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卓越人才”计划助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2015-12-08高晓虹

中国记者 2015年3期
关键词:卓越人才应用型人才

□ 文/高晓虹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传递与获取越来越便捷,渠道和路径越来越多元,大众传媒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对国际传播格局的现状,面对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在新闻人才的培养和建构上,提出了卓越新闻人才计划,着力打造亟需的两类新闻人才:一是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新闻人才;二是要培养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媒介融合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边界,在数字和网络技术基础上形成“内容的融合”和“渠道的融合”,并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互动化、定制化的媒介特征。“融合”的传媒生态,处处体现出融合之势。首先是传输渠道和终端的融合。众多纸媒纷纷开辟网络版,门户网站的新闻版面则加进了音频和视频,广播和电视融入了网络传输,手机兼具上网的功能,通讯社包含了文字、图片、声音和图像。人们已经分不清什么是纯粹的报纸、杂志,什么又是典型的广播、电视、通讯社了,媒介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的格局。这是多种传播渠道和传输终端的融合发展。

其次是新闻人才的复合性。具有技术背景的新闻人,能够在网络空间里驰骋;具有管理知识的新闻人,能够在媒介经营上显身手;即便是新闻记者,也需要在经济、政治、体育等相关领域学有专攻。围绕新世纪传媒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从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五条线”教学体系,从理论、创作、外语、观摩、写作等五个维度强化传媒人才的培养手段,形成一个富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说来,理论线就是开设一系列理论课程,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了解新闻传播的理念和规律。

写作是新闻人的基本功,写作能力的培养贯穿新闻教育的全过程。外语线是适应国际传播需要,增强国际传播能力的必备工具。观摩是学习模仿的过程,阅尽精华,才拥有品鉴能力。创作是理论结合实际的操练,是新闻教育的终极呈现。“五条线”教学体系有效适应了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格局,具有创新性和示范的意义。

现代传播借助于科学技术手段突破了地域和国境,把地球变成了一座村落,各国都在争夺国际舆论的主动权和控制权。全球访问量最大的网站其中十有七八是美国的,西方媒体已成为传播西方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并且影响全球舆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最大贸易国,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由西方媒体主导的国际舆论,刻意矮化、妖魔化中国,时而抛出中国威胁论,时而又叫嚣中国崩溃论,从美国的“棱镜计划”也可看出他们对互联网的监控,所以我们要从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等战略高度来认识国家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就是要打造与我们日益崛起的大国地位相称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有理说不出,或说了也传不开,要创新对外传播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

中国传播能力建设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是其中的关键环节。面对纷繁的世界,未来的传媒人必须拥有国际化视野,了解国际传播的规则,善于使用国际化的语汇,有能力与全球媒体站在同一个平台展开角逐和竞争。

作为中国培养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要坚守国家立场,富有社会担当,深入了解国情,在国际传播中真正做到:第一,善于把中国的事情和理念向国外说清楚,设法扭转西方媒体的不实报道,对境外媒体的攻击抹黑主动回应,有力批驳,维护国家利益;第二,及时把外国的消息向国内报道,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于我有利,不做西方舆论的传声筒;第三,站在中国立场解读国际事务,牢牢掌握国际传播的主动权,引导中国民众正确认识和评价国际动态;第四,在国际纷争中发出中国声音,彰显中国的实力。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就是要围绕这一目标,创新一套切实可行、集理念与方法为一体的培养路径,保质保量地将优秀人才输送到国际传播的前沿阵地,为提升我国的国际传播力作贡献。

在全媒体时代,我国正在努力锻造新型的媒体航母,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是新闻传播教育永恒的主题,“卓越计划”的有序推进,正在造就一批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的优秀新闻人才,他们将登上这艘航船破浪远行。

猜你喜欢

卓越人才应用型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卓越农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构建与实践探索
经管类卓越人才校企培养模式
农业院校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