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乔治·桑田园小说的美学理想

2015-12-11余珊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乔治

余珊

摘要:乔治·桑是法国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一生卷帙浩繁,尤以田园小说的成就最高。她的田园小说以故乡贝里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理想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文学创作的美学理想。《魔沼》是乔治·桑田园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以此为依托,分别从自然美、人性美、爱情美三个层面,并辅以翔实的例证,剖析女作家的美学理想,展示她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

关键词:乔治·桑;田园小说;《魔沼》;美学理想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057-02

引言:

乔治·桑被誉为法国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与她同时代的大文豪雨果曾对她如此评价:“她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特别是,其他伟人都是男子,唯独她是女性。”2004年适逢乔治·桑诞辰两百周年,法国政府将它命名为乔治·桑年,组织了一系列研讨会、演出和阅读活动纪念这位杰出的女作家。终其一生,乔治·桑的文学创作涉猎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妇女问题、社会问题等领域。1848年6月工人暴动后,她回到家乡——法国中部贝里地区的诺昂,不再过问政治,转向田园小说的创作。

乔治·桑的田园小说以故乡为背景,把农民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描绘大自然的动人风光,发掘人心中高贵与美好的一面,讴歌淳朴无邪的田园情趣。她用细腻的笔触展现自然之美,受到了卢梭返璞归真、返回自然的思想的影响,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她把农村、农民理想化,赞扬农村生活的简单纯朴,体现了她的创作理念:“艺术不是对实际存在的现实的研究,而是对理想真实的追求。”乔治·桑的田园小说始终贯彻这一美学理想,主要体现在自然美、人性美和爱情美三个层面,展现了女作家的理想主义情怀。《魔沼》是乔治·桑田园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了一个朴素的爱情故事。热尔曼是一个淳朴正直的农民,丧妻两年,有三个孩子。他的岳父让他和邻村的寡妇卡特琳相亲。出发当天,邻居让热尔曼带上他的女儿小玛丽,她要去当牧羊女,热尔曼的儿子小皮埃尔也加入了这个队伍。日落时分,他们来到了森林,在魔沼迷了路,只能在那儿等待天明。在魔沼的这一夜,热尔曼被小玛丽的善良所打动,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她。他不喜欢浮夸炫耀的卡特琳,向岳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最终收获了小玛丽的爱情。他们按照当地的习俗,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大自然风光秀丽,热尔曼勤劳正直,小玛丽温柔勇敢,他们的爱情甜蜜动人,这一朴素中的美生动地展现了乔治·桑田园小说的美学理想。

一、自然美

根据美学原理,所谓自然美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孔子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就是说人对自然山水的美感来源于和自然的契合。乔治·桑是卢梭的信徒,她的田园小说直接受到卢梭回归自然思想的影响。在她的笔下,故乡贝里宛若一幅隽永的山水画,自然风光无限旖旎,美不胜收。乔治·桑描绘的自然如此之美,是因为她的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所以感知到自然母亲的万种风情,感恩她的慷慨馈赠。

在《魔沼》中,乔治·桑用众多的笔墨渲染自然美,其中的描写不胜枚举。如,她在序言中写道:“大自然永远是年轻、美丽和慷慨的。它把诗意和美倾注给一切在它怀抱里自由自在发展的动植物。它掌握着幸福的奥秘,没有人能从它那里夺走。”乔治·桑赋予了大自然以生命,它充满柔情,虽然掌控一切,却依然谦卑。对于田野的描写如下:“田野是广阔的,如同霍尔拜因所画的一样。景色也是开阔的,深褐色的宽阔的土地镶嵌着绿色的宽线条,在这秋天临近的时节稍稍泛红;刚下过的雨水在犁沟里留下一条条积水,太阳一照,像银丝一样闪闪发亮。这一天晴朗和煦,土地被犁刀新翻过,散发出微微的水汽。”在乔治·桑的笔下,秋天的田野风景迷人,色彩明艳,一切都显示着大自然的勃勃生机。魔沼是男女主人公情感升华的地方,充满了神秘色彩。乔治·桑这样写道:“月亮也从蒙盖着它的雾气中挣脱而出,开始在湿漉漉的苔藓上撒下星星点点的钻石。橡树干仍然处在庄严肃穆的黑暗中,稍远一点,桦树的白色树干活像一排裹着尸布的幽灵……这是一个美妙的地方。”魔沼,顾名思义,是一个充满了魔力的地方,在浓浓大雾的掩盖下更是如此。乔治·桑用安静平和的笔调描写了魔沼的夜色,为热尔曼和小玛丽的爱情做好了环境铺垫,渲染了气氛。自然美是乔治·桑田园小说美学理想的基调,正是这大美自然风光养育了勤劳朴实的人民,缔造了淳朴甜蜜的爱情。乔治·桑把政治上的失意投入到对自然的喜爱中,不断发掘自然的美,实现了人和自然的契合。所以,她笔下的自然美其实是一种人性美。

二、人性美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人物美包括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外在的人体美和内在的人性美。人体美只局限于表面,而人性美指的是“这个人的内在的灵魂美、精神美时,就形成一种风姿之美,风神之美”。乔治·桑的田园小说以农民为主角,恢复了农民在文学中应有的地位。她描绘的农民“命运同土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热爱土地和劳作,勤劳和正直,受到尊重”,创造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农民形象。同时,乔治·桑极力展现农民们的优良品质:他们对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相信自己的双手,勤劳肯干;他们善良淳朴,互相帮助,邻里和睦;这一切都是人性之美。

