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象因素对二代粘虫迁入及发生危害的影响

2015-12-08范俊珺李德芳赵发祥

云南农业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粘虫文山监测点

范俊珺,李德芳,吴 丹,赵发祥,何 花

(1.文山州植保植检站,云南文山663000;2.文山市植保植检站,云南文山663000;3.西畴县植保植检站,云南西畴663500;4.砚山县植保植检站,云南砚山663100)

气象因素对二代粘虫迁入及发生危害的影响

范俊珺1,李德芳2,吴 丹3,赵发祥3,何 花4

(1.文山州植保植检站,云南文山663000;2.文山市植保植检站,云南文山663000;3.西畴县植保植检站,云南西畴663500;4.砚山县植保植检站,云南砚山663100)

根据糖盆(测报灯)诱蛾、草把诱卵和虫害发生实况,综合5个大发生年份气象资料,侧重分析总结了2012、2013年气象因素对二代粘虫迁入及发生危害的影响,以期为提高二代粘虫短期预报准确率和科学指导农民适期开展综合防治奠定基础。

二代粘虫;气象因素;防治

粘虫 [Mythimna separata(Walker)]属鳞翅目夜蛾科[1],又名五彩虫、剃枝虫、行军虫、夜盗虫,是文山州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玉米、陆稻、甘蔗、水稻、小麦、蔬菜等作物。该虫具有迁飞性、杂食性、群聚性、暴食性的特点,幼虫食叶危害,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吃光、将已近成熟的水稻稻穗咬断、玉米和甘蔗等作物被吃成光秆,造成损失严重。从2010年开始,文山州经历了连续4年的冬、春严重干旱,暖冬气候利于其越冬存活,平均自然死亡率比历年同期减少4.75%;干旱导致“水改旱”面积加大,产业调整甘蔗种植面积骤增,为粘虫提供了充足的食源;水稻、玉米等主栽作物播种历时长,导致生育期参差不齐,为二代粘虫提供了丰富的“桥梁田”;加之适宜的气候条件极有利于粘虫的迁入与繁殖危害;造成2012年二代粘虫在富宁县、广南县、丘北县、西畴县中偏重发生,2013年二代粘虫在全州范围内点片大暴发,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为近20年来最重。

1 2012、2013年虫情监测与虫害发生实况

1.1 2012年糖盆(测报灯)诱蛾、草把诱卵及虫害发生实况

文山市监测点(糖盆)于5月22日始见3头,5月22日至6月11日共诱蛾521头,高峰期为6月6-8日,蛾量368头;西畴县兴街监测点6月上旬糖盆诱蛾9头,比2011年同期少3头,无峰日;丘北县5月28日至6月10日灯下诱蛾119头,是2011年同期诱蛾量的19.83倍,高峰日为6月6日,蛾量31头。6月上、中旬,在玉米地插谷草把诱卵,每草把平均共诱卵102块,是2011年同期48块的2.1倍,平均单块卵粒数378粒,最高达571粒,分别为2011年同期的2.6倍和2.1倍;在水稻田共诱卵45块,是2011年同期的2.6倍,平均单块卵粒数129粒,最高达345粒。

1.2 2013年糖盆(测报灯)诱蛾及虫害发生实况

文山市监测点(糖盆)5月16日始见,比2012年提早6 d,5月16日至6月13日共诱蛾395头,高峰期为6月7日和8日,蛾量138头;西畴县兴街监测点5月15日至6月14日糖盆诱蛾45头,无明显峰日;丘北县5月13日至6月13日灯下诱蛾162头,高峰日6月9日,蛾量41头;砚山县6月1-14日灯下诱蛾147头,高峰期为6月7-9日,虫量71头;砚山县同监测点5月15日至6月14日糖盆诱蛾147头;广南县5月15日至6月12日灯下共诱蛾63头,糖盆诱蛾118头,高峰期6月9日和10日。

2013年二代粘虫发生面积2.71万hm2,是近20年来发生面积最大、危害程度最重的大发生年份。虫田率12.58%,被害株率18%~63%。玉米平均虫口密度1 680头/百株,重发生田块平均虫口密度4 940头/百株,高的达21 500头/百株;甘蔗平均虫口密度1 198头/百株,高的12 000头/百株;陆稻平均虫口密度23头/m2,高的235头/m2。

1.3 诱蛾量与雌蛾卵巢发育进度分析

6月上旬各监测点糖盆和灯下诱蛾量大,雌蛾所占比例为55.1%~60%,虫峰相对集中,对糖盆诱集到的雌蛾进行卵巢发育进度解剖,发现3级及以上所占比例达到85%~94.4%,证明其为外地迁入虫源。

