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措施及建议

2015-12-07王林

学会 2015年10期
关键词:防震减灾福建省

王林

(福建省地震学会,福建 福州 350003)

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措施及建议

王林

(福建省地震学会,福建 福州 350003)

本文以福建省地震学会为例,阐述了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以及开展工作的情况,最后指出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政府转移职能 福建省地震学会 承接职能

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提出“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可见,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的突出亮点之一就是在政府简政放权转变职能过程中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将适合社会组织承接的职能交由社会组织承担[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认识到社会组织协同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也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途径[2]。政府转移职能为学会组织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但学会是否具备了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能力,以及如何更好地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等问题是对学会能力的极大考验,值得学会工作者认真反思。本文以福建省地震学会为例,探讨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措施和建议。

一、适应形势,完善学会自身建设

作为福建省科协重点扶持的省级学会之一,省地震学会长期立足于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和公众、服务科技工作者和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优秀论文评选和刊物出版等方面开展工作,成为党和政府发展科技事业的重要力量和纽带,为促进福建省地震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新形势下,省地震学会在工作人员配置和自身组织架构上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第六届学会理事会下设秘书处1个,增设副秘书长1名,专门负责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根据研究领域的不同,下设学术、监测管理、科普、应急救援、海峡交流、青年和老科技等7个工作委员会,以及地震学、地震地质、地壳形变、前兆与预报、应急与救援等5个专业委员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民主办会、民主议事制度,凡是重大事项均通过常务理事会、理事会讨论决定。同时,着力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如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成才创造条件,特增设青年管理委员会;针对青年人敢于拼搏,不断进取的特点,为青年人创造了科技管理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青年会员不断提升业务工作能力,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更快融入学会这个大家庭,并充实青年科技人员的业余生活。

二、抓住机遇,拓展学会服务范围

(一) 学术交流,服务科技创新

学会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多年来充分发挥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以及知识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积极邀请国内外不同领域专家莅临讲学,活跃学会学术气氛,提升会员学术造诣,提高会员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近年来,学会共邀请95位来自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地震专家以及来自铁路、气象等兄弟学会的专家来闽开展学术讲座,共计举办29场地震科技交流学术研讨会。应学会会员对外地震科技交流的需要,共协助33位会员赴国外学习交流,拓展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学会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共协助54位科技人员赴台开展学术交流,共邀请63位来自台湾的地震专家来闽开展学术交流,共举办8场大型“闽台地震科技交流合作研讨会”,与台湾地震部门签订了6项合作意向书,在推动闽台地震科技交流工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脚步,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经过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现闽台两岸已合作建设台湾海峡地震监测台网,双方各提供了16个实时数字地震观测台站,组成台湾海峡地震观测台网,实现实时数据互传。这是两岸历史上首次共建地震联合观测网,极大地提高台湾海峡地震的监测能力,提高了海峡两岸地震科技水平和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这是两岸人民的福祉。

如今,省地震学会不仅为全体会员搭建了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闽台地震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阵地。省地震学会作为社团组织,还与台湾地球物理学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为闽台地震科技交流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 科普宣传,服务社会和公众

福建省地震学会着力打造地震科普宣传工作的精品项目,通过编纂出版挂图、开展青少年地震知识竞赛、开发地震科普小游戏等,为广大公众学习掌握地震科普知识提供了多种途径,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根据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地震学会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大力开展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等工作,组织地震专家撰写相关科技文章发表在《福建科技报》上;与北京市地震局共同编纂,联合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了一套抗震救助知识(包括认识地震、紧急避险、自救互救)挂图3张,现已公开出版发行2万套。

多年来,省地震学会利用“5·12防灾减灾日”、“科技人才活动周”及“7 ·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等科普宣传活动,共组织地震专家进行了120余场面向社会各行各业的防震减灾宣传讲座,内容涵盖“四川汶川大地震反思”、“日本9.0级大地震的思考”、“地震危害性及其应急防御知识”、“雅安地震与防震减灾的思考”等主题讲座,专家们通过大量的图片向公众展示了地震现场惊心动魄的救援场面,普及科学的避震措施,同时向大家介绍地震常识,在社会上反响显著。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广大学生汲取知识的快捷途径。省地震学会本着“防震减灾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携手福州“网龙”公司和福建省科技馆,通过在网站上设立“天渔杯中学生安全知识竞赛”专区,吸引来自全省的各大中小学校的上百名学生参与了地震知识竞赛。竞赛得到了社会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学会参与由福建省地震局自主设计的“福建省数字地震科普馆”宣传工作,现已向公众提供网络版和光盘版,可使民众足不出户,即可在线浏览学习地震科普常识、防震减灾知识和掌握自救互救技能。

