热点旅游城市,近几年人满为患。张广海做了关于中国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的研究,对中国14个滨海旅游城市(包括三亚)从资源禀赋、旅游市场开发条件、区位交通优势、社会经济保障、生态环境承载能力5个方面构建潜力评价指标,选择同一时间截面(2007年)的各指标数值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三亚的旅游市场规模较小,但其旅游产业规模指数最大。如上海旅游总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为三亚的22.0倍和26.4倍,三亚与天津、上海、杭州、厦门、海口、珠海等城市的旅游产业规模优势指数均大于1,表明这些城市的旅游产业集聚能力较高。就三亚市而言,原因在于旅游业已经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总收入占其GDP的比重接近60%;(2)三亚的交通区位潜力指数最小,广州的指数最大。珠海人均城市道路占有面积高达37.59m2/人,是三亚的7.18倍;(3)三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相对较低,制约着旅游发展。三亚市旅游开发潜力较弱,综合指数S≤-0.1,与珠海、海口、中山、福州共5个城市被划分为Ⅳ级旅游开发潜力城市[6]。三亚市由于交通区位优势指标较小以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造成其综合发展潜力较小,这与三亚市目前的旅游发展态势不太符合。

三亚市凭借独特的热带风光及高含氧量的空气,获得21个之最,也是很多影视剧的拍摄基地,如,《非诚勿扰2》 《私人定制》等影视作品带动了三亚旅游,从而使三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旅游度假天堂。“美丽三亚浪漫天涯”的形象定位也使人们对它充满了憧憬与回忆。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373.4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49.87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14.1∶20.6∶65.3调整为13.3∶19.8∶66.9,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2.3%。全市接待过夜游客人数1228.40万人次,同比增长11.5%;旅游总收入233.33亿元,增长21.4%。机场航空旅客吞吐量1287万人,增长13.4%。三亚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专业化旅游城市,离不开当地资源禀赋、国家的政策及区域发展的定位。

与其他城市相比,三亚市旅游业可能在某一年某些层面相对较弱,但在经历国家政策引导及市场大力宣传后,其发展潜力又会怎样变化?本文针对此问题,借鉴已有研究,以时间序列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三亚市旅游业发展潜力进行探究。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是将原来多个指标简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尽可能多地反映原信息的一种统计方法。此法被广泛应用于人口统计学、数量地理学、分子动力学模拟、数学建模、数理分析等学科中。与层次分析法相比,主成分分析法客观性较强。其步骤如下:

(2)计算相关系数矩阵R

(6)计算各年份得分。

2.2 数据来源

2000—2011年的数据来源于2009—2012年《三亚市统计年鉴》,2012年的数据来源于2012年三亚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 三亚市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

3.1 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查阅文献,借鉴相关研究,对统计数据和有关资料进行整理,从6个子系统构建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3.2 主成分分析

按照主成分分析的步骤,将6个子系统中的25个变量因子全部导入SPSS19.0软件中,然后进行“分析-降维-因子分析”,选择“描述统计”以及“旋转”设置为“最大方差法”,点击“确定”之后就可见到相关系数矩阵。相关系数矩阵表显示出很多因子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因此需提炼出能反映绝大部分信息的几个主成分,用SPSS19.0软件计算出相关系数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见表2)。主成分方差越大,体现力越强。表2显示,12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为100%,前3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5.424%、20.648%、5.959%,累计方差达到了92.03%,因此,这3个主成分已经代表了原有25个变量因子92.03%的信息,所以,只需要对这3个主成分进行研究,其他的主成分可以不予考虑。

表2 总方差解释

再利用SPSS19.0软件对25个影响因子进行降维处理,从旋转前、后的矩阵中确定出3个主成分因子(见表3)。

表3 旋转前后成分矩阵

从表3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载荷较大的是卫生机构床位数X13、政府财政收入X1、社会消费商品零售总额X11、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X9、国内旅游收入X19、旅游饭店数量X25、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员X22、国内旅游人次X18、人均GDPX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7、铁路通车里程X15、各类高校在校学生人数X12、机场旅客吞吐量X17、民行航线X16、旅客周转量X24,共15个变量。这15个变量与第一主成分相关性较强,反映了政府管理、经济发展、社会支撑、环境保护及旅游供需保障方面的综合水平。其中政府财政收入反映的是政府支持;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反映的是经济支撑;各类高校在校学生人数、铁路通车里程、民行航线、机场旅客吞吐量体现的是社会支撑;国内旅游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体现了需求支撑;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员、旅客周转量、旅游饭店数量反映的是供给支撑。第二主成分载荷较大的是财政收入增长率X2、城市建成区绿化面积(平方米)X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X5,反映了政府管理投资及环境保护情况,说明政府调控管理和环保支持力发展很好。第三主成分载荷较大的是公路通车里程X14,反映了社会支撑中的交通状况,说明铁路发展对旅游业发展有重要影响。三个主成分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值得注意的是,国际旅游人次与国际旅游收入在三个主成分中的载荷不是很大,说明三亚市国际旅游市场发展不够,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中注意扩大宣传,吸引国际游客。第一、第二主成分涉及到政府调控与管理,可见它是主要因素。

