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两国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2015-12-11崔永杰何东键郭康权宋怀波杜联合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机构

崔永杰 何东键 郭康权 宋怀波 杜联合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探讨内容之一。结合本人的留学经历和国内的调研,通过比较中日之间的产学研概念、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与产学研的关系、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结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产学研应强化行政部门的职能,确保顺利实施;教学研究成果转换生产力过程中,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交流的平台;人才培养应结合社会和市场需求,注重知识变成智慧的过程和方法;第三方机构加入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协调,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制定专门培训方案和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日比较;机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049-04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2012年7月在京举行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也提出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和队伍建设。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有的人才培养经验,在我国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备受关注。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大学办公司、高校和企业联合、大学产业园、企业办学校等过程。但是,存在着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企业的短期行为、资金瓶颈的限制、管理上的漏洞、行政部门的参与手段不明确、社会和市场需求结合等问题。

产学研是产业和学校、科研机构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人才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

为了上述基本概念的具体实际应用,我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希望大学与企业的合作中促进创新能力并优化依托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因此,作者比较中日两国的产学研概念、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与产学研的关系、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优缺点,探讨结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国的《产学研》与日本的《产学官》

中国的《产学研》与日本的《产学官》其理念是一致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成果转换生产力。但是,整体考虑方面有差异。中国之重视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结合,日本考虑具体实施过程中行政部门的作用。

1.中国的《产学研》。中国的《产学研》强调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主要定义如下:产(企业的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企业寻找更加适合企业发展的合作方式,以科研机构、高校的人才、研究成果输出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同时也为高校、研究机构提供研究和人才开发的利用资源。学(高校人才的培养计划):高校的人才培养能更加适应社会企业的需求,以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完成对行业内的转型需求。同时在人才产出的同时引进社会专业人才对高校的人才库进行充实。研(科研机构的科学技术研究):借助社会企业的良好平台及资源,科研机构在技术上的开发的同时完成对研究方向的规划,以单纯的技术型研究机构转型成技术、方向性兼顾的研究结构,同时研究成果将推动企业以及行业的整体发展。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得到社会和同行的广泛认可。21世纪开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借鉴美国农业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地方政府相结合,大力发展各种农业领域的试验示范基地。学校利用试验示范基地进行科研和教学,其成果反馈给农民。通过普及推广新品种、新生产技术等科研成果,促进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社会对白水苹果试验站的高度认可,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获得者、著名小麦育种专家王辉教授的事迹都是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产学研结合的试验示范基地和推广政策的成果。

2.日本的《产学官》[7]。日本的《产学官》也称《产官学》,重视《官》的行政机构的参与和作用。日本的《学》包括教育和科研机构,相当于中国的《学》和《研》。主要定义如下:产:主要指民间企业等公司。学:主要指教育、科研机构。官:主要指国家和地方的政府机构。日本的《产学官》为了把得到政府支助的研究成果转化生产力,借鉴于美国的《Bayh-Dole Act》法案,制定《大学等技术转让促进法》而得到社会的重视促进推广。其特点是产学相结合有助于新技术的开发,通过学生参与实践也提高教育效果,可以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的教育模式等优点。日本大学中的TLO(Technology Licensing Organization)是技术转让部门[8]。主要作用是把大学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专利,帮助把研究成果转让给企业。促进大学的新的研究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一部分转让给研究人员用于研究经费。TLO产学研结合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日本东京农工大学的TLO,日本东北大学的TLO已经在技术转让方面取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企业、大学、研究人员都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综上所述,《产学研》除了重视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关系,应重视国家和地方行政部门的主导地位,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职能部门的有机结合,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二、中日两国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与产学研的关系

高等院校的教育、研究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促进社会生产力。产学研结合是高等院校教学、研究成果转换为生产力的有效的途径。endprint

1.中国高等院校现状。传统的教育为主,主要是讲课本,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脱节的问题。未能把研究成果、产业案例,充分展开,讲述说明理论和技术的具体应用过程以及应用现状。教师应该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才能很详细、系统地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新技术发展很快,应邀请产业或者企业界的知名专家,补充更新上述相关内容。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基本停止在撰写论文、申请专利水平,很多研究未能保持持续延伸的发展。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没有机会与相应的企业进行沟通。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在产业中的发展方向、目标,不是很清楚。加上研究经费的限制,往往停止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受到个人的水平与精力的限制,很难形成研究与技术转让的良性循环。应该有个专门部门,帮助研究人员献计献策,申报专利,联系企业积极沟通,促成新的研究项目。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广处主要在农学领域把新品种、新的生产技术进行推广。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主要靠国家和学校的专项经费,还有很多有待于完善的地方。但是,其他应用科学领域的效果不是很好。

