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马克·麦卡锡《边境三部曲》的生态批评解析

2015-12-10宣菡静

关键词:生态批评自然人文

宣菡静

摘 要:以麦卡锡《边境三部曲》之《骏马》,《穿越》,《平原上的城市》为文本分析基础,结合生态批评理论,从三部曲中“反人类中心主义”,尊重动物生命及人文关怀三个角度,分析作品中体现的生态意识,展现作者在呼唤生态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唤起人们对于生态的关注。

关键词:生态批评;动物;自然;人文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1-0201-03

一、生态批评理论

与20世纪以来文学批评其他流派有所不同,生态批评源起的动力来自于全世界范围的生态危机的逼促。自文艺复兴以来,在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引导下,人类把自然视为可以榨取的资源为所欲为,肆意地贬低自然的价值,夸大人的主观作用,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害,威胁到人类的生活生存环境。生态批评思想是人类对于减轻生态灾难,保护生态环境在文学批评领域的表现,产生于文学研究者强烈的保护生态平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人类社会生态危机的背景下形成并发展。

对于生态批评,多数人认同美国生态批评的主要倡导者罗特费尔蒂定义:“生态批评是研究文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批评。”①它要揭示文学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生态危机之思想文化根源,同时也要探索文学的生态审美及其艺术表现”。麦卡锡的《边境三部曲》被美国《旧金山记事》称之为“具有本世纪最高文学成就的美国经典名著”,在美国本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三部作品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声誉,不仅因为作品中雄伟壮阔的大自然描写,更因为作品中所体现的生态思想的内涵。本文正是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分析作品中体现的生态意识,生态观念,以及作者对于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所采取的解决办法。

二、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边境三部曲》

(一)反人类中心主义的体现

西方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人类中心主义”,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引下,人类为了自身利益的考虑,在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自然的同时也极大地破坏了自然环境。尽管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下,人类的经济科技各方面都取得了极大地进步。然而,隐含在发展背后的危机是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生态主义者认为人类应当用“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来应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从生态角度”研究考察文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试图打破以人类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对人类企图征服统治自然的欲望展开批判。《边境三部曲》中“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首先体现在对大自然浩瀚壮观的描述。在三部曲中,大自然一直贯穿其中,时刻陪伴着主人公的存在。麦卡锡赋予了大自然生命-广阔而蓬勃。《边境三部曲》中的日月山水,虫鱼鸟兽都是人类行为活动的旁观者。它们时时刻刻审视着人类的行为—无论是邪恶与残暴,亦或是英雄与正义。

《骏马》中对于原生态的描写的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被人类活动所破坏的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静谧的生存环境。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的存在,包括自然中的土壤、植物、动物、气候等。人类的经济活动一方面作用于自然环境,而另一方面自然环境又会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两者相辅相成。遵循自然规律对经济活动发展起促进作用,违背自然规律在对自然破坏的同时,自然也将对经济活动产生毁灭性的冲击。“大牧场”,“大片的林区”“沼泽”“天然的泉水”“清澈的溪流”“池塘,湖泊”“鲜活的鱼类”“各种珍稀的动物”,这些在人类活动中未被污染的领域是人们生活的美好家园,各种植被完好,动物们安逸地生活在属于各自的空间,天然的泉水溪水向我们展示一片安静祥和的生存环境,然而当代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资源危机给人类上了一堂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课。过度开发使得大片的林区不复存在,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漠变绿洲,自然灾害不断发生,逐渐沦为生态性贫困。

又如《穿越》中对于自然的描写透漏着原始生态的美丽和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的关系。

狼群在追杀着羚羊;而亡命中的羚羊在白皑皑的雪野上像幽灵似的急速逃窜,或长奔、或急转、或盘旋②……此处对于原生态的描述生动的记述了生态学上的食物链关系。尽管有紧张激烈的追逃景象,有狼群疯狂的捕猎着羚羊的场面,看似紧张残酷,实则为维持一种地球物种的生态平衡。 在对溪水及沃野丰富多彩的平原和沙漠的精彩的描述同时,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宏伟宁静和动态品质。然而,自然在人类发展史上还扮演着另一个重要的角色——作为人类历史的见证。此时的自然不再是沉默的,毫无感觉的,相反,它成为一部小说中的人物出现在作品中。一千年前,人类生活和狩猎在巨大岩石的见证下;一千年后,一群牛仔坐在了岩石边。他们的身影投在岩石壁上,岩石,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它的存在标志着人类发展的连续性。在时间的长河中,人类只是地球在某一阶段的发展。而伴随着以黑色的荒野为舞台,山和岩石峭壁为背景,麦卡锡向我们展示了黑暗中风中的火种,人投在岩石上的幻影,狗群的咆哮。表面上静止的山和岩石好像在注视着这些他们的眼皮底下的人和他们的家畜狩猎。在空间上,人类只是整个生态系统存在的生物种类之一。因此人类没有理由成为这个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唯一主导者。而目前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达到了我们人类需要为自然界所作出自己努力的时刻。