(三)举荐人才,服务科技工作者

学会承载着服务科技人员的责任,肩负着服务政府和社会的重任。多年来,学会坚持为上级部门和兄弟学会举荐优秀的科技人才,参与省科协的评奖和兄弟学会的建设工作,在繁荣科技工作者生活,增进科技工作者交流,推动科技工作成果共享,提升科技工作者素质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将科技服务工作作为挖掘学会人才的阵地,举荐和选拔人才的基地,使得学会作为科技工作者成才的摇篮,不断创造条件,激发科技工作者的潜能,活跃学会的学术气氛,使学会工作永葆青春和活力。

省地震学会每年举办福建省科协年会暨福建省防震减灾学术研讨会,征集和发表学术论文共计128篇,共有90位会员在会上作学术报告,分享个人的研究成果。积极开展福建省防震减灾优秀学术论文评选工作,并参与“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评选”活动。近年来,共计评选学术论文100余篇,向省科协推荐优秀学术论文15篇,获得表彰的学术论文11篇,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6篇。

2014年起,学会主动融入福建省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评奖工作和福建省地震局学术骨干、业务骨干和科技后备人才的考核工作,设立地震科技创新奖,表彰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

学会会员每年积极向省科协申报各类择优资助项目,近年来,共计完成决策咨询课题研究任务4项,撰写学科发展报告4份,反映科技工作者建议13次。其中,省地震学会与省老科协共同向省委、省政府提交的《关于进一步提升我省防震减灾能力的建议》,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给予重要批示。这充分体现出省地震学会作为科技工作者和政府之间的桥梁,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四)刊物编辑,提升自身发展能力

为了提升自身科技服务水平,学会长期承担期刊编辑、期刊联办、年鉴供稿及志书文献等编纂工作,切实增强学会的学术影响力、会员凝聚力、社会公信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学会长期坚持筹办学会会刊《福建地震》,共计征集和出版学术论文266篇。2010年起,与广东省地震局合作,作为《华南地震》期刊的协办单位,共计向该期刊推荐发表论文22篇。同时,学会每年承担《福建年鉴》、《福建科技年鉴》的供稿工作,并承担《福建科技志》、《福建省志·地震志》 (1996~2005年)的编纂工作,每年出版《福建省地震学会会讯》,向广大会员通报学会全年的工作动态。

三、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建议

科技社团组织是有能力协助政府部门承接科技领域社会管理职能的[3]。学会要紧紧抓住政府职能转移的改革机遇,强化自身建设,不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努力提升学会会员凝聚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公信力和综合发展能力。只有通过扩大学会科技服务范围,学会的科技服务水平才能得以提升,凝聚力不断加强,有凝聚力的学会才能焕发出生命力和活力。提高会员的凝聚力主要在于学会的各项事务要以会员的需求为中心、为重点,多为会员提供科技服务。学会参与举荐人才的相关工作,应从科研项目评估、科技成果评价和科技奖励等职能入手,积极、稳妥、有序地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这样不仅能调动学会会员的积极性,使会员有所作为,并且能增强学会会员的服务意识,既积极履行职能,又能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科技社团的积极作用。

当前,学会已经着手开展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相关工作,但还未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因此政府部门可以将已经明确转移给社会团体的职能,出台或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使得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时有法可依,尤其是将已明确提出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为学会更为有效地承接政府职能提供规范、长效的法律保障,保证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1]李立国.简政放权应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J].学会,2015(4):20-21.

[2]黄自发,陈昌挺,蒋辽远.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路径探索及建议[J].学会,2015(3):50-54.

[3]王芳芳.加强学会建设提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能力[J].学会,2015(2):56-57.

猜你喜欢

防震减灾福建省
防震演练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家庭防震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