2.日本高等院校现状。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上课方式。充分展开自己的研究成果、产业案例,讲述说明理论和技术的具体应用过程以及应用现状。集中讲课较多,主要分析研究过程中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实际应用。也采用聘请外校的同行教师、企业的专家进行讲学,既能补充新鲜知识和先进技术,也能扩宽学生的视野。教师进行研究过程中,TLO的工作人员登门拜访进行交流,确认是否支持申报专利。整个专利申报过程中TLO执行一条龙服务,教授之提供相关研究成果,说明一些专业知识即可。TLO工作人员通过参加校企交流会、拜访企业等形式,宣传相关专利成果,寻找合作企业。或者把企业方面的需求反馈给研究人员,探讨新的研究项目事宜。基本交流形式是TLO、企业、研究人员三方共同交流,形成研究与技术转让的良性循环。如日本东京农工大学TLO中成功技术转让的成果主要是产品的形式出现。技术转让费的一般分配原则采用发明人30%,发明人研究室20%,大学20%,TLO30%的比例。

综上所述,教学、科研与产学研相结合关系到很多部门,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除了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主动性之外,应有个专门机构为产学研结合进行相应的一条龙服务。在学校设立的技术转让机构,可以促进学校科研成果转换生产力,同时促进教学领域的人才培养。

三、中日两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院校的主要作用是为社会提供人才,主要靠研究过程实施和教育进行人才的培养。最终的理念是更多的学生实现知识变成智慧的过程。

1.中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中的问题。虽然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国家投入教育的经费也直线上涨,但是意识形态的变化跟不上,扩招学生人数的急剧增长等原因,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阶段的社会需求。学校注重根据大纲教书为主进行知识的传授,企业需要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的智慧型人才,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在中国现阶段还是灌输式教育为主,基本靠教材内容的重复性陈述较多,考试在考核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学主要通过讲解教材内容为主,学生跟着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原理和技术等内容具体应用的方法和过程不清,学生不积极思考问题,考完试后基本忘记所学内容。学校的很多课程脱离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其内容没能跟上产业的最新技术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课过程应以分析为主,灌输知识转变智慧的意识。如通过报告书的形式,学习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过程。本科生低年级开始分流到各研究室,明确具体指导教师。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室的学习研究过程,可以改变意识形态,锻炼动手能力,培养思考方法,也为毕业设计(论文)打基础。另外,学校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结合课程应积极组织企业和社会所承认的认证资格培训。多组织安排企业的参观,邀请企业专家来讲学,参观相关博览会,参加学术或技术交流会议。扩宽学生视野,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提供更多的思考机会。如金属工艺实习中与企业、社会认证部门相合作,组织焊接、机床操作资格认证考试等。

2.日本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中的经验。美国、德国、日本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面也与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教师利用通过合作研究等途径获得的企业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讲解相关课程知识的应用方法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企业一般投入大量资金制作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的资料,比教师个人准备的资料更加生动、系统、详细,很适合初学者学习利用。上课方式一般以启蒙式、应用式为主,考核方式主要是提交报告书。教学主要结合教师的科研成果,通过相关知识在研究中的应用过程、应用方法,学生主要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具体知识的应用方法。老师结合同学们的报告书,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也可以从学生的报告书内容,得到启发,探讨新的研究课题。本科生低年级开始分流到各研究室,明确具体指导教师。主要参加研究室的交流会,帮研究生做实验、整理数据、收集资料、参加研究室学生的毕业答辩以及交流活动。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室的学习研究过程,可以改变意识形态,锻炼动手能力,培养思考方法,也为毕业设计(论文)打基础。同时加强社会交流能力,掌握社会礼节知识。学校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结合课程应积极组织企业和社会所承认的认证资格培训。导师鼓励并资助学生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学生毕业时介绍相关合作研究企业。如宫崎大学农学部积极推进GAP(良好农业规范)事业,组织资格认证培训班,使农学部学生大学期间获得相关认证资格。这些证书是行业和企业所认可的,毕业时也会成为一个特长和亮点。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结合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应加强企业的合作内容。知识教授过程中,多结合研究课题讲解原理和技术的具体应用的方法和过程,灌输知识变成智慧的思想。多注重认证资格培训,让学生提前多具备企业的所需条件。

