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布索尼《C大调钢琴协奏曲》的和声特点

2015-12-10于童

关键词:和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于童

摘 要:20世纪的西方音乐与之前古典、浪漫时期相比更加地丰富多彩,音乐的变化空前剧烈,不论是技法还是流派都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景象,作品的形式、表现手法都常常使人感到惊讶。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民族主义音乐、序列音乐等不同类型的音乐逐步兴起并被人们所接受。布索尼正是这一时期非常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而由其创作的《C大调钢琴协奏曲》更是其本人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本文仅从和声方面对这一作品进行简要的分析,以资纪念。

关键词:布索尼;C大调钢琴协奏曲;和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1-0218-03

一、作者简介

费鲁乔·布索尼,1866年4月1日生于恩波利,1924年7月24日卒于柏林。他的父亲是单簧管演奏家,母亲是钢琴家。幼年受父母的音乐教育,8岁公开演奏,9岁时获得鲁宾斯坦的称赞。10岁在格拉茨从名师W.A.雷米学习作曲。1882年被吸收为博洛尼亚音乐学会会员,后曾任赫尔辛基音乐学院(1889)、莫斯科音乐学院(1890)和波士顿的新英格兰音乐学院钢琴教授。1894~1913年定居柏林,有时外出旅行演奏。1902~1909年间他指挥乐队演奏许多青年作曲家的作品。1913~1914年任博洛尼亚音乐学院院长。1915~1920年间住在苏黎世。后回柏林直到1924年去世。

布索尼是一位卓越的钢琴演奏家,他所诠释的作品情感理智丰富,踏板的运用有独到之处。同时布索尼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杰出的作曲家、指挥家,一生创作了歌剧、管弦乐、合唱、室内乐、协奏曲等众多体裁的音乐作品。无疑《C大调钢琴协奏曲》是其中最具特点的作品。首先,布索尼一生只创作了一部钢琴协奏曲。整部作品钢琴部分难度之高令人生畏,不论是对演奏者的技术还是耐力都构成了巨大的挑战,1904年首演之后除了作曲家本人及他的几个学生挚友外,整个20世纪几乎乏人问津。幸运的是,20世纪另一位钢琴家约翰·奥格顿以敏锐的目光发现了这部作品,其留下的录音已成为过去几十年来布索尼音乐复兴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碑。其次,《C大调钢琴协奏曲》打破了协奏曲由三个乐章构成的模式,而是由五个庞大地乐章构成,并且布索尼在最后加入了男声合唱的乐章,《C大调钢琴协奏曲》摒弃了以往浪漫主义协奏曲中的对立性与对抗性,使钢琴独奏融入到乐队中,成为整体的一部分。《C大调钢琴协奏曲》是布索尼音乐风格转变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文就从和声方面入手,对这部作品的和声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

二、和声手法的运用

《C大调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904年,此时正处于现代音乐的萌芽阶段,经过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积累,现代主义渐显雏形,从幼时便接受音乐训练的布索尼对于三种音乐类型的了解与应用更是得心应手。在《C大调钢琴协奏曲》中布索尼将三种音乐类型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布索尼将古典主义和弦的稳定性作为了整体和声构架的基础,更多古典主义和声中传统的三和弦与七和弦被当做和声素材广泛应用,从而也使调性更加稳定。而一些非三度叠置和弦的应用又使得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精华融合进了作品中,大大丰富了作品的和声色彩。

(一)古典主义功能性的和声进行与意外进行

和声学的发展从古典时期到浪漫时期再到现代主义时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创作于1904年的《C大调钢琴协奏曲》依然以传统和声学为基础,大量运用了传统和声中最为重要的三和弦、七和弦以及和弦的功能序进的逻辑。同时,增加了如四五度叠置和弦等浪漫以及现代主义的和声创作手法。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跨越古典、浪漫、现代的具有布索尼个人风格的和声语言。