综上,《边境三部曲》中,自然环境描写不仅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优美的大自然和美墨边境的自然风光,更是体现着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生态文学内涵;自然环境作为人类活动的参与者,处处体现着自身存在的力量,审视着人类的行为,它向人们警示着,人类只有改变与自然的关系,停止掠夺,善待自然,才能重返与自然的和谐。同时自然环境的描写对于人物内心活动的表现体现了科马克·麦卡锡精彩的文笔。

《边境三部曲》中“反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同样表现在人们对于社会工业化的排斥与抗拒。《天下骏马》中因为大工业的侵蚀和牧场的颓败,两位少年牛仔格雷迪和罗林斯在美国西部的牧场因城市化而即将消失,少年牛仔们也将失去自由自在的牧场生活。由于他们不愿意融入物欲横生的城市,因此决定离开家乡南下墨西哥去寻找内心深处的净土和自由的田园生活。《天下骏马》的这一细节描写所反映的并非普通的牛仔探险,而是在美国工业化滚滚浪潮中不断消失的田园牧场的真实写照,是时代真实的缩影,悲壮而真切。“残缺的篱笆,生锈的铁丝网,破败的房屋,古旧的风车”,向我们展现出了牧场衰败的凄凉画面。由于大工业的侵蚀和牧场的颓败,连野牛群都消失无踪影,悠闲地田园生活即将消失,取之而来的是工业化的城市生活,主人公牛仔格雷迪和罗林斯正是源于这种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前往墨西哥去寻求理想中的牧场生活。

在讲述工业社会对人们的影响时,阿莱詹德拉的奶奶用孩子做了比喻。她说,孩子们十一二岁前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生活自由自在。因为他们对工业社会不了解,也不被工业文明的成就影响生活。然而当工业文明到来时,他们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失去了无忧的童年生活,变得严肃认真,成熟稳重而谨慎有余。前后巨大的反差原因其实简洁明了,因为他们开始懂得认识工业社会的含义,并感受到工业文明为他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在对工业社会这种陌生事物不了解的同时视工业文明如大敌,对它既有恐惧害怕,又有无可奈何的心理。其实也正说明了人类利用科技手段来改变自然,改变生活方式,然而这种生活方式也并非只为人类带来幸福。人类在享受物质富裕的同时也付出极高的代价---天真、烂漫和自由等。

《穿越》中的母狼形象也体现了这一点。狼吃羊本身维持生态平衡的食物链关系,然而工业化破坏原始生态,催生人们的欲望,人们将利益链延伸到狼的生存范围,由此造成狼缺乏食物来源,它不得不选择下山争夺人类的家畜。由此看来,问题的中心点也不在狼的身上,而在人们本身。随着草原狼这种具有草原清道夫职能的物种的消失,草原的生态必将出现不平衡状态,生态不平衡造成的生态链断裂的后果为人类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生态文学就此展开了对工业的批判,然而这种批判也绝不是简单粗暴的反对。“然而这种批判并不是完全否定工业和科技本身,而是要凸显人类现存的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的致命缺陷,促使人类思考和探寻发展工业和科技的正确道路。③由此看来,麦卡锡作品中所体现的优美壮观的大自然景象并非闲情逸致,而是着眼于警世醒人,充满着人文关怀。

二、尊重动物的生命

生态思想家阿尔贝特·史怀泽曾言,“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中的大事”。④

麦卡锡笔下的主人公们虽然也使役动物,甚至为了生存需要而猎杀动物,但他们并不刻意虐待动物。对于动物他们表现的更多是关心爱护,关爱动物并与其平等相处。《骏马》中对于动物的关爱占有相当大的篇幅,细节描写之处可见一斑。

所有漂亮的马,“马”存在于其标题,自然而然地强调马的重要性。

篇章一开始就描写了格雷迪对于马的热爱,他认为马不仅是动物而且是有血有肉的,对这些生性刚烈而又颇具灵性的生物充满了崇敬和关爱。在小说中,麦卡锡并不仅描写了作为主要工具的马的动物特征,而是巧妙地给“马”类似人类的动作,面部表情,甚至思考的能力。这样的一种描写使得读者在阅读可以看出动物的特征:

“跳舞”,“追逐地面上的笼头绳尾,“拉疼,鼻子”,和“互相呼应”,我们读到的词应该用在人类。但是一旦用于动物的动作,这些表达是在神奇地缩小了人与马之间的差距。多年来,人们一直统治“马”,因为他们不相信他们的灵魂和他们的尊严。无论发生什么,马总是无声地容忍着。然而当“马”行动起来,能够思考或像人类一样感知事物时,人类统治马的力量得到了削弱。格雷迪感觉他们像人类一样,原因很简单,他把马视为与自己平等的地位。《穿越》中狼与比利既是对手,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狼一开始和比利是对手:由于母狼扑食了牧场的好几头牛,父亲命令比利捕杀它,然而在与狼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比利开始逐渐了解并且尊敬这个对手。在成功捕捉到母狼后,出于人性的考虑和对母狼的同情心比利决定送其回故乡。送狼的过程成为比利成熟成长的仪式,比利与狼的关系在比利穿越国境送狼回墨西哥的旅途中得到改善,与狼的关系也日益密切。他从狼那里获得启示,学会以尊重、平等得态度对待自然届的生灵。在生态系统中,狼本是牧人的天敌,但在小说中比利和狼两颗孤独的灵魂互相依靠,相互尊重,感情得到了升华。最终由于狼的生命被毁灭,也给比利的心灵带来了严重的创伤。除了对于骏马的热爱和母狼生命的尊重,在《平原上的城市》中也可见许多主人公对于动物的关爱,例如:当他们沿路追踪咬死多头牛的野狗时,在路上约翰感受到了附近有已经死去的野狗幼崽,于是劝说比利与其一道将幼崽带回的场面。通过人与马,人与其它动物的故事,麦卡锡告诫人类,若要永远生存下去,避免生态灭绝,就必须改变我们自身。敬畏动物生命,保护物种,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

三、弃恶扬善的人文生态

在麦卡锡的眼中,爱是最好的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途径,它也是与其他人最好的相处之道。作者深刻的论证了牛仔之间的兄弟情谊。牛仔们配合彼此工作;相互倾听,彼此鼓励,建议;在生活中互相支持,像兄弟一样。他们的兄弟关系体现在牛仔们融入和谐的牧场生活中。《骏马》中,布莱文斯的出场,让约翰和罗林斯意识到危险的靠近,却仍然在布莱文斯害怕遭受雷击而驰骋奔跑之后前去寻找他。当布莱文斯丢失大红马后,两人共同帮助布莱文斯偷回宝马。马匹的被盗对于牛仔们来说不仅意味着交通工具的损失和私人财产的损失,而且犹如失去一件亲密之物般。而他们冒险偷走马匹的行动为日后埋下了祸根,因此自己遭受了牢狱之灾,差点丧命。所有这些能够说明在西部牛仔的心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朋友意气广泛存在。

尽管麦卡锡的作品中也有黑暗势力和美墨边境的暴力冲突,然而,《边境三部曲》中除了凸显牛仔们的兄弟情怀,也有大量的篇幅来表现普通人之间的朴素的和谐人文观。

《穿越》中的比利在护送母狼的旅程中感受到陌生人对他们的温暖和关爱。卡车司机尽管对他的危险行为极为不赞同,仍然帮助比利牵回被狼吓跑的马。当比利带着重伤的博伊德躲避匪帮追杀时,得到了一群农场工人的帮助。博伊德被他们安顿在姆尼奥斯家里养伤,得到主人的悉心照顾。

比利半夜为弟弟请医生,然而却没有钱支付医药费用。当比利决定用堪比性命的马匹来换取医药费用时,医生非但不要他的马做抵押,并且再三强调不会索取报酬,又不辞辛劳地为博伊德疗伤一夜。

《边境三部曲》中,牛仔之间的兄弟情义,以及人与人之间温暖善良的关爱之情给人们带来诸多的感动向我们阐释和谐关爱对一个社会群体的重要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分析作品中体现的生态思想内涵,旨在呼吁人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恰当的解决工业发展带来的相关问题,正确的处理与自然或其他生物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为它不仅是关于人们是否足够或不自觉的道德,也与整个人类的未来相关。因此,注重生态平衡和人类和谐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显得过度的。

注 释:

①Cheryll Glotfelty,The Ecocriticism Reader Landmarks in Literature Ecology Georgia: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1996.

②科马克·麦卡锡.穿越[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2.

③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78.

④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19.

参考文献:

〔1〕科马克·麦卡锡.骏马[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2〕科马克·麦卡锡.穿越[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3〕科马克·麦卡锡.平原上的城市[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4〕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袁美萍.论科马克·麦卡锡“边境三部曲”的文化记忆[J].暨南大学,2011.

〔6〕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 姜黎梅)

猜你喜欢

生态批评自然人文
人文绍兴
科马克?麦卡锡西部小说的生态批评解读
人文社科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