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和新新玩具

2015-12-13编辑张艳红马龙

母子健康 2015年8期
关键词:电子游戏幻想玩具

编辑/张艳红 文/马龙

翻译/方云兰

游戏和新新玩具

编辑/张艳红 文/马龙

翻译/方云兰

伟大的儿童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说过“游戏总是一种体验,创造性的体验”,而且“游戏作为一种基础,建立了人一生的体验”。

孩子天生就会游戏,或者说出生前他们就已经开始玩耍了。年幼的小动物也酷爱玩耍,它们用玩耍的方式撕咬,打斗,逃跑。人类的游戏从何时开始呢?其实几千年前的石器时代的坟墓中就曾出土过玩具。如果游戏的历史如此久远,显然不是为了简单的消遣。对动物来说,游戏意味着生存训练,那些嬉闹玩耍最终练就了它们赖以生存的本领。人类也一样,区别在于人类更复杂地生活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所以,生存对人类来说还意味着文化,意味着能让人过得开心和愉悦的氛围,让人格的方方面面得以丰富和满足。

在游戏中孩子获得了什么?

用游戏改变自己

玩游戏的时候,孩子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这种状态类似成年人的工作状态:一个热爱自己工作的成年人,不仅能在工作中表现他的技术能力,同样,他的人格也会得到充分的展现,好像一个“沉浸于游戏中”的孩子。所以,游戏和工作一样,都需要集中注意力和持续的激情,唯一不同的是,成年人用工作改变世界,而孩子用游戏改变的却是自己。现代心理学已经发现,童年世界的体验是一种复杂而艰难的过程,一个孩子会不可避免地陷入恐惧、焦虑和失败中。但是,从出生几个月开始,随着游戏的参与,这逐渐成为一种帮助孩子构建人格和医治创伤的有效途径。从这个角度看,儿童游戏类似一种自我治疗。

获得对世界和自己的认知

随着游戏的优势越来越为人所知,技术层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人们不禁开始思考,游戏的特质是什么?举个例子,孩子玩耍时处于什么样的“空间”呢?是遍布玩具的所谓的“外在现实世界”吗?毕竟,这个世界环绕着他。还是他的内心世界,一个充满幻想和情感的世界,看上去还不太清晰的世界?事实上,两者兼具。换句话说,“游戏空间”具有自己的特性,内部统一并彼此互动。在这里,孩子用从母亲身上感受到的安全感触碰世界。于是,这个空间作为一个中间地带,教会孩子如何走出自己,无畏地探索世界。他在“游戏空间”操纵世界,让幻想变成现实,由此,他得以获得对世界和自己的认知。

马龙

精神分析师,团体治疗分析师。意大利罗马大学心理学、哲学与艺术博士。瑞士苏黎世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IAAP)意大利分会(AIPA)成员,美国国际生物能分析疗法学会(IIBA)意大利社会生物能分析组(SIAB)成员,意大利罗马新科考勒大学心理咨询与心身疾病精神病学以及精神性肿瘤学特邀学者,罗马杰米里医院心理咨询师。

微信号:fatemanpsy

学会如何获得和掌控自己的能力

游戏中孩子获得的不仅如此:他还将学会如何获得和掌控自己的能力。首先是知觉力和能动力,接下来是情绪感受力。通过游戏,孩子开始信赖和依靠自己的感官,反馈行为对玩具造成的影响,之后,通过调节手部和身体的姿势获得想要的结果。和静止的玩具玩时,玩具是完全被动的,孩子能产生一种新体验,这种体验在他和母亲的互动中无法获得,毕竟母亲总是一个主动和动态的存在。情绪体验也一样,当孩子玩耍时,你会发现他们专心地沉浸于自己的世界,正是这个过程,让孩子显现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母亲们都知道,孩子对最喜欢的玩具常常有深厚的情感,但这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也就是一种复合情感,同时体现了“爱”和“恨”。这种体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尤其珍贵,因为和母亲相处时,孩子一般无法在毫无内疚感和焦虑的情况下感受恨。从这点上看,读者也更能理解我为什么说游戏有自我治疗的作用了。

马龙的话

孩子在游戏中处于一种完全主动的状态,这是游戏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孩子在每一个漂亮的,有意思的玩具面前都是那么跃跃欲试。他会欣赏片刻,然后立即主动冲上去。这就是一种爱(占有的爱)的关系。家长们请注意,玩具贵不贵、新不新根本不重要,事实上,哪怕简单、破旧的东西也能做玩具,也能引发孩子的主动幻想:在孩子充满创造力的目光中简单的破纸板也能成为一个城堡,一辆汽车,一架飞船。这种活动,从幻想和行为的层面看,以后也能成为孩子独立的基础,让他具有参与其他孩子游戏的能力。

在新新玩具中孩子获得了什么?

