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保NGO绿家园创始人汪永晨
——我与“绿家园”十八年

2015-12-09汪永晨

中国记者 2015年2期
关键词:腾格里腾格里沙漠怒江

□ 文/汪永晨

环保NGO绿家园创始人汪永晨
——我与“绿家园”十八年

□ 文/汪永晨

媒体与NGO联手救了腾格里沙漠

据媒体报道:内蒙古阿拉善盟腾格里工业园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后初步得到解决。

说到腾格里沙漠污染,要回溯到2011年8月21日,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发起的“黄河十年行”走到宁夏沙坡头时,当地牧民巴伊尔已经在那里等了我们七个小时。巴伊尔是阿拉善左旗腾格里镇的牧民,他在网上看到关于“黄河十年行”的报道,主动联系了“绿家园”北京办公室,跟我们取得了联系。巴伊尔等我们,是想让我们看看腾格里沙漠工业园区的情况。腾格里沙漠是中国第四大沙漠,虽然黄沙漫漫,但却充满生机。而我们一行记者进去后,却被34个化工企业排进沙漠里的污水吓坏了。

2012年10月29日,“黄河十年行”又和巴伊尔联系上,因为自从2011年报道了这里的问题后,是不是有变化,我们要去看一看。虽然同行的记者都知道这里的沙漠被污染了,但真看到时,还是被惊呆了。

2013年3月22日世界水日那天,中央电视台报道了腾格里沙漠中化工企业的污染后,沙漠中通往排污池的路就被铁棍子锁上了。但借助强大的微博等新媒体,腾格里工业园污染沙漠的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现场调查、媒体报道、信息公开申请等手段,促使工业源污染问题明朗化,社会化。

2013年央视经济新闻频道报道后,内蒙古环保厅勒令沙漠里的所有企业停止生产,全部整顿。据当地镇长讲,所有企业都要整改,一些老企业要拆除。但在停产之后的几个月之内,还是有牧民通过各种渠道向我们传来一些企业夜里偷偷生产的消息。

2014年8月29日,“黄河十年行”第四次走进腾格里沙漠。9月6日《新京报》记者揭露了腾格里沙漠中的污染。随之,腾格里沙漠被污染了,成了央视等中国各大媒体报道的热点。大批记者走进腾格里,希望进一步展现各自媒体的力量。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后,国务院专门成立督察组,敦促腾格里工业园区进行大规模整改。国务院还由此开展全国范围内的环境整治工作。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被曝光后,内蒙古启动追责,自治区环保厅、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腾格里经济开发区共24名相关责任人先后被问责,并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记者可以成为环境保护天使

记者,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地位。在受众中,这些从业人员的工作起到的宣传作用之大,教育普及的泛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有着举也举不完的实例。如以我自身经历感言:记者自身环境意识的高低,参与环保行动的态度,对环境问题的解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记者,首先是能够敏感地获取各种生态环境信息,迅速广而告之;其次是舆论监督的作用甚至会超过执法的力度;再就是具有较强的号召性,发起环保行动时,传播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常常令人难以想象。而且受众就是最积极的参与者。参与者的行动经媒体的放大,又会引起更多公众的关注,并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

作为一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我制作的有关环保的节目播出后,常常有听众来电来信说:你们说的破坏环境的事,我们周围也有,可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制止。你们说的那些保护环境的活动,我们也想参加,但不知道到哪儿去找这样的活动加入?也有人说,自己虽然没参与什么保护环境的行动,但是如果有人在做,很想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对这些行动的支持。

十几年来,从听众的反馈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记者就是一座桥。媒体与环保NGO连手,桥可架设到最需要的地方。

2000年盛夏,“绿家园”志愿者创办了“环境记者沙龙”。如今,“环境记者沙龙”是一个课堂。关注生态环境的记者,在这里提高着自己对自然、环境的认知水平,也提高着自身的环保意识。“环境记者沙龙”也是一个平台。在这里,记者们交流着信息,培育着友谊,探讨着行动。北戴河,东北亚鸟类迁徙的重要湿地上要建立一个国际会议中心。一位记者知道了在沙龙上一说,大家分头行动,直到此事惊动了河北省主要领导,最终使这块鸟儿们喜欢嬉戏的地方留了下来。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块湿地被开发商觊觎,记者们行动起来,以自己的使命感和便利条件呼吁,最终使得这片本已定为高尔夫球场的芦苇荡,成了未来北京的第一个湿地公园……

媒体与NGO合作是很多难题解决的希望

2003年夏天,中国的媒体与环保NGO开始参与性地关注中国江河的保护,并呼吁:请留下中国最后一条自然流淌的大江——怒江。

2004年2月,时任国家总理温家宝在国家发改委上报国务院的《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批示道:对这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且有环保方面不同意见的大型水电工程,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

一国之总理在一个工程报告上批示“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这对中国来说,也许是第一次。“社会”,是什么,是公众,是公众开始了影响决策决定过程。为此有人说:保护怒江的行动,是一个标志性的、甚至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这一行动,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环保NGO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从2006年起,“绿家园”志愿者发起了“江河十年行”。立志要用十年的时间,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媒体,不间断地关注中国西部的六条大江。

2006年,通过记者们的报道,大渡河支流雅拉河的发源地,贡嘎山脚下的木格错电站在已经通过环评后,最终还是被当地政府宣布,不建水电站了,发展绿色经济;

2008年,“江河十年行”专家杨勇作为民间代表,参加了国家环保部为金沙江召开的阿会电站环评会;

2009年、2011年,时任总理温家宝又两次批示怒江水电项目:科学研究,慎重决策;

2009年,“江河十年行”关注的金沙江上两个电站鲁地拉和龙开口电站因未通过环评就开工被叫停。

11年了,怒江还在自然流淌。她的大美因为有了媒体人和民间环保组织的共同守望,吸引了更多的八方来客。

2005年我在罗马参加国际环保记者年会。会上我做了《中国媒体保护江河》主题发言。发言后有不少记者问我:你到底是一名记者,还是环保志愿者。我说都是。他们认为,记者应该是中立的,不应该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可是这些年我再去参加这一年会时,包括美国之音、BBC这样的大媒体的记者在一起讨论时也会说,要使环境问题真正得到解决,媒体与NGO的合作,是很多难题解决的希望。

环境问题能得到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指示的机会并不多。但是,让破坏环境的行为曝光,却是媒体人和环保组织相互借势的,特别是在法律难以发挥效力的时候。

(作者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退休记者)

本栏编辑 梁益畅 46266875@qq.com

猜你喜欢

腾格里腾格里沙漠怒江
跟着怒江走一走
沙漠地区风积沙路堤填筑压实技术研究
一图看懂怒江特大桥
怒江卡雀哇节
《传承生活情感,崇尚“腾格里神”的永恒之音》——美学视域下论马头琴的传承嬗变与如何发展
寂寥·腾格里
怒江求学记
说起腾格里沙漠
一个人的腾格里
一个人的腾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