三和弦,传统上分为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正三和弦(包括主和弦T、属和弦D、下属和弦S)具有极为重要的稳定调式的作用,是古典主义时期和声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布索尼在协奏曲的第一、三、五乐章中大量应用了正三和弦,突出了其功能性的特点,使作品牢牢的稳固在传统和声的框架内,支撑起了整部协奏曲。同时,功能性较弱而色彩性较强的副三和弦(除T、S、D以外的调性内其它各级和弦)或穿插其中,或用在正三和弦之后,使正三和弦的功能性得到扩展和延伸。

功能性的和声进行是古典主义和声中最具代表性的和声进行,常用的功能性进行包括正格进行即调式主和弦到属和弦到主和弦的进行(T——D——T),变格进行即调式主和弦到下属和弦到主和弦的进行(T——S——T),完全进行即调式主和弦到下属和弦到属和弦再回到主和弦的进行(T——S——D——T),半成进行即调式下属和弦到属和弦的进行(S——D)。布索尼在《C大调钢琴协奏曲》中比较多地运用了传统的T——S,T——D——T等功能性进行,如乐曲第二乐章第160——180小节。(见谱例1)

谱例1中音乐片段的调性为bB大调,其中调式属音F(fa)作为持续音一直在低音部保持,从功能进行上来看,也是传统古典主义的T——S和T——D7——T的功能性进行。除此处之外,乐曲其它乐章也有多处或正格或变格的和声进行,可见作曲家对于传统古典主义和声构架的钟爱,也以此作为作品和声构架的基础。

意外进行,传统和声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意外进行指的是“用某一个别的和弦代替原本应该出现,受到期待的那个和弦。而这个替代的和弦并不是其前一个和弦直接的功能后续。”意外进行打破了传统和声进行的逻辑,产生出了和原本期待的和声音响不同的色彩效果,是和声进行中非常让人惊喜的部分。通常被作用和声意外进行的和弦是D7——Ⅵ,D2——T6等。在《C大调钢琴协奏曲》中,布索尼也运用了这一和声手法,丰富了作品的和声色彩。(见谱例2)

(二)浪漫主义和声素材的运用

19世纪初产生的浪漫主义音乐流派更加注重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浪漫主义的音乐强烈、自由、奔放,因而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有很多是在寻求和声色彩性的变化,不协和和弦的使用,非功能或弱功能的和声进行等。在《C大调钢琴协奏曲》中,布索尼也将浪漫主义的音乐特征融合进了作品中。大量副属和弦与高叠和弦的使用大大丰富了作品的和声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抗衡主调强化了音乐的律动。

在乐曲的第四乐章,第746—759小节中,布索尼运用了C大调的Ⅵ级、Ⅴ级、Ⅱ级的副属和弦,并且在部分解决过程中并不是按照古典主义传统的解决方式解决到对应的副主和弦,而是直接解决到了副主和弦的Ⅱ级,这种“意外”的和声进行使乐曲的和声效果更加丰富更加令人意外与期待。同时,布索尼还运用了一连串的副属和弦的连锁进行,这些和声技巧的使用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和声色彩性与和弦的不稳定性,又能构成流畅的半音化和声进行,产生了特别好的色彩效果。(见谱例3)

在《C大调钢琴协奏曲》中高叠和弦的使用也不在少数,这些高叠和弦的使用同样为作品的和声音响注入了新的素材,再次体现出了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由于布索尼处于现代音乐的萌芽阶段,所以这些高叠和弦的使用还比较保守,大多都是按照三度叠置关系构建起来的九和弦,如作品第一乐章第102—110小节。(见谱例4)

(三)现代主义平行和弦与反向进行等和声手法的加入

现代主义音乐泛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主义音乐以后产生的各个流派。这段时间的西方音乐风格、流派十分繁杂,演变也非常剧烈。和声方面更是完全打破了传统和声功能性的逻辑,产生出了很多极具个性的和声语汇和非常规的和弦与和声进行,其中就包括了平行和弦与反向进行等和声手法。平行和弦进行是一种立体化的旋律,可以形成一种较为复杂特殊的多声音乐,布索尼在《C大调钢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中大量应用了这种手法,形成了有别于传统功能和声进行的特殊的进行方式。其中比较有特点的是平行四五度叠置和弦的进行,在乐曲第三乐章第98——100小节,布索尼就运用了这种这一手法。(见谱例5)