《魔沼》描绘了一群各具特色的农民,包括热尔曼、小玛丽、莫里斯老爹、小皮埃尔等。他们一改以往文学作品中农民的愁苦形象,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热尔曼是《魔沼》的男主人公。他对土地有着深深的依恋,每日辛勤劳作,耕地、套车、播种、打场、割草样样在行。乔治·桑这样描写勤劳的热尔曼:他“在夕阳西下和黑夜降临之际,抓紧最后一点时间,修好了绵羊在房子旁边的圈墙上弄开的缺口。他扶起荆棘,用土块培土”,一位勤快能干的农民形象呼之欲出。热尔曼简单纯朴,对钱财、账目之事不甚在意。他对岳父说道:“至于钱的事,我的脑子不好使,我怕你争我抢,宁愿都让给别人算了。我担心弄错了,把不该得的一份归了自个儿,这种事不是简单明白的话,我会永远弄不清账目。”由此可见,热尔曼全无市侩之气,只有一颗质朴之心。作为一个年轻的鳏夫,他忠于爱情,内心深处仍然满含着对去世妻子的思念。但是,为了三个孩子,他接受了岳父的建议,去和邻村的一个寡妇相亲,他对长辈的孝顺、对孩子的爱都可见一斑。同时,热尔曼内心正直而高贵。当他知道寡妇还有几个追求者,把相亲看作一场比赛时,断然拒绝了这一切。热尔曼像所有吃苦耐劳的农民一样,简单纯朴,正直善良,默默耕耘,守护着土地和家人。小玛丽是《魔沼》的女主人公。她出身于穷苦之家,虽然只有十六岁,却敢于承担生活的重任,去当牧羊女赚钱养家。小玛丽的母亲评价道:“玛丽同有钱人家的姑娘、同主管一大摊事儿的女孩子一样,很有勇气。”所以,这是一位坚强勇敢的姑娘。玛丽单纯善良,喜欢乐于助人。她看到热尔曼的儿子小皮埃尔在吃野李子和桑葚时就将自己当点心的面包给他吃;看到小皮埃尔因为爸爸不带他一起去而伤心不已时立刻泪流满面,她冲着热尔曼说:“说真的,您的心太硬,要是我呢,对这样一个伤心透顶的孩子,我是于心不忍的。”并劝热尔曼带他一起去。小玛丽温柔体贴,善于照顾人。当他们三人陷入魔沼迷路时,她毫不慌张,生火、铺床,让小皮埃尔睡得舒服暖和;当热尔曼因思念去世的妻子而流泪时,她轻声安慰,分担着他的痛苦。小玛丽坚强勇敢,不为自己的出身自怨自艾,始终对这世界怀有善意。她温柔善良,带着一颗质朴的心,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地活着。

聪明活泼的小皮埃尔,勤劳务实的莫里斯老爹等都是《魔沼》中特色鲜明的人物。他们积极向上,勤劳能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他们敬畏自然,简单纯朴,用善良的心面对生活。这种朴素的人性之美使乔治·桑田园小说中的农民尤为鲜活生动,而美丽的爱情更为他们增添了色彩。

三、爱情美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更是千姿百态。乔治·桑的田园小说描绘的是朴实而诗意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都是质朴的农民,他们的爱情以美丽的自然风光为背景,干净纯洁,不掺杂任何杂质,仿佛一曲田园牧歌。在乔治·桑的笔下,爱情有着巨大的力量,相爱让两个人变得更为美好,爱情的美得到了充分展现。

《魔沼》描绘了两段动人的爱情。第一段是热尔曼和他去世妻子之间的爱情。热尔曼在妻子去世后,从不和其他的女人嬉笑打闹,心里依然深深思念着她,常常偷偷哭悼她,甚至在小玛丽面前都难以自抑,泪流满面,爱之深令人动容。第二段是热尔曼和小玛丽之间的爱情。他们两人年龄、身份悬殊,感情本无交集,但是在魔沼的一夜,热尔曼被小玛丽的温柔善良所吸引,爱情悄无声息地降临了。乔治·桑如此写道:“你去寻找爱情,未必找得到它;我们没有等待它,它反而来了。”爱情美在这种意外,美在一种纯粹。最终,热尔曼和小玛丽经过内心的挣扎和煎熬,抛却世俗的束缚,打破年龄、贫富的差距,爱得纯粹。他们明白这份爱来之不易,更加珍惜彼此,携手相伴一生。

四、结语

乔治·桑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情怀的女作家。她追求理想的真实,倡导把现实理想化,力求展现理想的美。所以,她的田园小说着重描绘大自然的风光,赞扬纯朴善良的农民,展现爱情的甜蜜。在这样一个理想化的农村生活中,自然美、人性美、爱情美完美地糅合在一起,生动体现了乔治·桑的美学理想。

参考文献:

[1]乔治·桑.魔沼[M].郑克鲁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

[2]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郑克鲁.法国文学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乔治
得到的都是笑脸
吓人的成绩单
乔治的宇宙大爆炸
游乐场(上)
城里最漂亮的巨人
费恩的成全
跌宕起伏的19世纪——乔治·凯利的滑翔机
俄罗斯构成主义的起源
新现实主义巨匠:乔治.西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