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得录·媒体怎样做个“讲理的中年人”?

2015-12-09周云龙

中国记者 2015年2期
关键词:敬一丹焦点访谈讲理

⊙ 周云龙

·一得录·媒体怎样做个“讲理的中年人”?

⊙ 周云龙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婴儿在五个月后就能感觉到爸妈的爱不一样:妈妈抱孩子抱着很紧,孩子感到很安全温暖;但爸爸一抱孩子,孩子就容易兴奋。为什么?高,刺激,力量,这就是婴儿的感觉。

同样一个“抱”,父母传递给孩子不同的感觉;同样是“传播”,不同属性的媒体、不同形态的节目,受众的感受、体验也往往不同。

新媒体时代,传媒人似乎早已形成共谋:高,刺激,力量,这才是受众期许的感觉。所以现在打开电视,你可以很容易搜索到夹杂其间的看点、笑点、泪点乃至嗨点,甚至纸质媒体的字里行间,也会有图文并茂的血雨腥风、刀光剑影。——受众有诉求?传媒有追求!

看《南方周末》“名嘴现在时”专栏,记者采访敬一丹,两个在许多读者看来可能属于无关紧要的细节,“拽”住了我的视线:

其一,2014年初,“焦点访谈”曝光东莞色情服务业,当期节目的主持正是敬一丹。演播室环节,她坚持所有有女孩的镜头都要打马赛克才录。她最直觉的想法就是,她们家人看到会怎样呢?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是这个事件的最末端,事情根源,不能最后落在这些女孩身上。

其二,采访一个女孩,家境非常困难,爸爸在小煤窑做事,她去给爸爸送饭时,小煤窑出事了,女孩提着一瓦罐的午饭,眼睁睁看着她父亲出不来了。先期已经确定了这个女孩可以接受采访。看到那女孩七八岁的样子,她说不能采访。物色的几个小孩里,这是最困难的,也是最有效果的。她认为,不能让这个女孩再重复自己看见父亲再也出不来了的那种情景。

曾几何时,媒体应该尽力营造“高、刺激、力量”的氛围,令我颇有同感、深以为然;可是,在屡败屡战的眼球争夺之中,敬一丹的那些坚持与放弃,似乎更让我心有戚戚焉。她那样的选择,可能会让某一期节目失去看点、泪点,但是给了她内心的安宁、脚步的从容,还赋予了媒体或栏目特别的气质。敬一丹说,最初,“焦点访谈”如果拍到不许拍照、推搡记者挡镜头时,特别暗自兴奋,初期时这些镜头都直接编到节目里,很有力量,大家一看就会觉得:那是坏人。但这种判断太简单了。后来我们主动减少,甚至不让用这些镜头了,应该说“焦点访谈”从最初的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慢慢也变成了“讲理的中年人”。

有人说,今天时代发生了变化,影视内容已经不再是完全高大上的艺术,因为有了互联网,它变得有趣、年轻、互动、娱乐,互联网正在重塑影视的文化基因,做内容的要适时改变思维。

我以为,媒体生态不管发生什么变化,尊重困难群体,尊重传播环境中的每个人,哪怕他是罪犯,却应是传媒人坚守的价值。媒体对受众,需要不遗余力地激活,更需要不露痕迹地引领,给人安全和温暖。新媒体“初出茅庐”,我们允许他的夸夸其谈,宽容他的大大咧咧,欣赏他的血气方刚;但是,人终究要学会慢慢长大,终究要成长为从容、淡定、智慧的“中年人”,难道要选择早夭、早逝?在今天复杂的媒体生态中,传统媒体出演的本位角色,或许应该就是“讲理的中年人”。

(作者单位:江苏教育频道)

编 辑 陈国权 24687113@sina.com

编 辑 陈国 24687113sina.com

猜你喜欢

敬一丹焦点访谈讲理
电视深度报道《焦点访谈》社会作用探析
感谢遇到你——敬一丹采方录
敬一丹 宣布退休
1998,朱镕基到《焦点访谈》
讲理的人
敬一丹否认新书是自传
“爱不需要讲理”是什么歪理?
The Application of Af fective Factors inListening Comprehension in Secondary School
理让别人讲
《焦点访谈》的困境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