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罗代尔历史教育观介评—以《文明史纲》为中心

2015-12-06

黑龙江史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文明史布罗代尔

罗 珍

(上海大学文学院 上海 200444)

布罗代尔历史教育观介评—以《文明史纲》为中心

罗 珍

(上海大学文学院 上海 200444)

布罗代尔,法国“年鉴学派”的领袖、享誉国际史坛的大师。他认为,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教授历史,使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能直面他所面对的社会、生活。他对历史教育的关注和努力,展现的是一位知识分子对人类社会的责任。

布罗代尔;历史教育;传承

引言

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1902年—1985年),法国历史学家,“年鉴学派”(1)的领袖。因其在《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简称《地中海》)一书中首创用“三层式历史理论”(2)研究、撰写历史大获成功,被看作是法国史学的化身和标志性人物。20世纪80年代前后被介绍到中国,他的多部著作被译成中文,给中国史学界以积极的影响。他为法国中学生所写的《文明史纲》中文版的出版,并未受到重视。但这本书的前言、导言、附录及正文中显示的布罗代尔的历史教育的思想理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文明史纲》的写作背景及内容

1963年,布罗代尔在其学术最顶峰之时为法国16—18岁的中学生写了一部体现法国年鉴学派思想的历史教科书《文明史纲》(2003年12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中文版本),此书的写作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二战后,法国面临着重建和现代化的压力。需要对过去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课程的更新不仅要考虑到数量还要考虑到质量两方面,缺一不可。《文明史纲》是布罗代尔为配合他所提倡的历史教育课程计划而写作的教材。但布罗代尔遇到了巨大的阻力,他的失败成为必然。据法国历史学家莫里斯·埃马尔在《布罗代尔教授历史》中回忆说:当时的教育者认为,此书对学生来说过于艰深,必须给学生选择另一部更易读的课本,此书则留作教师用书(livre du maitre)。(3)但此书作为大学教材在西班牙、意大利多次重版发行。

其次,布罗代尔的个人经历。巴黎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他有近十年中学教学经历。这使他了解了小学、中学课程的设置情况。他在《文明史纲·序》中提到,当时法国的中学历史教育是“两种形式的历史话语被错用到不同的地方”:低年级的学生被灌输1914年—1939年的世界;毕业班被灌输1939年以后的世界;而新史学被安置在低年级上。故“必须对教育进行改革,无论历史学还是其他学科都是这样”。(P13)本着这样的信念,在与当时法国教育的执行者进行关于历史课程设置改革的斗争过程中,他构思、撰写了《文明史纲》一书。

《文明史纲》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言:历史与现在”。用最简练的语言叙述了如何理解本课程的“三把锁钥”。第二部分“文明史纲”,叙述了文明与文化两词的起源等及相关的所有社会科学的理论问题。第三部分“欧洲以外的文明”,介绍了“伊斯兰与穆斯林世界”、“非洲”、“远东”的文明的过去与现在。第四部分“欧洲文明”。这样的编排方式,体现着布罗代尔关于人类的各类型文化处于平等地位、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历史观。

历史有什么用?布罗代尔为什么执着于自己的历史教育理念?《易·系辞上》说:“智以藏往,神以知来”;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书教下》中说:“记注欲往事之不忘,撰述欲来者之兴起;故记注藏往似智,而撰述知来拟神也”。布罗代尔是否看过这两部书,我们不知道。但他关于历史对现实生活影响的认知,与中国学者对历史的认知相同。他认为,人们研究、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所要面临的各种问题。但历史的内容浩如烟海,如何在这些庞杂的历史事实之间选取出史学家所要表达出自己思想的历史事实,并从空间、时间的维度立体的表述出来而又不显凌乱,并给其适宜的解释而使受众接受?这既牵涉到理论问题——历史观,更牵涉到表述方法。在这一问题上,布罗代尔以“年鉴学派”的总体史学的长时段理论为支撑、以“共时性”的方法为技巧,提出了自己的历史教育思想及教学法。

二、布罗代尔的历史教育思想

布罗代尔的历史教育思想源于他中学教书体验。1936年,他公开提出了历史教育思想,直至晚年,他一生都在努力争取实现之。《文明史纲》一书在内容的编排及叙述方面系统地展示了布罗代尔的历史教育思想,这主要体现在他的历史研究的目的、历史教育的目标以及为完成历史教育目标所要使用的教学方法三个方面。

(一)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什么?