四、结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以产学研结合为基础,培养能把知识转变智慧的有用人员的模式。需要了解企业的需求,根据这个需求学校应量身定做专门培养课程,培养合格人员送到企业去服务的良性循环过程。一般存在学校不清楚企业的需求,企业不清楚学校的资源,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将来等问题。为了解决三个不清楚问题,通过专门机构协调解决这些问题,便于提高可执行性和效果。endprint

如图1所示,一种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图。企业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明确所需人才应具备的条件。公司收集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要求等信息,通过调研选择合适的学校,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课程。为企业与学校的结合搭桥。学校积极宣传,提供学生、教师、教室等资源,为培养课程的实施提供条件。最终公司和学校合作,为企业培养符合条件的人才。培训合格发放证书,考核合格的学生,直接介绍到企业,保障被录用的机会。通过第三方机构、知名企业、知名大学相结合的本科生的培养案例,说明具体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案例中具体过程和方法如下:

M公司(咨询和培训专业公司)先去T公司(知名公司)了解近期的人才需求状况以及具体条件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M公司找有相关性的高等院校,通过调查分析选择X学院(知名高等院校),说明知名T公司的人才需求信息。X院校判断M公司提供的T公司人才需求信息很有价值,对学院的学生培养很有意义。M公司和X学院根据T公司的要求,量身定做专门的培训方案和培训课程,共同合作培养。X学院的低年级学生们通过多次M公司的推介会、实地参观、多方咨询选择参加培训。根据国家要求所制定的学科基本大纲设置的专业课程基本满足公司的专业要求。主要传授做人的基本观念和思想、知识转变智慧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制定具体的考核目标,传授研发方法,布置相关课题去完成,补充专业外语和社会礼节是主要的培训内容。

综上所述,这种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是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基础,培养符合企业所需的人才。既能减少企业培训新职员环节,也为企业省去很多经费以及节省培训时间。通过培养,学生可以提高综合素质,合格后有保障能进入理想的企业。由于2012年才开始,这种培养模式的最终评价分析,还需要跟踪几个月的时间。今后需要继续完善解决培养经费的问题,培训时间与正常教学时间的冲突问题,培训地点的问题,培养质量的问题等。

五、结束语

1.产学研应强化行政部门的职能,确保顺利的实施。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支持高等院校的产学研项目,优先支持高等院校产学研项目相关的企业,最终促成相关领域的产学研结合。

2.教学研究成果转换生产力过程中,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交流的平台。应结合研究人员的成果,通过一条龙服务的形式,促进专利的申请,与企业的合作,研究项目的申请。

3.人才培养应与社会和市场需求结合,注重知识变成智慧的过程和方法。大学期间的课程基本涵盖学生所需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环节,应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第三方机构加入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协调,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制定专门培训方案和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收集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和要求等信息有一定的局限性,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是很敏感的问题。因此,通过第三方机构协调处理,可提高效率和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石共文,向英明.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时间模式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2)(4):3-6.

[2]马陆亭.我国产学研结合的时间爱女探索与展望[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24-31.

[3]张俊,李忠云.我国产学研稽核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理论与实践,2006,(1):67-71.

[4]孙庆平,王昌贤.高等教育中的产学研结合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6(4):57-59.

[5]产学研.http://baike.baidu.com/view/1319202.htm,2012.1.

[6]人才.http://baike.baidu.com/view/10905.htm,2012.1.

[7]产学官.http://ja.wikipedia.org/wiki/%E7%94%A3%E5%AD%A6%E9%80%A3%E6%90%BA,2012.5.

[8]TLO.http://www.meti.go.jp/policy/innovation_corp/tlo-1outline.htm,2012.5.

[9]东京农工大学TLO.http://www.tuat-tlo.com/index/rekishi/rekishi.htm,2012.5.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机构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高校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