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2015-12-09范晋鸿山西省偏关县窑头乡卫生院0364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念珠菌真菌肺部

范晋鸿 山西省偏关县窑头乡卫生院 036400

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范晋鸿山西省偏关县窑头乡卫生院0364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的发病特点、诊疗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8例慢性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的痰菌培养显示患者以念珠菌,特别是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经治疗后18例患者中10例治愈,4例显效,2例好转,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77.8%。结论:在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患者中念珠菌特别是白色念珠菌为主要感染菌,可作为今后经验治疗的基础。此外,对此类患者迅速正确的诊断十分关键。

关键词慢性肺部疾病真菌感染治疗方法临床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肺部疾病均呈慢性病程,病情反复,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常需要长期接受广谱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同时由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侵入性操作的实施(如各种留置管的置入、纤维支气管镜的应用、机械通气)等均使得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极易引发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不易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救治不及时,使得慢性肺部疾病病程迁延不愈,影响其预后,严重者甚至发展成为致死性终末感染,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关注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的诊疗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探讨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的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及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本文特选取本院收治的18例慢性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特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8例慢性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7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9例,慢性肺心病者6例,肺结核者2例,其他1例。

1.2诊断方法及诊断标准取患者深部痰液标本进行检查,在留取标本时注意避免口腔真菌对标本的污染,可采用3%碳酸氢钠漱口。依据卫计委发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进行判断:(1)在基础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出现呼吸系统的症状及体征加重,出现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加。(2)X线胸片出现不能解释的片状或团块状阴影。(3)影像学提示有肺部改变,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用一般的细菌感染不能解释。(4)连续2次或2次以上深部痰培养出同一种真菌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阳性,或血、尿、粪、胸水培养为同一种真菌。(5)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或经皮穿刺肺组织的病理学确诊为真菌感染。

1.3发病诱因本组患者发病前均使用过多种广谱抗生素(其中3种及以下者8例,4种及以上者10例)、糖皮质激素,5例患者曾实施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1.4治疗方法本组18例患者一经确诊为真菌感染后,对于病情较轻的视其感染情况调整抗生素使用剂量,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减量。同时应用咪唑类抗真菌药物氟康唑进行治疗,200mg/d,静脉滴注,疗程1~2个月。对于部分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并注意侵入性操作的严格无菌原则及对这一过程中所用到的医疗器械等进行严格的消毒。治疗一段时间后,进行痰菌培养来检测治疗效果,一般以连续3次痰培养真菌阴性为治愈标准。治疗总有效率为治愈率加显效率。

1.5疗效判定治愈:经合理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X线显示肺部阴影吸收,菌培养阴性;显效:经合理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X线显示肺部阴影部分吸收,菌培养阴性;好转:经合理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稍有改善,X线显示肺部阴影几乎无变化。无效:经合理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变化,X线显示肺部阴影无变化甚至增多。

2结果

(1)痰菌实验结果:18例患者中11例为白色念珠菌感染(占61.1%),3例为热带念珠菌(占16.7%),2例为光滑念珠菌(占11.1%),1例为曲霉菌属(占5.6%),1例为两种以上真菌感染(占5.6%)。即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的患者中以念珠菌感染为主,特别是白色念珠菌。(2)治疗结果:18例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的患者经过合理规范的治疗后,其中10例治愈,4例显效,2例好转,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7.8%。

3讨论

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临床上将致病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其中浅部真菌(癣菌)仅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而深部真菌能侵犯人体皮肤、黏膜、深部组织和内脏,甚至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如真菌性肠炎和婴儿念珠菌肠炎即属于深部真菌病。深部真菌病因其感染危害大,又是院内感染类型之一,其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缺乏有效诊断工具,病程进展快、预后差,因此对患者的危害较大,目前临床上对于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性治疗和经验性治疗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人体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引起人类的疾病,由于其在自然界的广泛存在,因此可随着人的呼吸而进入肺部,因此在深部真菌感染中,肺部的真菌感染是最为常见的[2]。

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的患者多数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不易引起医护人员关注;同时患者多有其他基础性疾病存在并且多数患者有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是免疫抑制剂等的病史;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其病死率高、预后差。由于上述特征使得真菌感染常被误诊、误治,多数患者死于其并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需要临床医护人员给予高度重视,做到早期正确地诊断和治疗。

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由于其临床表现特异性差,常易被肺部基础疾病的临床表现所掩盖而导致误诊和延迟治疗,因而导致真菌感染的高病死率。这些都对患者身体的恢复和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也成为了医护人员临床工作中的巨大挑战。因此为了探讨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的诊疗措施及临床效果,特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8例慢性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均采用咪唑类抗真菌药物氟康唑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患者多以念珠菌感染为主,特别是白色念珠菌。经过合理的抗真菌和其他辅助治疗措施的联合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因此在临床中只要医护人员提高警惕,迅速正确地诊断、治疗真菌感染即可降低其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鲍康身,文玉明.ICU 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1):1184-118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

(编辑紫苏)

收稿日期2014-06-11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2-0195-02

猜你喜欢

念珠菌真菌肺部
4种抗真菌药物对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论少见念珠菌在口腔念珠菌感染病例中的分布及其致病性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广州地区生殖系统念珠菌病的菌型及其体外药敏结果分析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老年患者导尿管相关念珠菌泌尿系感染菌株分布及药敏分析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中医四看判断肺部好不好
千奇百怪的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