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阳民间器乐的传承和发展研究

2015-12-10宋延雷张静嘉

宋延雷 张静嘉

摘 要:地处皖西北的阜阳地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并有着丰厚而悠久的民间器乐文化。然而近年来,在多种原因的影响下,使该地区民间器乐文化的传承也遇到了诸多难题,急需得到有效的处理。鉴于此,本文从该地区民间器乐的现状谈起,从地方政府、品牌建设、地方高校等几个方面,就其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途径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皖北阜阳;民间器乐;传承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1-0221-02

一、阜阳民间器乐的发展现状

阜阳别名颍州、汝阴,地处安徽省西北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极为丰厚的民间音乐资源。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民间器乐艺术。据不完全统计,阜阳地区的民间乐器多达近50种,主要有吹管乐器:号、大唢呐,小唢呐、曲笛、笙。打击乐器:小青子、手锣、马锣、木鱼、冬鼓、等。拉弦器乐:高胡、二胡、大胡、板胡等。弹拔乐器:扬琴、琵琶、月琴、三弦等。在多个民间器乐班的推动下,民间器乐早已成为了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并成为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然而近年来,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阜阳民间器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遇到了危机,具体表现为从业人数的减少、民众的热情度下降、传承难以维系等多个方面,外界民众缺乏对其的了解,而本地人也没有认识到其特有的价值和意义,使其备受冷落,并一度到了失传的边缘。虽然地方政府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还是很难从根本上扭转当下的困境,所以从多个角度入手,采用多种方式来继承和发展这门传统文化,已经是刻不容缓。

二、皖北阜阳地区民间器乐的传承和发展

(一)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民间器乐作为一种民族民间文化,长期以来都处于一种自然的发展状态中,并没有得到过专项和系统的研究。而在其遭遇传承危机的今天,要想推动其继续发展,首要做的就是对其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这正是推动其发展的基础所在。具体来说,主要包含“抢”、“梳”、“研”、“推”四个方面。

首先是“抢”,即抢救。口传心授是民间器乐的主要传承方式,该种方式的一个重大缺陷就是缺乏资料的保存意识。所以皖北民间器乐的文字资料相对较少,音频和视频资料更是无从谈起。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民间艺人也逐渐老龄化,而年轻艺人则学艺较短,经验不足,使阜阳民间器乐文化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所以要组织一支专门的队伍,对民间器乐的曲目、乐器、艺人等进行全面的抢救式普查,并将结果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保存下来,避免其受到二次损害,并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梳”,即梳理。流传千年的阜阳器乐文化,本身是十分悠久和丰厚的,所以应该在抢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更好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比如按照乐器类型、题材内容、流传地域等进行分类,避免其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中。再次是“研”,即研究。抢救和梳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进行科学研究工作。要从音乐学、文化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多个角度入手,对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总结出其发展脉络、音乐特征、文化意义、思想内涵等,并以论文、专著等形式体现出来。最后是“推”,即推广。阜阳民间器乐文化之所以遭遇到了传承危机,并不是其本身的价值和魅力不足,而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因为缺乏丰富的渠道,使人们难以近距离的接触阜阳民间器乐。较之过去而言,如今的传播条件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要积极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对阜阳民间器乐予以广泛的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这门艺术,这种认可程度,正是其在当代传承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对于一种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来说,政府无疑是最有力的主导者。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各级政府也充分认识到了其价值和重要性,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扎实而有效的工作,也由此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和文化收益。所以说,地方政府主导者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在政府的直接帮助下,建立起一个传承和发展的体制,包含资金投入、日常管理、科学研究、活动举办、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

在资金投入方面,在政府予以专项资金支持的同时,也要建立起文化产业基金,鼓励非公有制资本的融入,以扩大资金来源。在日常管理上,要依托于地方文化部门,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各项工作和活动进行统筹管理,同时也要给予各个子部门一定的自主权,鼓励其大胆的创新。在活动举办上,一方面是要丰富活动内容。除了传统的器乐专场演出外,还可以举办一些民间器乐节、民间艺人访谈、群众器乐演奏比赛等,既能最大限度的拉近民众和阜阳民间器乐的距离,也由此表现出了政府对这项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营造出一个关注和支持阜阳民间器乐文化发展的氛围。另一方面则要推动阜阳民间器乐与其它文化、产业的融合。比如可以将其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打造山水实景演出、民间器乐文化体验基地等项目,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激发起民众的兴趣。在人才培养上,要给一些老艺人予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并通过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帮助他们做好传承工作。以上多项工作的开展和整个机制的建立,都需要以政府为主导才能顺利进行下去,所以地方政府应该认识其中的重要性,真正将其视为自身的责任和义务,给阜阳民族器乐的传承和发展以最为坚实的保障。

