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本出发,让我们的孩子会提问

2015-12-07范汝权

文理导航 2015年36期
关键词:外延个性提问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质疑必须成为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将相和》一课进行平行班对比教学,发现学生问题意识可培养,提问能力可训练,且收效甚好。

【关键词】提问;内涵;外延;普遍;个性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目标中有这样的表述:“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又进一步提出:“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学会质疑必须成为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质疑能力恰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

从文本出发,该质疑些什么?该怎么提问?笔者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将相和》为例,以两个平行班级教学为样本,展开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和提问能力训练的探究。

一、发现内涵式普遍性问题

从文本内涵出发,文章作者是谁?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想知道些什么?课文讲述了哪些内容?其中哪些部分是作者重点阐述的?文章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时间、地点在哪里?作者写这篇文章有什么用意?这些亦属于内涵式普遍问题,可安排在学生预习新课时完成。笔者执教《将相和》一课,学生在预习表上提出了以下问题:

1.《将相和》这篇课文作者是谁?

2.课题中的将指的是谁?相指的是谁?他们为什么而和好?既然和好,原来又因为什么而不和?

3.《将相和》这篇课文讲述了几个小故事?分别是什么?能试着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吗?

4.《将相和》这篇文章重点讲述了哪个小故事?我们是怎么看出来的?

5.《将相和》这篇文章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能用图表的方式表述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6.《将相和》这篇课文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每个小故事的地点在哪?作者写这篇文章有什么用意?

二、寻找内涵式个性问题

从某个词,某个标点,某个句子出发,可以感悟到些什么?改变某个词,某个句子的表达形式,同原句比,有什么区别?文章在表达顺序上有什么不符合常规之处?这些便是内涵式个性化问题。关于如何引导学生提出内涵式个性话问题的训练,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笔者在《将相和》一课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收集到学生提出内涵式问题举例如下:

1.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从这个反问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把句子改成陈述句,同原文的反问句相比较,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2.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体会“理直气壮”什么意思?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3.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生气极了”,并大声说“跟您拼了”,难道他不担心身家性命吗?

4.廉颇称蔺相如为“他蔺相如”,蔺相如称廉颇为“廉将军”,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这两个人物的什么性格?

5.廉颇最终负荆请罪,蔺相如“热情”出来迎接,为何作者要强调热情呢?

三、开启外延式普遍性问题

从课文想开去,我们还可以收集哪些材料来加深对课文的了解?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文章与本课相比较有相似之处?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补充?本单元主题中哪些文章情感取向相似?这些可以纳为外延式普遍性问题。如何提出有效的外延式普遍性问题可安排学生做为课文初步感知后的第一课时作业。以《将相和》为例,笔者将学生提出的外延式普遍问题例举如下:

1.廉颇来到蔺相如门上请罪时,他们两之间会说些什么话?

2.《史记》中还写了哪些战国时期的故事?

3.除了《史记》以外,我们还知道哪些中国历史古典名著?

4.《将相和》和《晏子使楚》两篇课文相比较,有什么相似之处?

四、探究外延式个性问题

我们还可以知道文章中人或物发生过哪些故事?在其它文章中是否见过与课文中有相似的人或物?相比较有什么异同?从某个词,某个标点,某个句子出发,思考哪些文章中还出现过类似表达方式?比较它们之间的表达效果?这些属于外延式个性问题。这要建立在学生对课文熟知了解的基础之上,适宜安排在课文完整学习之后,做为拓展延伸的作业来让学生完成。《将相和》一课课堂教学结束,笔者指点,学生围绕文章外延,提出了以下个性化的质疑:

1.我们还知道哪些有关廉颇的故事和蔺相如的故事?

2.蔺相如和晏子相比较,这两个人物有什么相似之处?

3. 蔺相如和晏子的语言谈话风格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围绕内涵和外延,通过训练,过滤掉重复问题,《将相和》一课学生共提出了40多个有效问题。而在平行班级同一课教学中,孩子们针对文本提出的有效问题居然不到10个。由此可见,从文本出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可以培养的,孩子们的提问能力是可以训练的。当学生在掌握方法,兴趣盎然地就文本阅读不断发问的时候,我们擦燃的将是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张洪玲,刘洪新.《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2012年4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范汝权(1977.1.6-),男,福建省三明市人,三明市梅列区陈大中心小学语文教师,三明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学会理事。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陈大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外延个性提问
硅外延片过渡区控制研究
语言表达重“个性”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