1936年9月,布罗代尔在巴西圣堡罗教育学院作有关历史教育的演讲时,集中阐述了研究历史的目的及其与教学的关系。他认为,史家研究历史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教学、普及历史知识、传播历史文化,即历史学家应该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者。他们应该让人们知道,人们从何处来及现在所处的时代存在问题的缘由。他说:“即使进行研究是为了促进史学,使史学恢复生机,使它面目一新,那么在他看来,史学首先还是为了进行教学。”(P8)他的这种态度,终生未变。但是,他也指出了研究与教学的方法、习惯是不相同的。研究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揭示历史现象的真相。但教学是一种系统地、连贯地表述历史的方式,不能从中截取一段或只选取某个问题讲述、而放弃或避开某些历史阶段或重大事件,这是违背历史教学准则的。他认为:“由研究历史转向教授就像由一个河道转向另一个河道……切记教学不要受你个人作为研究者偏好的影响。我坚持这一点。仅仅向学生讲授工厂、支票和小麦的价格,是一种失职。历史编纂缓慢地经过了各个阶段。这一直是君王年代记、战斗史或历史事件之镜鉴;现在,得益于勇敢的先驱者的诸般努力,它深深扎在昔日的经济和社会现实之中。这些阶段就像通往真理的阶梯的踏板。在学生面前不要省掉任何一个阶段。”(P534)所以,教授历史不应该受到研究者个人兴趣的影响,要向学生讲授系统的完整的历史。

(二)历史教育的目标:让学生了解现实的世界

章学诚说:“记注欲往事之不忘,撰述欲来者之兴起;故记注藏往似智,而撰述知来拟神也”,即历史学的目标是给人以启示、鉴往。布罗代尔关于历史教育的目标与此一致。他认为,为了让年轻人在未来的社会中能借助过去的历史正确地把握当前的问题并能对自己的言行有解释的能力,需要在中学结业班课进行新史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因为,“新史学是各种各样的人文科学的有意识的归并。各种门类的科学注释着、解释着现实的世界,试图让混乱变得清晰起来”。历史教育的目标,是使年轻人“必须在18岁,在准备从事不论何种职业前夕,要初步了解经济与社会的现实问题,初步了解世界的重大文化冲突,初步了解文明的多样性。……他们要能够阅读严肃的新闻日报,理解读到的内容。”(P14)布罗代尔的这一见解与德国史学家约恩·吕森的关于历史叙述对于人们保持思想和行动的能力有重要性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4)

(三)历史教学法

为实现他的研究历史为历史教育的目标,布罗代尔指出给中学生讲授历史,应根据他们的认知能力及其发展规律来安排课程计划及讲授内容,不能颠倒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为此,还提出如下教学方法以达到目的。

第一,强调学习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这包括重要的历史年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政治制度、经济结构、社会风俗的演变、自然界的变化等。他于1983年发表在意大利《晚邮报》上的文章特别强调了学生学习历史应注意年代的学习与记忆的重要性,因为,年代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及重要的历史人物出现的背景空间和时间;此外,还要“学会准确运用各种词语,准确地描述抽象的与具体的东西……学会准确运用一些关键概念:社会、国家、经济、文明”等。

第二,讲课应是编年式的而非跳跃式的叙述,这是吸引听者注意力的最好的方法。他认为,教好历史的关键在于知道如何叙述历史,按编年的方式连续的而非跳跃式的讲清每一个发展阶段的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及人物的影响等,才能使学生发现过去历史的发展方向、意义,使他们逐渐获得历史感、而尽量减少或避免由于时代的措置而造成的混乱。认为“以准确的编年为依据的叙述——是惟一既能集中最年轻的学生——同中学结业班的‘成年人’相对而言是‘孩子’——的注意力,又能给与他们‘时代必需的最初几课’。”(P8)他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因为他意识并注意到研究历史与教授历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如果以研究者的兴趣随心所欲的教授历史,就是失职;因为他面对的是学生,而不是大学者或某方面的专家。

第三,叙述要简单且避免使用抽象的术语。为达到使人理解历史的目的,叙述历史的“秘诀在于简单”,以使学生容易理解与接受。这不是“指那种扭曲真理、空洞无物、形同平庸的简单,而是指简明,是才智之光。”(P533-534)这是中国传统史学家所说的叙事应简明通达。(5)同时,尽量避免使用抽象的术语。因为,抽象的术语,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或使人不知所云。

第四,运用多媒体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布罗代尔认为适宜的教学法是教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建议,用传统的平铺直叙的讲授方式,再配合以各种图片、电视系列片和电影——等多媒体展示模式的使用,会使学生宜于接受并大感兴趣。因为,学生已经习惯于媒体,对于历史学的媒体传授方式,学生们是很容易接受的。