(三)融入高校音乐教育

近年来,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而从其接受和传承的角度来说,高校大学生正是最佳人选,地方高校也应该是最佳的传承基地。所以将阜阳民间器乐融入到高校音乐教育中来,正是推动其发展和传承又一个重要渠道。

首先是教学理念方面。要求地方高校的学校和院系领导,认识到这种融合的价值和意义,明晰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这样做要达到何种目的等。经过分析可以看出,将阜阳民间器乐文化融入到高等教育中,既能够使其获得新的传承途径,也能丰富当下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资源,并由此让学生产生一种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而该理念一旦树立后,所有活动的开展都要遵循该理念,保证其有条不紊的发展。其次是教学内容方面。应该抽调高校音乐教师的精干力量,组成一支专业队伍,在现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通过田野采风、和民间艺人深入交流等,编写出有着较强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教材,既能够满足公共音乐教育的需要,也适用于专业音乐教育,并结合实际情况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进行授课。在师资建设方面,虽然当下高校的音乐教师都有着较为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但是因为在求学期间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所以对阜阳民间器乐同样缺乏足够和深入的了解。对此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对阜阳民间器乐进行全面的学习。对此学校也要予大力的支持。如田野采风、外出学习、相关活动的举办等,都应该得到学校方面的鼓励和协助。同时学校也要采用“请进来”的方式,多邀请一些民间艺人进入学校进行演出、讲座、示范、指导等,全面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在活动开展方面。可以依托于校园,主动开展一系列文艺活动。如校园民族器乐演奏大赛,可以效仿当下备受大学生喜欢的选秀类节目,比赛面向全体学生,从海选开始,经过层层选拔后评出最后的总冠军,并对获奖者予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在活动举办期间,学校网站、校园广播等也要予以及时的报道,营造出一个浓厚的氛围。还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对某一种乐器发展进行专题调研,与当地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获得对这种乐器更加深刻的认识,所形成的研究成果也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可以看出,将阜阳民间器乐融入高校音乐教育,是一个双赢的结果,理应得到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四)打造精品品牌

在民间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过程中,文化品牌的打造是十分重要的,并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能够提升该民间文化的知名度,拉近与民众之间的距离;二是能够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并由此形成自身的造血功能,摆脱只能依靠外部输血的尴尬境地。这两个方面对于民间文化的发展来说都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具体到阜阳民间器乐来说,打造出一场精彩的山水实景演出,正是精品文化品牌构建的关键。山水实景演出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新型文艺演出,也是演艺业和旅游业结合的典范。在一些旅游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主办方往往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景点,作为演出的主场地,演出内容也是本地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如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少林禅宗音乐大典》,就是一场以表现禅乐为主的演出,演出地点就在少林寺外的群山中。山东泰安的《泰山封禅大典》,则是在山脚下对帝王泰山封禅的场景予以了再现。而阜阳民间器乐文化所在地——阜阳和皖西北地区,同样有着丰厚的旅游资源。颍州西湖、阜阳生态园、颍上八里河风景区等景点,都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完全有条件和民间器乐结合起来,并融合阜阳民歌等,打造出一场山水实景演出,使之成为阜阳的文化名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则要充分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保证品牌的质量。之所以称之为品牌,意味着其有着极高的质量和代表性。在内容上,要重点突出阜阳民间器乐的音乐特色、文化韵味和思想内涵。在形式上,要结合当代人的审美需要,主动将一些高科技技术融入其中,力求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并由此激发起观众的兴趣。其次是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要在地方政府的积极协调下,充分利用好各种媒体,如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等,对该品牌进行广泛的宣传,先要让观众知道有这个品牌的存在,才能为观看这场演出打下基础。而且在选宣传过程中,要尤其主动对新媒体的应用,如微博、微信等,这些新兴媒体能够使宣传效果得到本质上的提升。最后是理顺发展模式。当一个品牌的打造初见成效时,其就不再是简单的几场演出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项目,涉及到资金投入、利益分配、人才培养、后勤保障等多个方面,需要主管部门结合实际情况,理顺多个环节,即各负其责,又能够有效发挥出合力,保证其在一个良性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近年来,国家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使很多珍贵的民间艺术迎来了新的春天,有效推动了民族民间艺术在当代的发展。作为皖北阜阳地区的民间器乐来说,也应该积极融入到这股大潮中,通过政府、地方高校、普通群众等多方面的努力,及时而有效的破解其传承的瓶颈,并迎来更大的发展。这不但是一个地区乃至国家文化发展的需要,更是每一个艺术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所在。本文也正是本着这一目的,就阜阳民间器乐文化的发展途径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本能够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为其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宇.皖北民间乐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2〕檀伯才,张宇.皖北民间乐班的音乐文化特征与文化价值研究——以安徽省灵璧县“周家班”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3(08).

〔3〕陈丽.中国民间音乐走向舞台的重要性刍议[J].子(中旬),2013(08).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