从表2可知,三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5.424%、20.648%、5.959%,累计方差达到了92.03%,再利用软件SPSS19.0自动生成的三个公因子的主成分值就可计算出三亚市旅游业发展潜力的综合得分。计算公式为:

式中,Fj代表第j年三亚市的旅游业发展潜力,F1,F2,F3表示每一年的各主成分得分,系数为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计算结果见表4。

表4 三亚市旅游业发展潜力指数

从表4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反映了三亚市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状况;第二主成分反映的是政府调控及环保承载力;第三主成分反映的是交通情况。总的来说,三亚市旅游业发展潜力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2003年除外),旅游发展潜力指数从2000年的约-0.67增加到2012年的约1.37。可见,新世纪以来三亚市旅游业发展潜力是不断上升的,由此趋势可判断未来几年里其发展潜力也必将不断增强(见图1)。

图1是三亚市旅游业发展潜力变化的折线图,折线图的斜率反映的是旅游业发展潜力演变的速度及稳定程度。从图1可以看出,2000—2012年,三亚市旅游业发展潜力的上升经历了从慢到快、相对稳定的过程,且发展潜力逐年上升,这归功于政府的战略决策与市场需求。在这个阶段,三亚市举办过许多备受关注的节事活动,如,新千年海上日出全球直播、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世界铁人三项赛、世界小姐总决赛、中国最佳魅力城市参评、南山海上观音圣像开光大典、金鸡百花电影节等,这些活动都提高了三亚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三亚市旅游业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2000—2002年属于起步阶段。1996年,海南省正式确定“一省两地”发展战略,即把海南建设成为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热带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在该政策持续影响下,作为三亚市的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发展较快,房地产开发也逐渐升温,以亚龙湾、大东海和三亚湾海坡地区的海滨度假旅游区的发展为代表;(2)2003—2008年属于快速上升阶段。2006年出台的《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重大调整》,诸多备用发展地(如海棠湾、亚龙湾二期)提前启动,标志着在强劲的市场需求的诱导下,三亚市进入到一个全域海湾开发的时期。2007年,三亚正式提出了旅游国际化战略,其核心理念是引进现代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措施和管理体制,逐步建立无障碍旅游区,包括资本国际化、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模式国际化、市场营销国际化等诸多内容。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第53届世界小姐大赛总决赛首度进入中国,落户三亚。随后,2004年、2005年、2007年、2010年的第54届、55届、57届、60届世界小姐大赛也在三亚举行,实现了“用美丽资源带动旅游业发展”的初衷。世界小姐大赛为三亚做了全球性的宣传,也为城市建设做了巨大贡献,比如,喜来登、万豪、希尔顿、凯宾斯基、龙都等世界知名酒店集团纷纷在三亚落户;(3)2009—2012年属于蓬勃发展阶段。2008年,三亚市政府在2006版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规划。2008版总体规划坚持“国际性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的城市性质,提出“将三亚市建设成为度假旅游胜地、创新创意高地、天涯文化源地”的发展思路。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些重大战略部署为三亚市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同时,国家批准博鳌国际旅游论坛成立。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海南对外交流、对外开放、对外招商。2010年,博鳌国际旅游论坛大会欢迎晚宴与开幕礼在三亚亚龙湾举行,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因此,三亚市旅游业发展潜力在此阶段呈现出蓬勃增长的态势。

三亚开发的潜水、海底漫步、潜艇观光、健身温泉、康体休闲、高端度假、海洋观光、民俗体验等一系列极具热带雨林、滨海特色的旅游项目已经成为竞争优势。同时,随着政府投资力度的加大和景区项目开发的推进,三亚的交通更为便捷,基础服务设施逐渐完善,接待能力日益增强。三亚市在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决策的背景下,启动了一系列规划编制实施工作,如《三亚市低空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12—2022)》与《三亚市海洋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12—2022)》于2013年9月6日批准实施、《三亚市家庭旅馆发展规划(2012—2022)》于2013年7月2日批准实施、《三亚市邮轮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12—2022)》于2013年1月18日批准实施。这些高屋建瓴式的战略抉择将进一步提高三亚旅游业发展潜力并促进其转化为旅游业竞争力,从而使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根据旅游业发展潜力理论及相关研究,结合区域实际,选取了25个评价指标构建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三亚市2000—2012年旅游业发展潜力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三亚市旅游业发展潜力持续上升,发展潜力指数从2000年的-0.67增长到2012年的1.37,这主要得益于政府调控与管理、环境承载力、经济支持力及社会支撑力的发展。三亚市旅游业资源优质、类型多样、功能齐全、文化内涵丰富,未来发展潜力上升空间巨大并将呈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

猜你喜欢

发展潜力三亚市三亚
三亚学院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An Analysis of Zhuang Language Policy in Guangxi
36个大中城市四新发展潜力报告
跨境电商背景下三亚市服务业总部经济发展路径探讨
三亚市幼儿海洋教育的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三亚市小额信贷业综合改革政策优化研究
冷藏保温车发展潜力被激发
被惯坏的三亚
“一带一路”下吉林省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研究
日本农业对三亚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