2 气象因素的影响

粘虫属中温好湿性昆虫。湿度大或多阴雨天气,利于其大发生[2]。纵观30年来的气象资料结合大发生年气候特点综合分析认为,二代粘虫的迁入与5月下旬、6月上旬降雨量和相对湿度关系密切,暴发与否与6月下旬、7月上旬的气温和降雨紧密相关。5个大发生年份(1982年、1984年、1990年、2012年、2013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降雨量分别为68 mm、154 mm、102.1 mm、85 mm、136 mm,相对湿度77%~86%,温度22~23.5℃,雨日16~19 d,阵雨天气较多,利于其迁入;轻发生年份(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降雨量分别为145 mm、62 mm、73 mm、58 mm,相对湿度67%~72%,温度22.7~24.6℃,雨日11~13 d,湿度小,雨日少,不利于其迁入及繁殖。如:2007年虽然各监测点监测到二代粘虫迁入蛾量高、峰日集中、诱卵量大,但是6月降雨频繁,月降雨量187.9 mm,比历年平均值134.8 mm多53.1 mm,单点大雨多达5次,影响了粘虫卵块孵化和初孵幼虫的存活,所以当年未造成大暴发。2012年、2013年有利于迁入的气象条件,6月下旬正值卵块孵化盛期和低龄幼虫危害盛期,旬均温均为23.4℃,旬降雨量分别为77.1 mm、59.9 mm,旬雨日均为8日,旬均温和降雨量适中,利于粘虫存活,造成了二代粘虫点片暴发成灾,可见幼虫发生量与湿度关系密切。

除适宜的气候条件外,外地虫源的大量迁入加上本地上代残虫危害、寄主植物栽培面积骤增、食源丰富、田间管理粗放致杂草丛生等也为二代粘虫暴发提供了有利的产卵和生存环境,亦是造成二代粘虫暴发的因素。

3 综合分析,准确预测,适期开展综合防治

3.1 综合分析,准确预测

成虫进入迁入始盛期后,每天取20头雌蛾剖查抱卵情况(不足20头时全部检查),确定产卵高峰期,预测卵孵盛期,指导农民在最佳防治适期采取防控措施,提高防效。粘虫产卵适温19~22℃,适宜相对湿度为90%左右,气温低于15℃或高于25℃,产卵明显减少,气温高于35℃即不能产卵[3],相对湿度小于65%,对成虫产卵、卵的孵化和初孵幼虫的成活都有影响,文山州大部分地区均能够满足粘虫生存的气候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湿度直接影响初孵幼虫存活率的高低,所以不能单纯地以成虫迁入量的大小来预测发生程度的轻重,还应着重结合卵孵盛期和低龄幼虫期(即6月下旬至7月初)的气象因素来综合分析预测幼虫发生量及发生程度。若成虫迁入量大、雌蛾占比例高、诱卵量大、卵孵盛期遇温湿度条件适宜、无单点暴雨或大雨出现,则该虫有大发生趋势;若在卵孵盛期出现异常高(或低)温、湿度低或雨日多、单点暴雨频次高、大雨天气多,就不利于卵块的孵化和幼虫的存活,则可预测偏轻发生趋势或作为一般发生年份的预测依据之一。

单位在用该方法来展开分析时,其需要把成本看成是产量的函数,然后再从此角度来展开研究,当得出结论之后,其需要与原始的成本与当前的结果进行成本区分,即主要分为两大类型。需要注意的是,联系成本与产品自身的动态分析,其是构成管理会计的重要部分。

3.2 科学分段,适期防治

3.2.1 玉米、陆稻、甘蔗地杂草防治

针对旱作地块应在作物出苗后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或人工薅除杂草,恶化粘虫的栖息和生存环境,降低虫源。

3.2.2 诱杀成虫

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是二代粘虫集中迁入的时段,特别是在6月上旬的迁入高峰期,可利用其成虫趋光和需取食花蜜补充营养的习性,发动山区或半山区农户或在连片栽种旱地作物的地区采用糖醋液(或其它发酵物)、杀虫灯、性诱剂等诱杀成虫,以减少蛾量,进而减少成虫产卵量,降低田间虫口密度。

3.2.3 小草把诱卵集中杀灭

6月初至6月下旬是二代粘虫产卵危害的时段,利用其喜好在枯黄叶片产卵的习性,采用谷草把或杨树枝把诱卵集中杀灭,减少虫源基数。

3.2.4 抓住低龄幼虫盛发期开展防治

要抓住6月中旬至7月初二代粘虫处于低龄幼虫盛发期指导农户进行人工捕杀(低密度田块)或药剂防治。低龄幼虫使用灭幼脲,虫口密度达防治指标(水稻15头/m2、陆稻15头/m2,玉米10头/百株以上),高龄幼虫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辛硫磷等药剂喷雾防治,喷雾要求均匀周到、田间地头及路边杂草都要喷到。

3.2.5 加强三代粘虫的监测预警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有监测记录的30多年间,文山州三代粘虫只暴发过1次,但其危害程度不容小觑(原本丰收在望的水稻,一夜之间稻穗被咬断在地造成严重减产,部分田块绝收);因而7月中旬至8月中旬应继续监测三代粘虫迁飞情况,加强预警,同时做好防控物资储备。

[1]李云瑞,陈力,杨茂发,等.农业昆虫学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姜玉英,曾娟,周益林,等.小麦食叶性害虫—粘虫[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3]吕佩珂,高振江,张宝棣,等.中国粮食作物病虫原色图鉴[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9.

2014-09-02

猜你喜欢

粘虫文山监测点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基于FCM聚类和漏失模拟的给水管网压力监测点布设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Investigation of the confinement of high energy non-neutral proton beam in a bent magnetic mirror
基于社区网络的大气污染源定位算法
山西省二代粘虫发生趋势预报
阳泉市二代粘虫发生趋势预报
不同种类粘虫板在六堡茶有机茶园的应用技术研究
Investigation of the fast magnetosonic wave excited by the Alfvén wave phase mixing by using the Hall-MHD model in inhomogeneous plasma
Modulational instability of the coupled waves between fast magnetosonic wave and slow Alfvén wave in the laser-plasma inter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