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解决我国民生问题的方案和思路—— 评《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与实践》

2015-12-06王燕

当代教育科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民生问题民生马克思

书名: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与实践

作者:李江凌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3月

定价:86.00元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通过一代又一代优秀国家领导人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文化建设都取得了令世界叹为观止的成就,但依然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国家建设的最核心理论。尤其是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马克思主义为作为经典作家的思想结晶,对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在解决我国民生问题上应当发挥关键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多年来吸引众多专家学者探索的目光,《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与实践》一书就是一本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最受关切之民生问题密切结合的典型著作。笔者通过对国内外优秀研究理论成果及成功案例的深入探析,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科研经验,对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内涵、实践,及解决我国民生问题的方案和思路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理论阐述,并发表了一些个人的观点。对于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国家相关部门执政工作者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内容概述

全书共分为十一个章节,论述由浅入深,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做了简要的概述,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思想与民生问题的实践等做了全面的讲解。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等视角,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进行了研究,初步把握了其意义、本质、特征和价值,了解了其解决民生问题的理念、原则、策略和方法。通过回溯主要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解决民生问题的历程,作者总结了经验教训,并尝试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解决当下中国民生问题的方案和思路。

二、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深刻内涵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因人类生活方式、思维观念的变化而出现衰减的趋势,相反的,它在帮助人们改造社会的同时,其精神内涵不断获得发展,在人类思想进化史上熠熠生辉,其中的民生思想更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不竭的动力,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所以历经沧桑而不衰,对人类影响如此之深远,与其本身内涵的丰富与深刻是分不开的。

首先,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出发点。我国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民生主义思想不能脱离人,必须以满足人的需求为基本前提,它立足于实践,提出了两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生产力关系及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同时马克思认为,要解决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必须以大力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两大基本问题,并兼顾两者的和谐统一发展。其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是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现实诉求,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充分认识到,要解决人民群众的贫困问题,改善生活生产状况,摆脱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从本质上将,就是要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另一方面,必然要有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民生问题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决,由此,社会主义制度便应运而生了。最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民生思想的最终目标。个人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进步相比可能显得微不足道,但从根本而言,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发展为代价,社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休戚相关。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有利的环境,是个人发展的必要保障。另一方面,个人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强大动力,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根本准则。

三、马克思民生主义在解决我国民生问题中的几点建议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尽管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从总体上看,温饱、医疗等民生问题已得到较好的解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民生问题逐渐从物质生活层面扩大到了精神世界的层面上来。人民群众需求的不断变化也使得马克思民生主义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从我国民生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马克思民生主义为解决我国民生问题提供了以下的方案和思路: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基本理念不动摇。人民是民生问题的根本,在民生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人民的主体地位,在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切实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的过程中;

(二)促进政治体制改革,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影响民生的两个最根本的要素,在构建民生建设新思路的过程中,仍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积极改革政治体制,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更加和谐,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环节。其中涉及到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社会保障、住房问题、城镇低收入群体的贫困问题等都是需要考虑的方面;

(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文化民生。精神文化需求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这个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终身学习的理念、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是民生建设的必然趋势。

四、评价与反思

一直以来,民生问题都是各个国家十分重视的问题,是我国构建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政治、经济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与实践》一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基本理论,提出了解决我国民生问题的几点思考和建议,对我国民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民生问题民生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能源富集区资源红利与民生问题——以晋、陕、蒙为例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