现在,我们来看看新型的电子玩具和游戏机。

失去了主动性

让我们从最后一点开始,电子游戏的参与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实现主动性。大家知道,软件的制造者设计规则,控制游戏,孩子的反应空间很有限。显然,输赢都会出现,但这种输赢的关键不过是参与者的反应是否“够快”或够“正确”。强加的机械化框架下毫无创造的自由。对所有人来说,游戏要求的反应千篇一律,那是一种永无止境的重复。不幸的是,电子游戏不仅教会了人们“被动和顺从”,还造就了“依赖”。所以,发达国家才会出现各种治疗电子游戏成瘾的机构。

诱发了依赖感

机械化重复的游戏的另一个恶果——赢了也没有真正的满足感,也没有压力舒缓的效果。从心理学上看,强烈的“再试一次,再试一次”的渴望,其实就是一种依赖的感觉。

沦为危险的战斗和冒险

由此衍生出的游戏情境也越发贫乏,最终沦为危险的战斗和冒险。所以,这种玩具涉及人类心理学的什么基本倾向呢?一个缺乏爱和情感的空间,只有无穷无尽的攻击:你今天杀死了多少敌人,多少怪物,多少外星人?逃脱了多少致命的陷阱?迷宫中发现了多少宝藏(这种游戏表达了贪婪和占有)?另外,当孩子的玩具中毫无幻想的色彩,爱如何得以呈现呢?事实上,只有爱才能让幻想(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源泉)焕发生机。

马龙解析

显然,机械的游戏中无法蕴含人性化的关系。了解孩子心灵世界的人都知道,孩子能和一切事物产生人性的、温暖柔软的关系。所以,他们才能爱上一只毛绒玩具,并演化出一段爱的关系。幻想世界中,孩子们为“没有生命”的玩具赋予生命。于是,他们第一次成为“爱的给予者”,而不是别人爱的对象。正因为毛绒玩具没有生命,才能接受孩子给予的全部幻想。相反,电子游戏则无法给予爱,它的机械程序让它沦为了“半生命体”:只能发散丰富的刺激,于是,孩子只能被迫“被动地”接受,但是,它却无法接受孩子对它的幻想,同时,它阻碍了孩子赋予它的一切情感。

过量的知觉刺激(闪光的屏幕,快速闪过的画面)不仅引发了孩子的被动,还将制造危险,最终,不仅孩子无法轻易脱离这种刺激体验,成年人也难逃一劫。每个人都沉浸其中,只在急迫时才停止游戏。多少人在地铁里玩游戏消磨时间?人们在所有不重要的场合玩游戏。缺少约束力的孩子们会怎样呢?能想象吗?说这是催眠一点也不夸张,当然,我不是说一种真正的技术层面的催眠。但电子游戏,无论对成年人还是孩子,都有催眠的效果。小婴儿是个例外,他们的神经系统还没有成熟,也更加柔软和脆弱。

另外,电子游戏并非恶毒地制造出来伤害人类,只是它们的功能造就了它们的特质。事实上,有些游戏也能训练(上学后)儿童的现实感,增加逻辑思维能力,于是,参与游戏的部分大脑(人格)也将成为人类发展中的核心大脑,在成人生活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市面上常见的电子游戏则没有这种功能,在重复机械的游戏场景中,只有大脑的神经末梢参与其中,用于训练反应速度等等,毫无建构人格的意义。而且全无情感和情绪的参与,让其具有了催眠的特点。

总的来说,孩子在传统的游戏中获得了幻想和玩具间的互动。这是一种真正的游戏,为玩具赋予生命,创造了一些同时属于孩子和玩具的事物,最终衍生了人类的成年关系。遗憾的是,游戏机中只有游戏关系:它既是现实(孩子手里的真实物品),也是幻想(有限的创造了本该孩子自己创造的幻想世界),它损坏了孩子的功能。

传统的玩具让孩子更人性,游戏机陪伴的孩子最终将成为机械的人。

猜你喜欢

电子游戏幻想玩具
沉迷电子游戏的小熊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从玩具到电子游戏“乐高”为何能如此“笼络人心” ?
平衡玩具
锁不住的幻想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幻想画
幻想画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