除了平行四五度叠置和弦,平行七和弦在作品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应用,如在乐曲第三乐章第125小节处(见谱例6),这些和声进行的应用都大大丰富了作品的和声色彩,形成了类似于多声部写作所产生的音响效果,使作品具有一定的现代主义音乐特点。

反向进行一般分为反向线性进行和对称结构的线性进行两种形式,在这部作品中,布索尼也在多处运用了反向进行的创作手法,如第三乐章第46——49小节。(见谱例7)

除平行和弦与反向进行外,布索尼也运用了其他的现代主义和声创作手法,比如平行音程等等,在本文中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

三、调性布局

布索尼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作曲家,被晚期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影响,作品中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任何一部具有一定规模的音乐作品都不可能是单一调性构成的,在一部非单一调性的音乐作品中各个调性出现的顺序称之为调性布局。在布索尼的《C大调钢琴协奏曲》中,综合五个乐章的调性变化,大体可以总结出五个乐章的主体调性,分别为C大调、d小调、bD大调、A大调、C大调。在这里可以看出,布索尼在调性安排上在比较重要的一、三、五乐章依然与古典主义传统意义上的调性布局相吻合。中间二、四乐章调性的频繁变化可以说是布索尼对调性布局的一种尝试与创新,尤其是第一、二乐章C大调与d小调,第二、三乐章d小调与bD大调的衔接与碰撞,学习过调性知识的都应该知道,二度转调与增一度转调在传统调性理论中是关系最远的两种转调形式,它们之间没有任何的共同点,这就使得这部作品在乐章与乐章之间凸显出激烈的音响对比,体现了调性之间强烈的色彩性对比,这样的一种安排也表现出布索尼的创作意识在当时是先进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

四、结语

布索尼是20世纪20年代开始盛行的新古典主义音乐的先驱,他认为音乐应该保持严格的客观精神和中立态度。他的音乐将南国意大利的奔放抒情与北方德奥的厚重深邃融为一炉,被形容成心灵和思想、激情与理智的美妙结合。《C大调钢琴协奏曲》是布索尼音乐创作中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是布索尼创作手法与创作理念、美学思想集中体现的一座里程碑,是其进入创作技法成熟期的一次重要过程。他在韦伯恩、巴托克、梅西安之前运用了近代作曲手法,虽然在作曲领域,布索尼的成绩不及贝多芬等大作曲家,但这部作品在钢琴协奏曲这个音乐体裁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仍然可圈可点,仍然不容忽视。在某些方面,这部作品甚至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在这部作品的创作上,布索尼遵循传统并积极创新,在古典主义创作技法的基础上积极尝试现代主义的写作特点,并进行了巧妙地融合,这部作品对其创作技法的成熟及创作风格的奠定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布索尼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仅仅从这部作品的和声方面进行了浅显的分析,总体来说,这部作品的和声语言是以古典主义传统风格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为基础,过程中融合了浪漫主义色彩性的和声手法,同时拓展了诸如平行和弦、反向进行等现代主义和声手法。三种和声风格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和声语汇,而且增强了和声语言的表现力,形成了这部作品独特的和声风格。同时,在调式调性传统的调性布局方面,既采取了传统的调性呈示手法,又大胆的加入了二度与增一度的转调对比等,都体现出布索尼创新的新成果,是浪漫主义晚期至现代主义初期人类音乐史上的重要财富。

笔者学识有限,本文对《C大调钢琴协奏曲》的分析仅仅限于和声方面并且相对浅显,文中有不妥帖之处欢迎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笔者将通过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务必使今后的研究更加准确深入。

参考文献:

〔1〕雷达.恒久的魅力来自——总是重新开始-意大利作曲家布索尼的音乐生涯[J].人民音乐,2002(11).

〔2〕冯志平.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3〕贾波.布索尼《C大调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技法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和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绘画之本:欧洲古典主义大师素描
架起古典主义到现代的桥梁——法国风景园林大师阿兰·普罗沃的景观设计
《风之谷》配乐作品中和声与画面的融合分析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