第五,学会讲故事。而要做到这一点,基本的原则是想办法让听众对你所讲述的内容产生兴趣、赋予历史令人怦然心动的特点,使历史“永远兴趣盎然”。所以,要讲好历史课,首先要学会讲故事,而讲故事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平铺直叙的讲述再配合以孩子们已习惯的多媒体展现。同样地撰写历史教科书的人应是“语言大师”,写作态度要极其认真,“要始终坚持不懈地从头至尾地反复重写,直到找到最准确最简洁的思想表达方式,直到文如泉涌为止。”(P7)布罗代尔在提及《文明史纲》写作的目的时说,是为了示范如何讲授“所有人文科学中要求最为严格、最新颖、最希奇的历史学”。

第六,强调历史学在弘扬民族文化、民族意识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历史学是可用作“破译和理解世界的享有优先权的工具。”(P8)当然,“历史学不应陷于始终应该批判的杜撰民族主义神话的行为之中,也不应一味沉湎于我所钟爱的人文主义之中。重要的问题在于,历史学是一个至关紧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它民族意识就无法维持下去。而没有这种民族意识,就不可能有独创的文化,不可能有真正的文明。”这在任何国家都是一样的。(P15)所以,历史学应阐述不同的文明及特色。(6)

三、启示

作为享誉国际史坛的大师,布罗代尔排除了十九世纪客观主义历史学所建立的“以事实为中心的史学理念”。在认识论上,“公开承认史学家主体的作用”(7),注意到了史学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联性,认为史学研究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他洞悉了历史学的本质:研究、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到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但众多史事之间的关系常呈模糊“纠结”状态,如何在“纠结”的史事中选取出所需史事,给予合理的解释并使受众接受?这就需要史家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史事本身是客观的存在,它并不会向人们解释什么。所以,正确的解释史事,赋予史事某种意义、价值,以期对人生、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恰是史家的责任。

布罗代尔关于研究历史为历史教育的思想及传授历史的方法,是充分发挥史家主体功能的最佳途径,表现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他对历史教育的关注和努力,展现的是一位知识分子对人类社会的责任。他为实现自己的思想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我们珍视。

注释:

(1)关于“年鉴学派”的译法,汪荣祖认为:Annales指此派的主要学报,全称为 Annales:Economies,societes,Civilization。他直译为安娜学派,认为,国人译为“年鉴学派”,显然是直译Annales为年鉴,而不知年鉴之类,正为此派所不屑。见汪荣祖:《史传通说》P286注释[36],中华书局出版1989年。

(2)参见(1)布罗代尔:《历史和社会科学:长时段》,承中译,《史学理论》第3期,1987年。(2)杨豫:《法国年鉴学派》,载《现代西方史学思潮评析》,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3)张广智、张广勇:《史学:文化中的文化》(第九章),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3)(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以下引用此文,只在行文中注明页码)。

(4)约恩·吕森、弗里德利希·耶格尔认为:“历史叙述在这里指的是关于现实变化的体验的意义构造进程,……并把过去的体验与当前的问题和对未来的期待调解成一个超越时间维度的连续性思想,以便借助于它,在时间转弯中保持行动和解释的能力。”《德国历史中的回忆文化》,载《书写历史》P147,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

(5)刘知几在《史通·叙事篇》中说道:“国史之美者,以叙事为工,而叙事之工者,以简要为主,简之时义大矣哉”。章学诚说:“夫史所载者事也,事必借文而传,故良史莫不工文”。

(6)布罗代尔本人是一位颇具民族情怀的历史学家。汪荣祖回忆,“此公虽力主客观治史”,确“颇具民族情怀,於游美讲学时例操法语,渠英语固不弱也。与我涵亦以法文书之。”而且在其去世前,仍倾力撰写《法兰西的特性》,既其爱国心的体现。见汪荣祖著《史传通说》P172注释(40);中华书局1989年。

(7)罗凤礼:《现代西方史学思潮评析》P15,中央编译出版1996年。

猜你喜欢

文明史布罗代尔
2020年5月2日,美国缅因号弹道导弹潜艇重返锡尔弗代尔战略服务区
《联结:通向未来的文明史》
拉比要出书
拉比要出书
冬日取暖
如何从文明史角度讲授古代希腊文明
武士异化现象对中国体育的本体性干预
一扇受够了的门
世界文明史上的伟大奇迹: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遗址
猫头鹰宝宝